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祝合良◎编著现代商业经济学01第一节分工与交换02第二节交换与商业03第三节商业的作用与职能04第四节现代商业的发展与创新第一章交换与商业01第一节货币与商业02第二节信用与商业第二章货币、信用与商业01第一节消费与商业的关系02第二节消费发展的一般趋势及其对商业的影响03第三节商业与维护消费者权益04第四节商业与消费引导第三章消费与商业01第一节商业活动的特点02第二节商品流通规律第四章商业活动的特点与商品流通规律01第一节商业运行环境02第二节商业运行机制第五章商业运行环境与运行机制01第一节商业主体及其运行02第二节商业客体及其运行第六章商业主体、客体及其运行01第一节零售商业的含义、特点与功能02第二节零售商业的业态类型与选择03第三节零售商业的发展第七章零售商业01第一节批发商业的含义、特点与类型02第二节批发商业的地位与功能03第三节批发交易组织04第四节批发商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八章批发商业01第一节代理与代理制02第二节商务代理与商务代理制03第三节代理商的选择与商务代理纠纷的处理第九章商务代理01第一节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02第二节期货市场的特征与功能03第三节期货市场结构04第四节期货交易业务流程与交易方式第十章期货贸易01第一节电子商务概述02第二节电子商务在商业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电子商务与商业01第一节商业物流的内涵与功能02第二节商业物流的基本活动03第三节配送与配送管理第十二章商业物流与配送01第一节商业风险与管理02第二节商业机会与商业投机第十三章商业风险、商业机会与商业投机01第一节市场经济与商业竞争02第二节不正当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03第三节垄断与反垄断04第四节市场秩序与商业行为第十四章商业竞争与市场秩序第一章交换与商业01一、分工的演变1.定义:分工是指人类在经济领域中为进行合理的劳动而使劳动专业化的做法。2.分类:从经济运行的过程来看,生产的分工,最初是自然分工,然后才有按劳动特长进行的技术分工。(1)所谓自然分工,就是指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而进行的分工,“也就是在纯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分工”。第一节分工与交换(2)所谓技术分工就是指以一定的技术准则进行的分工。3.从分工影响的范围来看,劳动分工首先是内部分工,然后才是社会分工。(1)所谓内部分工,就是指某一经济体内的分工,如家庭内部的分工、手工工场的分工、企业内部的分工等。(2)社会分工使劳动的划分不是在经济体内部,而是在全社会范围内以独立部门的形式存在。4.社会分工与内部分工的区别:(1)会分工中独立劳动发生联系是因为生产者各自的产品都是作为商品而存在的,而内部分工的劳动者彼此的劳动成果不作为商品,而是作为经济体内部各种劳动的共同产品;(2)社会分工以不同劳动部门的产品的买卖为媒介,而内部分工则以劳动力的结合使用为媒介;(3)社会分工以生产资料分散在许多互不依赖的商品生产者中间为前提,而内部分工则以生产资料积聚在一个经济体中为前提。二、分工的客观必然性(一)资源的制约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往往不可能占有其所需的一切资源,因而受资源条件的约束而进行分工就成为必要。(二)技术的限制技术的传播、掌握、消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技术的限制下进行分工,是一种现实的需要。(三)增进效率的需要1.分工可以增进效率,促进经济整体发展的表现:在分工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熟练程度、促进技术的改进、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摆脱自然束缚、发挥比较优势等诸多方面。2.地位:增进效率的需要是分工得以深化的根本原因。三、分工与交换(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出现1.定义: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即畜牧业与农业实现了分工。2.意义: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打破了原始部落集各项经济事业于一身(如狩猎、捕鱼兼采集)的传统模式,出现了专业化生产的农业部落与畜牧业部落。3.地位:这时的商品交换主要是剩余产品的交换,因此,这时商品交换并不占重要地位,自给自足的生活在部落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发展1.起因: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和等价物也随之出现,从而为商品交换的扩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意义:货币的出现,不仅使交换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交换的数量增加,而且使交换产生了质的飞跃,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从而为商业的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三)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与商业的产生1.定位:商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它的产生是社会分工的重大进步。2.起因: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和等价物也随之出现,从而为商品交换的扩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3.定位:商业的产生,标志着商品交换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3.商业的产生和发展,还推动了社会分工向深层次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不仅使原有的生产部门获得了蓬勃发展,而且使新的生产部门不断出现,同时还使原本属于商业内部、为商品交换服务的经济部门。4.关系:分工与交换密切联系,彼此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互动贯穿整个经济生活的历史与现实。一、交换与交易1.从表面上看,交换是商品实体的运动,而从实质上看,交换是商品所有权的让渡,或者说是建立在特定所有权制度基础之上的不同商品所有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2.从本质上说,交换与交易是同义语,但现代经济理论中对交易的内涵又有着不同的理解。二、交易的两种主要理论解释第二节交换与商业1.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以康芒斯为代表的交易理论;一种是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理论。2.康芒斯认为,交易是在一定的秩序或集体行动的运行规则中发生的,是在利益彼此冲突的个人之间的所有权的转移。3.广义上的交易活动,康芒斯将其分为三类:(1)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买卖关系,尤指以换取一定的代价为前提的法律上所有权的让与和取得,不包含实际物品的交易程序。买卖的交易的特点是:司法当局在法律上把买者和卖者作为平等的人看待,其一般原则是稀少性。(2)管理的交易,这是一种以财富的生产为目的的交易,是一种在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上级对下级的关系,其中,上级是一个人或由少数个人组成的特权组织,下级则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其一般原则是效率。(3)限额的交易,是有权力的若干参加者之间达成协议的谈判,握有权力的若干人把联合企业的利益和负担分派给企业的各个成员。4.康芒斯所讲的三类交易,实质上可以分为市场化交易与非市场化交易两大类。5.科斯所讲的“交易”,一般是指“市场交易”,而且在他看来,市场交易是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在不同的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发生的资源配置过程。6.定位:科斯认为,任何交易都是具体产权安排之下的交易。三、商品交换商品交换:是一种买卖的交易,亦即平等主体之间自愿的交换,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化交易。(一)商品交换的内涵1.商品交换的主体具有自主性。2.商品交换的主体地位平等。3.商品交换的主体拥有自己独立的利益。4.商品交换的主体自由竞争。(二)商品交换的形式1.商品交换经历的阶段:简单的商品交换—简单商品流通—发达的商品流通即商业3个阶段。2.简单的商品交换表现为直接的物物交换,即W—W,这是商品交换的原始形态。3.商品流通是从总体上来看的商品交换,是连续不断的商品交换过程,它又分为简单商品流通(W—G—W)和发达商品流通(G—W—G)两种形式。4.简单商品交换的限制:(1)交换双方的需求必须相互适应。(2)交换双方必须同时需要对方的产品。(3)交换双方必须位于同一市场。(4)交换双方的产品数量也必须吻合。5.简单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新的使用价值。6.简单商品流通的作用:它不仅使交换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而且使交换的范围扩大,数量增加,交换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最终导致了新的商品交换形式——商业的产生。7.发达的商品流通:即商业,它是专门媒介商品交换的经济行业。(1)定位:商业的出现,标志着商品交换出现了又一次质的飞跃。(2)其流通公式为:货币—商品—增值了的货币(G—W—G′),即以货币投入为起点采购商品,然后再将商品销售出去,赚取投资利润,收回增值了的货币。8.商业与简单商品流通的共同之处:(1)二者都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基础之上。(2)二者都是由买和卖两个独立的环节所构成。(3)二者都要以货币为媒介。9.商业与简单商品流通的区别:(1)流通形式不同。①买卖的次序不同:简单商品流通是先卖后买,以卖为起点,以买为终点;商业则是先买后卖,以买为起点,以卖为终点。②出发点和归宿不同:简单商品流通以商品为出发点,以货币为媒介,换取具有新的使用价值的商品;商业则以货币为出发点,以商品为媒介,求得货币增值。③换位的对象不同:简单商品流通是同一货币两次换位,没有发生质和量的变化,两次换位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业则是商品两次换位,经过一买一卖,货币仍属同一所有者,但已发生了量的变化,是一种增值了的资本。(2)流通目的不同:交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新的使用价值;商业活动中商品交换的目的是使货币增值,买是为了以后再卖,通过一买一卖获得比投入流通中的货币更多的货币。(3)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①简单商品流通中无论是卖还是买,均只反映商品的所有者与货币的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即生产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直接的经济关系;②商业则由于其中介地位,割断了生产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关系,体现了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多重的经济关系。四、贸易(一)贸易的内涵1.定义:贸易是各种商品交换活动的统称。2.联系:贸易既然是各种商品交换活动的统称,显然属于市场化交易的范畴,与市场相互联系,彼此依存。(二)贸易形式及其类型1.贸易形式是贸易途径、贸易形态、贸易手段和结算方法的统称,作为买卖双方的联系手段与交易方式,其内容十分广泛。2.从贸易的范围来看,贸易形式包括: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民族贸易与边境贸易;地方贸易与区域贸易;城市贸易、农村贸易与城乡贸易。3.从贸易的主体来看,贸易形式包括: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手贸易;双边贸易、三边贸易与多边贸易。4.从贸易的客体来看,贸易形式包括有形商品贸易和无形商品贸易。无形商品贸易又包括劳务及服务产品贸易、技术贸易、信息贸易、知识产权贸易、证券贸易等。5.从贸易的手段来看,贸易形式包括物物交换、现金交易、信用贸易、信托贸易、租赁贸易、易货贸易、“三来一补”贸易等。6.从贸易的时间来看,贸易形式包括:即期贸易、远期贸易与期货贸易;定期贸易(如在集市、庙会、交易会等中进行的贸易)与不定期贸易(如在各种不定期举办的交易会、订货会、供货会、展销会等中进行的贸易);季节贸易与常年贸易;平时贸易与节日贸易等。7.从贸易的环节来看,贸易形式包括:批发贸易与零售贸易;产地贸易与销地贸易;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8.从贸易的规模来看,贸易形式包括:大宗贸易与小额贸易;集中贸易与分散贸易;单项贸易与综合贸易等。9从政府的干预程度来看,贸易形式包括计划贸易与自由贸易或统制贸易与开放贸易等。五、市场(一)市场的含义1.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2.市场即交易。3.市场即流通领域。4.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组织形态。5.市场是指对商品的有效需求。6.市场是指一种制度安排。(二)市场的功能1.经济结合的功能。2.资源配置的功能。(1)一种是计划,即高层组织通过命令、指标、法规等方式实现资源的筹集、运用和分配;(2)另一种是市场,即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的综合作用,引导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上去,其实质是利益调节。3.价值实现的功能。4.经济核算的功能。5.调剂供求的功能。6.信息导向的功能。(三)市场的类型1.按商品交换的主体不同,市场可以分为消费者市场与组织市场。2.按商品交换的客体不同,市场可以分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3.按商品交换的时间界限和商品交割的程度不同,市场可以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又分为即期现货市场和远期现货市场两部分。4.按商品交换的空间范围不同,市场可以分为地方市场、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5.按商品交换的场所不同,市场可以分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6.按商品交易的管制程度不同,市场可以分为自由交易的市场和限制性交易的市场。六、商业(一)商业的
本文标题:现代商业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4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