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书上部分1.第一次卫生革命第二次卫生革命第三次卫生革命对象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退行性疾病任务疫苗接种、消毒灭害临床医学、社会医学、环境医学、行为医学自我保健、家庭保健、社会保健、国家及国际保健、发展经济意义慢性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下降,平均期望寿命延长防治慢性传染病得到显著成效提高生命的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2.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认为“知道是什么样的人患病比知道这个人患什么病更重要。”3.法国,盖林把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社会治疗学4.德国,格罗蒂扬,在《社会病理学》中提出用社会观点研究人类疾病的原则5.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早的医书《内经》指出,政治地位、经济条件、气候变化、居住环境、饮食起居和精神状态都与疾病有关。6.五种医学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背景(4):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健康需求的提高、医学的社会化、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和外部交叉发展8.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有四大类: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9.通常使用收入、教育和职业三个指标来测量社会经济地位10.健康社会因素的行动框架将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分为:日常生活环境因素、社会结构性因素11.米尔克斯坦设计了APGAR家庭功能问卷,从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和亲密度等五个方面提出问题,采用封闭式问答方式来评价家庭功能12.4C:内容、连接、商务、医疗保健3P:病人、提供者、支付力1S:医药和器械、设备供应商13.人类发展指数的指标:平均期望寿命、教育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美国社会卫生协会指标(ASHA)偏重于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包括就业率、识字率、平均期望寿命、人均国名生产总值增长率、出生率和婴儿死亡率。ASHA是衡量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但也反映人口的社会状态、文化状态、人口变化状态及身体素质状况等方面的人口素质状况,是评价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15.文化可分为三种类型:智能文化,通过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作用于人群健康规范文化,通过支配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来影响人类健康思想文化,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过程和精神生活作用于人群健康16.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5):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17.A型性格(敌意、匆忙、竞争等特点)容易患冠心病C型性格(过分顺从、忍让、自我克制、情绪抑郁、爱生闷气)易患宫颈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肝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18.健康相关行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19(8种方法给材料判断是什么研究)详见书P117—118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数学模型方法、系统分析法、综合评价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20.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8):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社会经济因素、文化教育、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医疗保障、气候地理条件、行为心理、婚姻与家庭21.经典的预测方法(4):健康需要法、健康需求法、服务目标法、人口比值法22.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模式由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组成23.服务卫生综合评价模式卫生服务利用高需求低需求高资源低资源高资源低资源高A型(平衡型)B型E型F型资源分配适宜资源利用率高过度利用资源利用率高低C型D型G型H型(平衡型)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投入低资源投入低资源分配适宜24.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4):环境危险因素,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生物遗传危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25.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4):潜伏期长、特异性强、联合作用、广泛存在26.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当评价个体的危险因素相当于某地人群的平均水平,其危险分数定为1.0。平均危险分数=1.0,个体死于某病的概率=等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危险分数1.0,个体的疾病死亡率当地的平均死亡率,危险分数越高,死亡率越大;反之,危险分数1.0,个体的疾病死亡概率小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27.计算组合危险分数:将危险分数大于1.0的各项分别减去1.0后的剩余数值作为相加项分别相加,1.0作为相乘项;小于或等于1.0的各危险分数值作为相乘项分别相乘;将相乘项之积和相加项之和相加,就得到该疾病的组合危险分数。28.书P142健康评价年龄表(会查)29.最常见的伤害死亡原因:交通事故、自杀、溺水、高处跌落30.非故意伤害研究的先驱哈登医生套用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理论,提出非故意伤害是由宿主、环境和致伤害因子三个互相作用的因素导致的。31.“四E干预”:工程干预、经济干预、强制干预、教育干预32.成瘾行为的主要特点在于其成瘾性或依赖性。33.依赖性的表现(4):心里依赖、躯体依赖、忍受性、戒断症状名词解释1.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以及处理健康和疾病相关问题的医学观和方法论。2.社会医学: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申明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它研究人们在环境、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程度,以及通过改变生产生活环境,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的作用,可能延长寿命的程度。通过开展危险因素的评价,促进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健康水平。4.亚文化: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它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明的泛泛称。5.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在那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的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6.食品安全:是指事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人体健康、导致消费者死亡的有毒有害无知或危及消费者或后代的隐患。7.老年型社会: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当一个地区或国家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时,这个地区或国家就成为老年型社会。8.健康危险因素: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9.心理压力:是指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事件和内在要求在心理上所构成的困惑或威胁,表现为心身紧张或不适。心理压力是社会医学研究心理问题的重要视角。10.社会病: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这些现象与人群健康有者密切的联系。11.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如决策方、医疗保险公司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12.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是指围绕特定的评价目标、评价对象和评价阶段,对卫生服务的计划、进展、成效和价值进行评价估量的过程。简答题:1.简述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3.简述三次卫生革命的内容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采取接种抗菌药物、杀虫灭菌措施,使急、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疾病和意外伤害等。通过临床医学、社会医学、环境医学和行为医学,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4.简述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2提高劳动生产率;3减少疾病损失;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5.简述城市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1环境污染加重2精神障碍性疾病增加3现代病出现4交通危害6.简述精神障碍的预防与控制1精神障碍患者,特别是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是弱势人群,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救助机制,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基本保障2建立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使精神障碍患者能够接受基本的治疗和康复服务3营造理解和接纳的社会氛围,降低社会歧视,使精神障碍患者有一个较好的社会生活环境4大力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5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精神障碍患者的危险性行为,如暴力、自杀、意外伤害、走失等6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的精神健康素养,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促进全民健身健康水平的提高7.简述行为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政策干预、社会工程设施干预、大众媒体干预、社区干预、组织干预8.简述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过程1无危险阶段2出现危险因素3致病因素出现4症状出现5体征出现6劳动力丧失9.简述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内容的特征1适宜程度2足够程度3进度4效率5效果6影响10.简述社会病的特点1社会病必须具有公共性2社会病的产生根源非常复杂,但主要在于社会3社会病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4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的综合努力,包括改变不合适的社会公共政策,建立健康的社会文化等5社会病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11.简述行为心理的干预内容政策干预、社会工程设施干预、大众媒体干预、社区干预、组织干预12.简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论述题:1.论述性传播疾病的概念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性传播疾病是主要由性行为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1倡导健康的性观念和安全的性行为安全的性行为应以以下四点为基本条件:对自己的性欲望,既不过于压制,也不过分地追求满足;对性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后果,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不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时,对性行为采取谨慎克制的态度;个体的性行为要符合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健康的性行为必须以正确的性卫生知识为基础,要防止疾病的产生于传播,保持对性伴的忠诚、使用安全套对预防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感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采取适当的形式,广泛宣传性病防治知识3加强对性传播疾病的监测监测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针对重点人群的检测针对重点疾病的检测对性传播疾病的治疗情况检测4对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2.论述吸烟的危害和控烟的政策措施吸烟可以导致各种疾病。据估计,在所有的癌症中,33%是由吸烟引起的。吸烟也是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吸烟还可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的功能紊乱和多种疾病。控烟的政策措施:1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政策2保护人们免受烟雾危害3提供戒烟帮助4警示烟草危害5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6增加烟税和提高烟价3.论述吸毒的社会根源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一般认为,吸毒的原因不能用单一的模式来解释,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都与吸毒行为的产生、维持、戒断以后的复发有着密切关系。在此,主要讨论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1毒品的可获得性2同伴影响和团伙压力3成长环境的影响4社会文化对毒品的容忍程度预防与控制:1减少供给,主要措施是通过法律,禁止和打击毒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2减少需求,主要措施是通过各种措施预防吸毒,并开展脱毒治疗和治疗之后的康复3降低危害,对于难以戒除毒瘾的个体,用替代治
本文标题: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2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