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讲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规定讲座1
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系列讲座第一讲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规定桐子林建设管理局(筹)工程与技术部陈志明二0一0年十一月第一讲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规定1.强制性条文《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1.1水泥的运输、保管及使用,应遵守下列规定:(1)优先使用散装水泥。(2)运到工地的水泥,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生产批号,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储罐或仓库中,不得混装。(3)袋装水泥储运时间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超过6个月,使用前应重新检验。(4)应避免水泥的散失浪费,注意环境保护。1.2骨料料源在品质、数量发生变化时,应按现行建筑材料勘察规程进行详细的补充勘察和碱活性成分含量试验。未经专门论证,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1.3应根据粗细骨料需要总量、分期需要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制定合理的开釆规划和使用平衡计划,尽量减少弃料。覆盖层剥离应有专门弃渣场地并釆取必要的防护和恢复环境措施,避免产生水土流失。1.4为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要求和施工和易性需要,应进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优选试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选择应经综合分析比较,合理地降低水泥用量。主体工程混凝土配合比应经审查选定。1.5混凝土使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时,配合比选择必须控制混凝土中的总含碱量(混凝土含碱量的计算方法见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附录B),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1.6混凝土拌和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1.7混凝土拌和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按不合格料处理:(1)错用配料单已无法补救,不能满足质量要求。(2)混凝土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不符合质量要求。(3)拌和不均匀或夹带生料。(4)出机口混凝土坍落度超过最大允许值。2.混凝土用粗骨料质量控制标准和检验2.1质量控制标准和规定2.1.1碎石和卵石按150(120)mm~80mm;80mm~40mm;40mm~20mm;20mm~5mm方孔筛分级,代号分别为D150(D120)、D80、D40、D20。2.1.2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应由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同意。如采用间断级配,应注意混凝土运输中骨料的分离问题。2.1.3各粒径级粗骨料的质量要求如下表2-1:表2-1混凝土用粗骨料质量控制标准序号项目卵石碎石备注1含泥量(卵石)(%)石粉含量(碎石)(%)D20、D40粒径级1D80、D150粒径级0.5D20、D40粒径级1D150、D80粒径级0.52泥块含量不允许有不允许有3坚固性(%)有抗冻要求砼55无抗冻要求砼124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0.50.5按质量计5有机物含量浅于标准色不允许存在深于标准色应做砼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6表现密度(kg/m3)≥2550≥25507吸水率(%)≤2.5≤2.58针片状颗粒含量(%)≤15≤15经试验论证,可放宽至25%9压碎指标(%)C9055~C9040混凝土≤12水成岩≤10,火成岩≤13变质或深成火成岩≤12≤C9035砼≤16水成岩≤16,火成岩≤30变质或深成火成岩≤2010超径含量(%)原孔筛5,超径筛0原孔筛5,超径筛011逊径含量(%)原孔筛10,逊径筛2原孔筛10,逊径筛212各级骨料分离分别用中径方孔筛检测的筛余量(%)应在40~70应在40~70对应D150、D80、D40、D20的中径方孔筛为115mm、60mm、30mm、10mm2.1.4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2/3及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混凝土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2.1.5含有活性骨料、黄锈和钙质结核等的粗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后才能使用。2.1.6粗骨料表面应洁净,如有裹粉、裹泥或被污染等应清除。2.2粗骨料加工与检验2.2.1本工程粗骨料加工取用金龙沟采石场基岩,岩性为灰色中粒正长岩,局部有变质玄武岩捕虏体分布于正长岩中,玄武岩分布具随机性。区内部分段有崩坡积块碎石土层覆盖,块孤石最大者达1~2m,多呈球状风化,该层结构稍密,厚度一般3~10余m。金龙山料场为原二滩电站人工骨料场开采剩余部分,位于二滩电站左岸坝肩上游金龙沟谷坡左侧,距加工系统约500m,分布高程1330~1600m,料场区总面积约0.1km2。据已开采情况,大致可为分三个区域,原已开采区为Ⅰ区,地质储量约670万m3;已开采区向金龙沟方向为Ⅱ区,地质储量约260万m3;已开采区南侧坡向原加工场区段为Ⅲ区,地质储量约260万m3。推荐开采Ⅰ区:即已开采区,分为两部分,即原开采陡坡区和原开采平台区。原开采陡坡区顶部高程1600m,底部高程1360m,坡高约240m;原开采平台区宽约140m,长近300m,现地面呈台阶状两级,高程分别约为1341m和1354m。岩性主要为正长岩,夹有少量玄武岩捕虏体。岩石为非活性骨料。2.2.2料场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岩性以正长岩为主,夹有少量玄武岩捕虏体。岩石为非活性骨料。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见表2-2~2-4。表2-2正长岩、变质玄武岩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成果表岩性整理值容重γ(kN/m3)比重Gs吸水率(%)抗压强度(MPa)软化系数抗拉强度(MPa)试验组数弹性模量试验组数干抗压湿抗压指标试验数量指标试验数量指标试验数量指标试验数量指标试验数量指标试验数量EdGPa正长岩算术平均26.85342.754190.68363212.472176.5740.838.68331930~6055小值平均26.632.7220.483169.2133.20.796.37变质玄武岩算术平均30.9323.16100.19132201.527176.8240.8811.5351179~1306小值平均30.53.130.112146.7120.50.829.9表2-3正长岩、变质玄武岩细骨料(砂)的物理性能试验成果表岩石种类累计筛余(%)细度模数人工砂粉含量(%)饱和面干比重容重kN/m3吸水率(%)52.51.20.60.30.150.15正长岩1.1527.0138.7659.8278.1786.3113.132.8813.692.7715.61.20玄武岩2.4033.6042.8060.8278.1085.7013.502.9614.302.9216.91.10表2-4正长岩、变质玄武岩粗骨料的物理性能试验成果表岩石种类饱和面干比重吸水率(%)针片状(%)耐磨性坚固性(安定性)5次循坏损失率(%)5∫20mm20∫40mm40∫80mm5~1919~38.1mm100次500次200次1000次损失率(%)损失率(%)正长岩2.780.539.810.08.06.35∫8.5429.73∫33.305.24∫6.2117.63∫28.311.51玄武岩2.950.579.46.87.82.70∫3.288.72∫12.562.20∫3.008.33∫11.451.332.2.3金龙沟人工骨料生产系统需满足高峰期月平均强度约6.65万m3的混凝土的粗、细骨料供应,加工系统成品料生产能力约540t/h,其中人工砂生产能力约160t/h,毛料处理能力约670t/h,成品骨料平均级配见表2-5。表2-5成品骨料平均级配参考值(%)碎石人工砂150-8080-4040-2020-510-5552522181292.2.4粗骨料的开采、运输、堆放设施与加工设备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成品骨料应按同料源、同规格堆放;需有良好的防混、防分离、防跌碎、防污染措施与排水设施。装卸时,粒径大于40mm的粗骨料的净自由落差不应大于3m,应避免造成骨料的严重破碎。2.2.5粗骨料成品质量检验,应每天检验超逊径、针片状、含泥量一次,抽样点为筛分楼出料皮带输送机处。2.2.6粗骨料成品的出厂检验,应按同料源、同规格碎石骨料每2000t为一供货批作检验(数量不足一供货批时,按一批计)。每供货批产品,均应检验超逊径、针片状、含泥量一次(D20小骨料需增测10mm中径筛的筛余量)。按照表1-1规定的全部指标检验及D80~D40级骨料的中径筛筛余量检验,每月1~2次,抽样点为成品料仓出料廊道皮带输送机处。2.2.7粗骨料检验结果应按合同与管理规定向监理中心和业主有关部门提交产品生产与出厂质量检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产地、类别、规格、代表数量、检验日期、检验结果和质量标准等。2.3粗骨料的验收与检验2.3.1粗骨料的产、供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交每一供货批产品的质量检验结果和出厂合格证。供货量验收,按合同规定交接点的地磅或皮带秤计量。2.3.2粗骨料的使用单位应按同品种、同规格粗骨料的供货批量、分批验收、检验与堆放。粗骨料的贮、运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需有良好的防混、防分离、防跌碎、防污染措施与排水设施。2.3.3粗骨料的验收检验,应按每验收批来料进行超逊径、针片状、含泥量(D20级小骨料需增测10mm中径筛的筛余量)的检验;按照表2-1规定的全部指标检验及D80~D40级骨料中径筛的筛余量检验,每月1~2次。抽样点为来料交接点皮带输送机处。2.3.4当观察来料质量异常,如:混料、含油污染骨料,应拒收或报告监理按废料处理。2.3.5各项检验结果应按合同与管理规定,向监理中心和业主有关部门提交产品验收质量检验报告。2.4取样与缩分2.4.1在皮带输送机上取样,应在皮带输送卸料端,用接料器定时抽取近似等量的8份骨料混合成一组试验样品。2.4.2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对每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2-6规定的最小取样量。需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受试样品经一次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结果,也可用其进行另一项试验。2.4.3现场取样的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防止细料散失或受污染。需有标明取样日期、地点、产地、品种、规格、检验项目、取样者的随样卡片。2.4.4如经检验某指标不合格,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目作加倍取样复验,复验不合格,即为不合格。其处置或补救措施需报监理中心批准。2.4.5样品的缩分,系将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混均匀后堆成锥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锥体分成大致相等的4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后再堆成锥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数量为止。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水率检验用试样不可缩分,拌匀后直接进行检验。表2-6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碎石或卵石的最少取样数量(kg)试验项目粒级(mm)D20D40D80D150超逊径与中径筛筛分析204080150表观密度8162450含水率23615吸水率16243250堆积密度、紧密密度4080120250含泥量248080100泥块含量244080100针、片状含量840--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1111有机质含量(卵石)1---2.5检验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和DL/T5151-2001《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进行。3.混凝土用细骨料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3.1质量控制标准和规定3.1.1细骨料的质量要求如表3-1表3-1混凝土用细骨料质量控制标准序号项目天然河砂人工砂1细度模数2.2~3.02.8±0.22含泥量(%)5-3石粉含量(%)-6~184泥块含量(%)1不允许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1.01.06坚固性(%)(无抗冻要求的混凝土)10107有机质含量浅于标准色不允许8表观密度(kg/m3)≥2500≥25009云母含量(%)≤2≤210轻物质含量(%)≤1-11含水率(%)≤6≤63.1.2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使用山砂、特细砂应经过试验论证。3.1.3天然砂料按粒径分为两级,人工砂可不分级。3.1.4砂料中有活性骨料时,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3.1.5其它砂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表5.2.7中的规定。3.1.6在指定料场开采过程中,应定期或按一定开采数量进行碱活性检验。如岩体
本文标题:第一讲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规定讲座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0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