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解析版)
1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2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句中的“小荷”和“蜻蜓”这两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A.都能生长和繁殖B.都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C.都可以自由运动D.都可以遗传,但不能变异2.(2分)2018年夏季,山西省遭遇多次恶劣行天气(如干旱。雷电。暴雨),如果我们想了解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需采用的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探究法D.比较法3.(2分)“蚁穴溃堤”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A.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生物利用环境D.生物适应环境4.(2分)在草原上人工种草,防止鸟吃草籽儿,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植被破坏B.食物链被破坏C.缺水干旱D.环境污染5.(2分)如图所示各项中,不参与组成人体的细胞是()A.B.C.D.6.(2分)小明在观察标本的时候,开始时图象如图一所示,调整后如图二所示,请问,小明进行了哪些操作?()A.先将标本向左上方移动再把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B.先将标本向右下方移动再把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C.先将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再把标本向右下方移动D.先将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再把标本向左上方移动27.(2分)一株幼小的树苗能长成枝叶繁茂的大树,主要原因是()A.营养状况好B.细胞数目的增多C.细胞体积的增大D.细胞的分裂和体积增大8.(2分)新鲜红苋菜的叶片呈红色。将其浸泡在凉水里,凉水不会变成红色;将其泡在沸水里,沸水会变成红色。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红苋菜细胞的什么结构?()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9.(2分)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B.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C.过程③表示细胞分裂D.过程②染色体会减半10.(2分)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将下图进行排序,你认为下列排序中正确的是()A.⑤→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⑤C.④→②→①→③→⑤D.②→①→④→③→⑤11.(2分)“枯木逢春”的意思是枯干的树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枯木”仍能生长的原因是它具有()A.分生组织B.保护组织C.营养组织D.输导组织12.(2分)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生存本领,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等小小的单细胞生物也能进行独立生活.单细胞生物()A.必须生活在水中B.都是分解者C.都能进行呼吸作用D.都吸收现成有机物作为营养13.(2分)养金鱼的水缸里放些金鱼藻,主要目的是()A.清洁缸里的水B.作为饵料C.增添生气D.增添水中的含氧量314.(2分)相对于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能够长得高大的原因主要是()A.根系发达B.叶片大,光合作用强C.能够产生孢子繁殖后代D.根、茎、叶内都有输导组织15.(2分)小明在山里的叔叔家住了一段时间,他很喜欢吃叔叔家的板栗、玉米、蕨菜和银杏,他想把这些植物的种子带回家去种。以上植物不具有种子的是()A.板栗B.玉米C.蕨菜D.银杏16.(2分)为了探究温度对黄豆发芽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两个花盆里同时种下了品种、大小一致,数量相同的黄豆,并设计了如下实验:花盆光照温度水分A阳光下20℃适量B暗室里25℃适量在这一实验设计中,你认为应该修改的是()A.两个花盆都放在20℃中B.两个花盆浇的水量要不一致C.两个花盆都放在25℃中D.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阳光下17.(2分)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⑤能发育成种子B.花粉落在①上的过程叫传粉C.②能产生花粉,花粉中含有卵细胞D.⑥能发育成可以食用的桃肉418.(2分)栽培白菜、菠菜等植物,应多施一些()A.含钾的无机盐B.含锌的无机盐C.含氮的无机盐D.含磷的无机盐19.(2分)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原因主要是()A.水分不足B.传粉不足C.光照不足D.营养不足20.(2分)下面是与被子植物有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注有误的是()A.B.C.D.21.(2分)绿色植物在白天可进行()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以上三种都有22.(2分)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株植物相同部位摘取特征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在三片叶子上取相同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酒验证,结果最可能是()A.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B.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C.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D.三片叶子颜色深浅一样23.(2分)美国科学家复活了3万年前莲花植物种子,种出了开白色花朵的植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白色花朵要结出种子需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B.种子中的胚芽是新植物的幼体C.该植物的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分生区D.该种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24.(2分)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哪一项是科学的?()5A.全面禁止砍伐B.有计划地合理砍伐林木C.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25.(2分)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类无色透明塑料、低粘性蜡等物质,在移栽植物时,若将其喷到叶面上,则能结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能大大提高植株的成活率.这主要是因为薄膜()A.增强了植物的蒸腾作用B.增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C.减弱了植物的蒸腾作用D.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6.(2分)地球上适合生物生活的地方,其实只是地球表面的一薄层,具体包括的底部、的表面和的大部分,总称为.27.(1分)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28.(2分)绿色开花植物是由、茎、叶、花、果实、六大器官组成的.29.(1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是.30.(2分)由于韭黄在生长过程中始终用蒲包盖着,见不到光,所以叶片是黄色的.这说明叶片中的产生需要.31.(2分)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反复吹一段时间后,可见石灰水变得,这证明了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三、识图与实践探究(共40分,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32.(7分)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有空气、、、温度等.(2)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并储存能量.(3)依据图上箭头所示,此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4)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中,生物部分缺少了.633.(13分)如图分别为显微镜结构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B两细胞中细胞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2)将细胞A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图中的[]。(3)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加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如果显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目镜放大倍数为10×,则物体放大倍数为倍。(4)显微镜对光时,左眼应注视[],同时转动[],直到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止。(5)细胞是、和信息变化的统一体。(6)如果将口腔上皮细胞改为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观察,将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润在水中也不会因过度吸水而胀破,这是因为植物细胞的外面有[]。(7)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结构是,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利用能量的结构是。34.(8分)图一中字母表示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图二中数字表示叶片不同结构,图三表示对幼苗进行的相关实验,分析回答:(1)图一中A、B、C分别表示植株在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生理活动。其中,在夜晚能够进行的是[](2)植物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图一中的过程[B]所释放的能量。(3)将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三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4)打开塑料袋,将图三装置置于阳光下,其中植物经图一A生理活动形成的水蒸汽,主要是经图二中叶片的7[]部位散发出来的。(5)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下列措施可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是。①补充氧气②适度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③增加大棚内的昼夜温差④每天向叶片喷水,利于植物吸收水分⑤增加光照时间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35.(12分)观察下面“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操作环节图,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你在此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将图中操作环节正确排序。(2)图中②表示的操作是这样做的目的是。(3)图中⑦是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一部分不遮光,其目的是。(4)在④中滴加的试剂是,其目的是为了检测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5)图中⑥操作的目的是:。(6)图中实验的现象是:遮光部分,未遮光部分。(7)图中实验的结论是(单项选择)。A.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照,产物中有淀粉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D.光合作用在有光或无光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82018-2019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解答】解:A、小荷和蜻蜓都能生长和繁殖,A正确;B、小荷通过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蜻蜓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B错误;C、小荷不能自由运动,蜻蜓可以自由运动,C错误;D、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小荷和蜻蜓都能遗传,也会发生变异,D错误。故选:A。2.【解答】解: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为了解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故选:B。3.【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而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蚁穴溃堤”是白蚁在大堤内活动挖穴,使大堤的牢固性受到破坏,是生物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因此“蚁穴溃堤”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选:B。4.【解答】解: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农作物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导致农业害虫大量繁殖,使粮食减产。故选:B。5.【解答】解:A神经细胞、B肌细胞、C口腔上皮细胞都属于人体细胞、D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不参与组成人体的细胞。故选:D。6.【解答】解:在显微镜下成立的是倒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物象在那里,向那里移动;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应该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细胞移到视野中央。所以小明在观察标本的时候,开始时图象在左上9方,调整后在视野的中央且放大,小明操作是先将标本向左上方移动再把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故选:A。7.【解答】解:细胞的分裂是指由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其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由小长大的过程,其结果是细胞的体积增大。所以,一株幼小的树苗能长成枝叶繁茂的大树,主要原因是由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故选:D。8.【解答】解:A、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不符合题意。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结合题意可知,新鲜红苋菜的叶片呈红色。将其浸泡在凉水里,凉水不会变成红色;将其泡在沸水里,沸水会变成红色。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红苋菜细胞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符合题意。C、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不符合题意D、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故选:B。9.【解答】解:A、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
本文标题: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生物(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9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