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艾滋病知识讲座江西医学院一附院邬小萍艾滋病定义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us__HIV)引起的。这种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为艾滋病病人。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艾滋病是如何发现•在1980年10月至1981年5月间,5个同性恋年轻男子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三所医院里被诊断为卡式肺囊虫性肺炎接受治疗。很快,其中两名病人相继死亡。经化验,5名病人都在过去或当时患有巨细胞病毒和粘膜病毒感染。几乎同时,纽约也发现20名因少见的卡波西式肉瘤去逝的年轻男性。后来经美国国立疾病管制局(CDC)研究并证实:他们均死于一种免疫系统机能丧失的同一类症候群,并于1982年将这种疾病正式命名为AIDS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据《联合国艾滋病计划》提供的数据,截至2005年底,全球有3900万人感染艾滋病,其中大多数在发展中国家。仅去年,就有410万感染艾滋病毒,28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疾病。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680万患者需要服用抗反录病毒药物,但只有24%%的患者能够服用治疗药物。93~05年艾滋病感染者估计数和2010年感染者预测数1000万,20100102030405060708090100万例控制不好估计数控制得好150万,2010年100万60万50万40万20万30万10万1万3万2005年150由高危人群开始,传播到一般人群全球共同模式同性恋注射毒品者妓女嫖客家庭妇女婴儿艾滋病传染源是什么?•目前认为,感染HIV的人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包括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的HIV感染者,主要是通过其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其他体液因病毒载量极低,目前认为不具有传染性,艾滋病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2)血液传播输血传播与血液制品传播:有些病人(例如血友病)需要注射由血液中提起的某些成份制成的生物制品。有些血液制品中有可能有艾滋病病毒,使用血液制品就有可能感染上HIV。共用针具的传播:用不洁针具可以把艾滋病毒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例如: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医院里重复使用针具,吊针等。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一只未消毒的注射器,也会被留在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使用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3)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艾滋病发病机制•CD4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细胞数量破坏减少和功受损,且其它的免疫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因而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常见的HIV的易感细胞及期所致疾病••CD4+细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脑中的小胶质细胞HIV相关痴呆症•肠上皮细胞肛门癌,慢性腹泻,肠道孢子球菌病•皮肤的郎格罕细胞卡波西肉瘤,斑丘疹•心肌细胞心肌炎•了宫颈上皮细胞宫颈癌艾滋病的临床表现•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大致可分为哪四期?•1急性期•2无症状感染期•3艾滋病前期•4艾滋病期•急性期有什么表现?指从受感染到血清中出现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期,即感染后2~8周。•一部分病人在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数天至3个月后,发生很似流行性感冒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状,起病较急,发热、寒战、关节痛、肌肉痛、头痛、咽痛、腹泻、皮疹等。也有10%的病人发生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无菌性脑膜炎的表现,约1~2周后,病人症状消失。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呈潜伏状态,也称潜伏期。•在急性期后,病人临床症状消失,表现为无症状的健康人,做一般临床检查与常人无异,但体内有艾滋病病毒抗体。处于该期的感染者由于无任何临床表现,隐蔽性强,维持时间长,而大部分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因此,其活动不受任何限制,造成传播艾滋病的机会比有症状的病人要多。•潜伏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类型、病毒量及免疫系统的个体差异有关。艾滋病前期无症状感染期以后,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重,有人称之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也有人称为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淋巴结肿大,除了腹股沟部位外,至少还有两个部位以上(腋下、颈部)有淋巴结肿大、无痛、不黏连,持续3个月以上而原因不明。伴朋体重减轻、周期性发热常持续数月,可发生单纯性泡疹、白色念珠菌感染(鹅口疮)等。艾滋病期•艾滋病期由于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以及肿瘤。病变可表现在各个系统。•(1)全身症状•常出现疲劳,乏力,消瘦,体重减轻超过标准体重10%以上,慢性腹泻,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嗜睡,精神不佳,抑郁,不能坚持正常工作。•(2)各系统症状•①肺部:约半数的艾滋病病人,初期是以肺部症状表现的。最常见的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此外,还会发生肺结核、细菌性肺炎、巨细胞性肺炎。•②皮肤:可能由于免疫缺陷所导致的机会性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也可能由于艾滋病病毒引起。常表现为皮肤癣,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皮下结节,溃疡等。其他还可发生卡波西肉瘤。•③口腔:口腔病变在艾滋病前期及艾滋病期常发生,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单纯疱疹,卡波西肉瘤。•④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为机会性感染常见发生部位。表现为长期、持续性、严重性腹泻。病因由白色念珠菌、结核杆菌、巨细胞病毒等引起的。•⑤神经系统:90%的艾滋病病人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都有神经系统症状。可以发生艾滋病性脑炎,这时可有进行性认知能力减退,并伴有运动及行为的异常。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⑥心血管系统:艾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结核杆菌、卡波西肉瘤都可引起脑血管病变。各种机会性感染常可引起心肌炎。•⑦内分泌系统:可见胸腺、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及脑垂体等方面病变。睾丸产生病变时则睾丸萎缩、精子减少或缺乏。•⑧肾脏:10%—30%的艾滋病病人有肾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晚期可以发生尿毒症。•⑨眼睛:轻者结膜炎,重者丧失视力。•一般艾滋病病人常出现2—3种症状,或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症状。•艾滋病病例男性,48岁,建筑工人,乏力消瘦、低热、腹泻二月余。体检:T37.8℃,P82次/分,R19次/分,BP112/72mmHg。舌苔两侧缘有白斑,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腹部皮肤可见大小不一的疱疹。5年前曾在马达加斯加援外工作2年。化验:WBC4.0×109/L,N70%,L30%,Hb98g/L。尿常规:尿蛋白(++),粪便常规:稀,白细胞2~3个/高倍视野。依据:患者有在国外长期居住史,5年后出现乏力、消瘦、低热、腹泻、有口腔毛状白斑、全身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腹部带状疱疹、血象白细胞不高、轻度贫血、肾功能损伤、尿蛋白(++)、WBC2~3个/高倍视野,所以应高度怀疑AIDS。应立即做艾滋病抗体加以确诊,及CD4和CD8计数患者,男性,37岁,无业,食欲不振、盗汗、消瘦、反复咳嗽、咳痰半年。体检:T37.4℃,P78次/分,R18次/分,BP107/72mmHg,神清,两前臂有淤斑,颌下淋巴结肿大1cm×1.2cm左右,质软、无压痛、无粘连、可活动,左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化验:WBC3.8×109/L,淋巴细胞总数1200/ml(1.2×109/L),CD+4T淋巴细胞253/ml。血清学检查:抗-HIV-1阳性(ELISA、WB)。痰培养及镜检发现卡氏肺孢子虫。诊断•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诊断诊断原则是什么1.临床体检及病史资料的分析,可提供重要线索,筛选出可疑患者。2.HIV感染的病原学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HIV。这是明确诊断的必备条件。3.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查,尤其是CD4+细胞的测定,是诊断AIDS的必备条件。•HIV初筛检测流程图lHIV初筛检测→阴性→发出阴性报告(HIV-1/2混合型,ELISA)↓阳性原试剂和不同原理l的试剂复检→均阴性→发出阴性报告↓均阳性或两次结果不同HIV确证检测(原血液和新采集血液)↓阳性确诊临床中出现什么情况应考虑艾滋病?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①近期体重下降10%以上;②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③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④全身淋巴结肿大;⑤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⑥口咽念珠菌感染。对可疑者应进一步作实验室检查确诊。注:高危人群是指男性同性恋者,注射吸毒人员,妓和嫖客在进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诊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第一次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为阴性,不排除HIV感染的可能,要排除“窗口期”的问题,即病毒进入人体到抗体产生到可测定浓度需要一定时间,一般发生高危行为后的3-6个月.(2)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诊断是十分慎重的,即使取得初筛检测诊断资格的单位也无出具检测阳性结果的报告,并且不得擅自将检测结果告知受检者。如初筛单位检测结果为阳性,必须将可疑标本送到国家规定的已取得确认资格的确认实验室进行复检确认。一旦确认试验为阳性,必须按规定程序上报并做妥善处理。对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的姓名、住址及病情等个人情况严格保密。有大医院未严格遵守上述规定而遭到病人上诉,结果是医院败诉。治疗•艾滋病的治疗概括为四个方面:(1)一般的支持疗法。(2)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近两年,这类药物已广泛使用于临床,它们的效用在于直接抑制病毒的逆转录酶的活力,阻止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的复制过程。•(3)控制机会性感染和治疗恶性肿瘤(4)免疫疗法什么是鸡尾酒疗法?对于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开始是单用一种抗病毒药物如齐多夫定(AZT)等,后来发现很容易产生耐药,影响疗效。1995年美籍华人科学家何大一首先提出将两大类(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为一类,蛋白酶抑制剂为一类)中的2~3种药组合在一起使用,即为“鸡尾酒疗法”,又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HAART),因其与鸡尾酒配制形式相似而得名。抗病毒治疗的现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又称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或HAART治疗。10年前,HIV/AIDS感染者和病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HIV感染导致免疫功能的逐渐破坏、完全丧失以致死亡。当时仅有一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还不能足够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复制。从1996年开始,由于ARV药物新品种的出现以及它们的联合使用,改变了世界上最富有国家的人们对HIV/AIDS的看法。•尽管这种治疗方法还不能治愈疾病,并且目前由于使用这些药物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但是这些药物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使社会又重新焕发了活力,改变了对HIV/AIDS的理解,使人们认识到HIV/AIDS不是一种瘟疫而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不幸的是,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3,600万HIV/AIDS患者因贫困却没有享受到这一巨大的好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为发展中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抗病毒指南。•我们国家的药品也开始走向国产化•国家在一些地区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支持抗病毒治疗的工作。•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通用名注册名中文名•Zidovudine(ZDV或AZT)Retrovir立妥威•Didanosine(ddI)Videx惠妥滋•Zalcitabine(ddC)HIVID•Stavudine(d4T)Zerit赛瑞特•Lamivudine(3TC)Epivir益平维•Abacavir(ABC)Ziagen赛进•Combivir(AZT+3TC)Combivir双汰芝•Trizivir(AZT+3TC+ABC)Trizivir三协维•Tenofovir(TNV)Viread就我国目前所有的药物的组合•双汰芝+施多宁•双汰芝+佳息患•双汰芝+NVP•惠妥滋+赛瑞特+施多宁•惠妥滋+赛瑞特+佳息患•ddI+d4T+
本文标题:艾滋病知识讲座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29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