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护理查房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新
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肿瘤内科吴君美2018.2.9概念流行病学特点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主要治疗手段护理相关知识概述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概述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最多,男女之比为2~5∶1病因与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肯定。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污染等。转移途径•血行转移•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最常见•淋巴转移•种植转移临床表现症状:肝区疼痛•持续性钝痛或胀痛。•肝表面癌结节包膜下出血或向腹腔破溃时,可致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如出血量大,则引起晕厥和休克。•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乏力•进行性消瘦•发热•营养不良•晚期出现恶病质转移灶症状:•转移至肺、胸膜,可引起胸痛、咯血和血性胸水•骨骼和脊柱转移,可引起局部压痛或神经受压症状•颅内转移可出现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及脑局灶性损害的症状•肝大肝呈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缘钝而不整齐,有压痛。•黄疸•肝硬化征象体征肝硬化征象蜘蛛痣并发症肝性脑病:是肝癌终末期的并发症,约1/3的病人因此死亡。上消化道出血: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5%。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约10%的肝癌病人因癌结节破裂致死。继发感染肿瘤标记物的检测:•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细胞癌最特异性的标志物。肝细胞癌阳性率为70%~90%。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辅助检查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GGT2):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阳性率可达到90%,特异性达97.1%。小癌型阳性率为78.6%。•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切除是目前根治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方法•非手术疗法首选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治疗要点•患者赵德兰女74岁系肝恶性肿瘤介入术后2周余,解黑便1天入院•患者2017年8月因胃部不适就诊于宣城市中心医院行胃镜检查时出现晕厥,后进一步检查腹部MR:肝占位,考虑肝癌,后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予以肝动脉灌注化疗术三次,末次时间是2017-12-28,患者今日中午始解柏油样大便三次,具体量不详,无发热腹痛,有反酸嗳气,偶有恶心感,无呕吐呕血,门诊拟“肝恶性肿瘤介入术后,上消化道出血”于2018.1.14.20:53入院。病史介绍•止血、输血、心电监护、吸氧、人血白蛋白•红细胞1.44X10*12/L,血红蛋白63g/L,•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主要治疗及检查•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严密检测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予以补液扩充血容量;•便血:观察患者便血量、有无腹痛情况;•活动无耐力:卧床休息,适当床边活动,经常按摩肢体,保持肢体正常功能,以增加肢体舒适度;•体液过多(腹水):观察患者腹胀情况,了解腹部B超结果与腹水量及位置,指导低盐饮食;•焦虑:多与患者沟通,鼓励同病室的患者之间的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予以心理护理;护理诊断及措施•慢性疼痛:肝区疼痛与癌肿增大牵拉肝包膜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恶性肿瘤对机体的慢性消耗、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有关。•有感染的危险与恶性肿瘤对机体的长期消耗及化疗、放疗致白细胞减少、抵抗力下降有关•恐惧与腹部剧烈疼痛或担心预后有关。•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癌结节破裂出血。•休息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大量腹水、呼吸困难者半卧位,吸氧一般护理饮食护理高蛋白、适当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疼痛剧烈时暂停进食,待疼痛减轻再进食。恶心、呕吐时,于服用止吐剂后进少量食物。有肝性脑病倾向时,减少蛋白质摄入晚期病人,遵医嘱静脉给予清蛋白。预防感染做好皮肤、口腔护理注意饮食卫生病房应定期紫外线消毒减少探视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进行各项操作•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及伴随症状。•有无性格和行为的改变。•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血压和脉搏的变化。病情观察•根据不同的心理类型给予疏导和鼓励。•安慰和关心家属。•在有限时间内,多给病人亲情、温情,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心理护理•疾病知识指导:积极治疗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定期对肝癌高发地区的人群进行普查。教会病人和家属观察病情的方法。按医嘱服药,忌服损害肝脏的药物。健康指导生活指导合理进食,戒烟、酒。不吃发霉粮食和食品。保护水源,防止污染。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乐观情绪。谢谢!
本文标题:护理查房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9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