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1章 会计法律制度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题型为一、单选题25分(1分一个)二、多选题20分(2分一个)三、判断题25分(1分一个)四、不定项选择题30分(2分一个)近两年考试分值分析2009年上半年2009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2010年下半年第一章33333630第二章26221722第三章27333338第四章14121410新教材大概内容: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概述第二节会计核算第三节会计监督第四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五节法律责任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概述一、会计与会计法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会计首先表现为单位内部的一项管理活动,即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3.除宪法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法》是我国最高层次的会计法律规范,在会计法律规范体系中权威性最高、法律效力最强,是会计工作的最高准绳和根本大法。4.国家通过会计法律规范,建立起会计法律制度。二、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按法律效力不同分为:(一)会计法律1.我国的会计法律就是指《会计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发布的,除宪法以外法律地位、效力最高2.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分别是《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3.《会计法》1985年1月21日通过,1985年5月1日施行。1993年12月29日修正,自公布之日施行1999年10月31日修订,2000年7月1日施行例:在整个会计法的渊源中居于最高法律地位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是(A)A.会计基本法B.宪法C.会计法规D.会计规范4.《注册会计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二)会计行政法规1.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2.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例:税收行政法规是指由(B)根据宪法、法律制定生效的税收法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省、自制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D.国务院的部、委例:国务院制定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属于(B)A.会计基本法B.会计行政法规C.会计部门规章D.地方性会计法规(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1.由国务院财政部制定2.包括:会计部门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注:会计部门规章是根据《立法法》规定的程序,由财政部制定3.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法律效力低于会计行政法规。三、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一)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1.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财政部门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管理会计工作。2.《会计法》规定财政部门是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但并不排斥国家其他部门依法对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如国家审计机关、证券监督机构等。例:根据法律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按照(C)的原则管理全国会计工作A.单位管理和社会监督相结合B.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C.统一领导,分级管理D.分级领导,统一管理3.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4.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审核批准。5.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按会计制度制定车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二)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1.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2.单位负责人应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3.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例:(C)负责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A.会计机构负责人B.总会计师C.单位负责人D.法定代表人第二节会计核算一、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一)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1.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是重要前提,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报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的关键。例: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C)事项为依据。[2009年考题]A.会计业务B.经济活动C.经济业务D.资金运动例:所有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进行会计核算(X)2.以虚假的经济业务核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例:以虚假的经济业务核算,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X)(二)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1.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2.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3.生成和提供虚假会计资料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4.假发票的开具方和索取方都是违反《会计法》规定的责任主体,都应依法承当法律责任。注:(1)伪造会计凭证、账簿是指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严重不符的,即无中生有。(2)变造会计凭证、账簿是指以涂改、挖补,歪曲事实真相的行为,即篡改事实。(3)提供虚假会计凭证、账簿是指编制虚假的资料,即以假乱真例: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是指(B)[2009年考题]A.用涂改、挖补等手段来改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的真实内容,歪曲事实真相B.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为前提编造不真实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C.通过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或直接篡改财务会计报告上的数据,使财务会计报告不真实、不完整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借以误导、欺骗会计资料使用者D.用涂改、挖补等手段来修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的错误内容,从而达到数据真实(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1.使用的电算化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2.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例: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必须符合(D)A.单位负责人B.会计核算软件C.地方性会计法规D.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二、会计核算的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注:债权是指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4.资本、基金的增减注: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投入资本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注:财务成果—一定时期内财务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亏损7.其他事项例:(ABD)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A.收入B.费用C.债权D.成本三、会计凭证(一)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时由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者填制,用以表明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情况,从而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一种会计凭据,它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来源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会计凭证、它具有分类原始凭证和满足登账的需要。(二)原始凭证的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均由经济业务经办人员取得或填制,涉及的人员较广一般来说,为了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当期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送交会计机构的时间最迟不应超过一个会计结算期。(三)原始凭证的审核原始凭证的审核是确保会计资料的质量的重要措施,是会计机构、人员的重要职责原始凭证的审核的内容:(1)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审核原始凭证,这是法定职责(2)审核原始凭证的具体程序、要求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3)会计机构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受理,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由经办人更正,补充例: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应当(C)[2009年考题]A.拒绝接受,并报告领导,要求查明原因B.予以销毁,并报告领导,要求查明原因C.予以退回,并要求经办人员按规定进行更正、补充D.拒绝接受,并不能让经办人员进行更正、补充原始凭证的审核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签名或盖章注意:公章包括业务公章、财务公章、发票专用章、结算专用章。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验收证明。2凡填有大写和小写金额的原始凭证,大写和小写金额必须相符3一式几联的原始凭证,应当注明各联的用途,只能以一联作为报销凭证,作废时应当加盖“作废”戳记,连同存根一起保存,不得撕毁。(四)原始凭证的错误更正:(1)内容:不得涂改,涂改视为无效例:原始凭证所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C)A.更改B.更正C.涂改D.重开(2)内容有误,应当重开、更正;更正处,要加盖章(3)金额有误不得更正,只能重开(4)开具单位应当开具准确无误的原始凭证,对于有误的凭证负有重开、更正的义务,不得拒绝。例: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如果是大写金额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如果是小写金额错误的,可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2009年考题](五)记账凭证的编制记账凭证必须根据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编制依据的原始凭证和有关资料必须经过审核无误,以保证记账凭证的质量(六)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1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原始凭证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复制2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遗失,应当取得原开出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如果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负责人批准后,代作为原始凭证四、会计账簿(一)会计账簿的设置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具体包括:1.总账2.明细账3.日记账;包括: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4.其它辅助账;备查账簿(租借设备、物资、应收、应付、担保、抵押等)(二)会计账簿登记的基本要求1.必需依据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2.登记账簿必须按照记账规则进行.3.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也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4.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5.禁止账外设账五、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1.《会计法》第二十条中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例: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登记完整、审核无误的(B)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A.原始凭证B.会计账簿C.会计科目D.记账凭证2.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3.会计报表、附注和说明书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4.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设有总会计师的还必须有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5.编报的基本要求:数据真实;内容完整;计算准确;编报及时。6.财务报表的分类:(1)按财务报表编报期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2)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7.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应当符合法定要求8.结账期限:年度12月31日;半年度、季度、月度为每半年、每季、每月最后一天9.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据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10.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注:小企业财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例:小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不包括(C)[2009年考题]A.利润表B.所有者权益变动表C.现金流量表D.资产负债表六、会计年度1.《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从: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2.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实行公历制会计年度,是为了与我国的财政、计划、统计、税务年度保持一致,从而便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例: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实行公历制会计年度,是为了与我国的(ABC)保持一致。A.财政B.计划C.统计D.审计3.会计年度不仅适合于内资企业,也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但不适用境外的母公司。七、记账本位币1.《会计法》第十二条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主的单位以人民币为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
本文标题:第1章 会计法律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