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建筑大师系列之---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IeohMingPei)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的自然融合。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1956年-1963年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台湾台中市路思义教堂为台湾台中市东海大学的校园象徵,位於整个校园的中心。1956年,贝聿铭先生提出砖砌的圆拱造型构想之後,考虑到台湾多地震的因素最後决定采用双曲面的薄壳建筑。教堂结构为了采光及明确表现结构起见,四片曲面完全分离,类似倒置船底,其上小下大的形状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在对抗风力与地震力时甚为有力。1961年-1967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清水混凝土墙体采用附近的山岩石料作为骨料,通过剁斧处理显示出粗矿有力的建筑形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剁斧石1968年-EversonMuseumofArt(伊佛森艺术馆),纽约州雪城清水混凝土墙体因锤击加工显示出如粗绒布面般的柔和质感。1972年-达拉斯市政厅美国德州达拉斯市政大楼约170.7米长,顶层宽约58.5米,市政大楼前的广场将近3万平方米。这个倾斜的V字形象决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建筑师通过对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后作出的大胆设计,当地阳光强烈,倒V字形体能够形成大片的阴影,从而使市政厅面前的广场成为引人逗留的良好的室外空间,倾斜的V字形建筑本能的形体趋向就是产生与广场相互亲近的气氛。1肯尼迪图书馆(1979)“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肯尼迪遗孀杰奎林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1978)香山饭店(1982)卢浮宫扩建工程(1989)贝聿铭与法文化部长德瓦布尔在玻璃金字塔前交谈香港中银大厦(1990)北京中国银行总部(1995)苏州博物馆(2006)蘇州博物館位於有2500年歷史的蘇州古城街區中心,毗鄰16世紀明代拙政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和19世紀的忠王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rtMuseumlocatedinthehistoriccenterofthe2500-year-oldcityofSuzhou,adjacenttothe16thCenturyMingDynasty“GardenoftheHumbleAdministrator”(aUNESCOWorldHeritageSite)andthe19thCenturyZhongWangFu(aNationalHistoricLandmarkpalacecomplex).透光天花板Lightcoming-infromceiling特別設計的牆上流水specialdesignedwallrunningwater門把影子ShadowsofdoorhandlePomegranateandHexagonalwindow石榴樹與六角形窗子假山庭院RockgardenTHEEND!
本文标题:建筑流派3 贝聿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7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