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方案新课标新高考1.两个100年目标建党100周年—2020—全面小康建国100周年—2050—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民族复兴2.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的人只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五大理念:全面、人人、多样化、系统、终身内涵发展目标:公平、质量外延发展目标:普及3.十八大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德:政治、思想、道德人:社会责任法制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人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自主发展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理性思维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勇于探究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全面发展的人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自主发展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4.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关于修订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科学性……增强时代性……增强适宜性……增强可操作性……增强整体性……”——《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4月)高中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灵魂、主题、精髓、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必备品格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关键能力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在此基础上进入各学科: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教材、教学、评价、考试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学生发展出发,不考虑学科。所提指标是超越学科的,具有跨学科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何落实?主要途径还是学科课程的学习。因此每个学科都要研究本学科能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做什么,这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由来。•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科本质出发,对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要求,明确本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但仍具跨学科性。5.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1)生命观念•“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对“生命观念”的理解•课标中明确列出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是重要的生命观念。•生命观念还有其他:如生命的系统观、生命的信息观、生态学观点等。•生物学的观念教育还包括科学本质观、科学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观念教育不能靠说教,要靠事实和概念。重要概念是观念建构的基础,观念是概念的升华。•观念是指导行为的上层建筑,为分析解决问题提供思想方法。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未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的能力。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对“科学思维”的理解•从认知角度,是求真的思维。•从做事角度,是合规律的思维。•科学思维在科学探究中形成,用来解决自然科学问题,也可用来解决自然科学以外的某些问题。•科学思维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科学思维的核心是理性思维。3)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学生应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原课标中关于科学探究的要求依然适用。•新课标关于科学探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创新。•实践、创新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动手实践的活动,如抗生素与抗药菌的产生;增加探究活动的开放性(从问题到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4)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物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与判断,解决生物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问题;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对“社会责任”的理解•社会责任是各学科普遍强调的核心素养,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教育应当有学科特点。•社会责任建立在对祖国和家乡热爱的基础上,因此社会责任教育首先是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责任教育集中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等方面。要让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传播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四位一体•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观念指导思维,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核心,通过科学探究培养的关键能力要运用于社会,表现为社会责任的担当。
本文标题:生物学核心素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0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