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Economics第四章生产理论第一节生产函数概述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第四节规模报酬一、生产函数的含义二、技术系数及其种类三、短期和长期四、企业1、生产的含义第一节生产函数概述2、投入种类3、产出4、生产函数的含义生产的含义生产,从经济学角度看,就是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现在我们可以把生产理解为把投入转变为产出的活动。投入种类投入指生产中所使用的一切生产要素的总和。A、劳动,是指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劳动力的质量表现在劳动者掌握的知识与生产技能、纪律性以及健康程度等方面。B、土地,是指所有自然资源;C、资本,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资本品,这是指由企业生产出来并重新投入到生产中去的一切物品;第二种含义是指用来购买资本品或企业的资金。经济学中所使用的资本,通常指第二种含义。D、企业家才能,指经营和管理企业的能力,包括创新、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等方面。企业家才能的案例例:1990年秋,海湾地区局势紧张。世界石油市场的前景,呈现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时间,商人们拼命抢购石油,原油价格飞涨。石油化工产品的价格也暴涨。那时候,原来每吨800美元的聚乙烯塑料,猛涨到上千美元。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我国扬子石化国际贸易公司赶紧抛售库存的塑料,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向南亚地区销出了4000吨。新加坡一家公司闻讯,急忙找上门来,以每吨1090美元的最高价,买去了2000吨。这是一笔218万美元的生意。不久,战争爆发。出人意料的是,原油和石化产品的价格非但没有因为战争爆发而上涨,反而大幅度下跌。扬子石化国际贸易公司的上述经营决策,就是面对高度的不确定性而成功决策的出色例子。当时,美国的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未能预见油价的下跌。这就是企业家的决策本事产出产出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物质产品或服务(三次产业分类法)。产出也可叫做产量。生产函数的含义生产函数是指产出是各种投入的函数。为了简化分析,假定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技术不变。设Q代表产出,L和K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则生产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KLfQ第一节生产函数概述1、技术系数的含义2、技术系数的种类一、生产函数的含义二、技术系数及其种类三、短期和长期四、企业技术系数的含义产品的生产不仅需要投入各种要素,而且要素之间还必须保持某种比例关系。生产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叫做技术系数。技术系数的种类技术系数分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两种。(1)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中要素的比例不能改变。要扩大或缩减产量,各种要素必须同比例增加或减少。(2)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中要素的比例能够变动。在大多数产品的生产中,各种要素的组合比例是可以变动的。第一节生产函数概述1、短期2、长期3、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的含义二、技术系数及其种类三、短期和长期四、企业短期短期中,至少有一种投入不能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在短期,要数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可以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如劳动和原材料等,称作可变投入。另一类要素不能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如机器和厂房等,叫做固定投入。长期长期中,所有的投入都可以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与时间划分为短期与长期相适应,生产函数可以分为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两种。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为:长期生产函数形式:),(KLfQ)(LfQ1、企业的定义第一节生产函数概述2、企业产生的原因3、企业的边界4、企业的组织形式一、生产函数的含义二、技术系数及其种类三、短期和长期四、企业企业的定义把投入转变为产出的行为者叫做厂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企业是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独立的生产单位,其功能就是把各种投入转化为一定的产出以取得最大利润。企业产生的原因(1)分工协作说斯密认为,分工创造的较高的生产力是企业产生的原因。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分工,伴随分工而来的协作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协作劳动由简单协作发展到工场手工业再进而发展到机器大工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效率也越来越高。企业就是分工协作发展的产物。(2)交易成本说1937年,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运用企业组织进行“交易”较之通过市场进行的“交易”,前者的“交易成本”低。企业的边界既然企业的存在能够节约市场交易费用,那么为了合理配置资源,似乎企业规模应当不断扩大直到完全取代市场。但实际上企业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存在企业管理费用,企业规模越大,其管理费用也就越高。所以,企业规模不能无限地扩大以取代市场。科斯认为,当同一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所化费的成本(管理费用)等于在市场上进行所化费的成本时,企业的规模就达到了最优状态。企业的组织形式(1)单人业主制剩余索取者和最终决策者同为一个人的企业叫业主制企业。这类企业的主要优点是能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引起的“代理人”问题。其缺点主要是在债务上具有“无限责任”,即业主的一切财产,除了极少量之外,都可以而且必须被用来抵偿企业的债务。因此,这类企业筹集资本的能力较弱,很少有银行愿意向这类高风险企业提供贷款。这类企业尽管数量最多(将近占80%的比重),但规模最小,在社会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不到20%),而且寿命较短,即使在繁荣时期也常常倒闭。(2)合伙制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都可以在一起形成合伙制企业。按事先商定的协议,每一位合伙人都提供一定的资本和劳动,分享一定的利润,当然也分摊一定的亏损或债务。合伙制企业的主要缺点也是无限责任,很难筹资。如果你在合伙制企业中的份额为1%,当企业失败时,你应该赔偿1%的亏损,其他合伙人赔偿99%。但是,如果你的合伙人无力偿还的话,你就被要求支付所有的债务,从而使你倾家荡产。合伙制企业是企业三种组织形式中最不普及的形式,在经济活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最小。(3)公司制通过发行股票方式集资兴办的企业叫做“公司”。公司是一个“法人”,它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从事法律许可的一切经济活动,如借钱、签订合同、购买、生产并销售商品等等,当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公司的最大优点是享有“有限责任”的权利,即每一个公司所有者对公司承担的责任严格地限于其出资的数量。这个优点使公司能够比较容易地筹集大量的资金,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公司筹集资本的主要方法,除了发行股票以外,还有出售债券、向银行贷款等等。公司的所有权属于那些掌握了普通股票的股东,所有权的大小取决于所掌握的股票的多少。从原则上讲,股东控制公司。股东按照他们所拥有的股票量来分取红利,并选举董事会成员,对许多重要问题进行投票表决。但实际上,大公司的股东并不能真正控制公司,因为他们太分散,不能左右拥有实权的经理们。公司的经理和董事会拥有制定公司决策的合法权利,他们决定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与工会进行谈判,并当其他公司想要接管公司时,决定是否出售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和拥有一个有效率的管理体制的公司,由于能够吸收大量的私人资本供给,大规模地生产多种相关的产品并分担风险,因而成为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也有缺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公司的利润征税。对于非公司形式的企业来说,超出成本的任何收入都作为个人收入纳税。而公司所得到的超出成本以外的收入要交纳两次税收:首先交纳公司利润税,然后再交纳以红利形式体现的个人所得税。分粥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含义与曲线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三、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阶段1、总产量的含义与曲线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2、平均产量的含义与曲线3、边际产量的含义与曲线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总产量的含义与曲线总产量用TP表示,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产量总和。即:)(LfQTP平均产量的含义与曲线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平均产量用AP表示,劳动的平均产量为:LTPAPL边际产量的含义与曲线(1)定义: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边际产量用MP表示,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或者为LTPMPLdLdTPMPLTPLOAPMPLOL1L2L3L1L2L3MPTPAP(2)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固定不变,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可以变动时,随着该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量即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产量越来越少。关于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以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固定不变以及投入的要素要具有相同的生产率为前提。第二,随着某种变动要素投入的连续增加,边际报酬的变动要经历递增和递减两个阶段。第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样,都是公理,无需证明。马尔萨斯和食品危机马尔萨斯是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他提出著名的人口理论,即马尔萨斯人口论。该理论认为,随着人口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劳动参与土地的耕种,而地球上土地是有限的,最终劳动的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无法提供日益增多的人口的需要,从而产生大饥荒。这一理论的根据就是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马尔萨斯的语言发展。在过去一个世纪中,许多国家的技术进步改变了粮食的生产方式,劳动的平均产出因而上升,这些进步包括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肥、更先进的收割机器等。二战结束后,世界上总的粮食生产的升幅总是或多或少的高于同时期人口的增长。有数据表明从1961——1975年,虽然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土地增长仍然是粮食增长的有效源泉之一,但在同期,北美和西欧在粮食用地减少的同时,粮食产量却增加了。表明粮食增加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进步而不是农业用地增加。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2、总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3、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一、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含义与曲线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三、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阶段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总产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边际产量的变动趋势。当边际产量增加,边际产量曲线上升时,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上凹地向右上方伸展。当边际产量递减(边际产量曲线下降)且大于零时,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下凹地向右上方延伸。边际产量等于零时,总产量达到极大。一旦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就减少,总产量曲线就开始下降。从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看,边际产量就是总产量曲线的斜率。由于总产量曲线先上凹后下凹,故在总产量曲线的拐点,斜率极大,即边际产量极大。在此点以前,斜率递增,即边际产量递增。此点以后,斜率递减,即边际产量递减。dLdTPMPL总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因为,所以平均产量就是从原点向总产量曲线所作射线的斜率。由于总产量曲线先上凹后下凹,故从原点向总产量曲线所作的射线正好切于总产量曲线时,射线的斜率极大,即平均产量极大。在切点以前,射线的斜率递增,即平均产量递增。在切点以后,射线的斜率递减,即平均产量递减。LTPAPL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从原点向总产量曲线所作的射线正好切于总产量曲线时,不仅射线的斜率极大,而且射线与总产量曲线的切线重合。射线的斜率就是平均产量,射线的斜率极大,意味着平均产量极
本文标题:第四章生产理论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8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