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事故分类和报告程序事故分类和报告程序1.目的为使员工清楚了解事故的分类和分级,并按要求及时报告所发现的事故、未遂事故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3.原则任何员工和承包商都有责任报告所发现的事故、未遂事故和隐患;事故报告是直线经理的责任;各级管理人员不得对报告事故的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打击、报复;对事故隐瞒不报的行为将受到最严厉的处罚;当你对所发生的事件是否是事故存在疑问时,请咨询你的上级或HSE专业人员;当你对所发生的事故不能确定其严重程度时,请采用“过度反应”原则,即认为是最严重的事故进行报告;4.事故定义、分类和分级4.1.事故定义事故是指任何已经或可能造成以下状况的事件:1)伤害/职业病2)财产损失3)环境影响4)对公司产生不良的影响5)业务中断6)未遂事件4.2.事故分类按照发生的事故性质,将事故分为以下八类:1)伤害/职业病事故;2)物料泄漏事故;3)财产损失事故;4)保安事故;5)交通事故;6)工艺设备事故7)未遂事故。8)其他事故;各类事故的定义详见附件1。判断事故类别的流程如下:事故的类别还需要根据事故后果的等级进行修正。4.3.事故分级事故是否有人员伤亡?是否交通、保安事故?是否有物料泄漏?是否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是否造成生产或业务波动?是工艺或设备原因吗?伤害事故交通事故保安事故物料泄漏事故财产损失事故未遂事故是否是是是是否否否否工艺设备事故其他事故是否按照事故对人员、环境、公司财产和声誉等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将事故分为以下等级:1)重大事故(一级和二级事故);2)三级事故;3)四级事故;4)五级事故(包括未遂事故);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分级详见附件2。事故严重等级是以对人员、环境、公司财产和声誉中最严重的影响来确定,同时根据最严重的事故后果对事故类别进行修正,如某一事故泄漏了3吨有害液体,同时对一人产生急救伤害,本事故将划分为4级物料泄漏事故。4.4.可记录事故和需报告事故万华员工在万华的工作环境中发生与万华工作相关的伤害(急救除外)都是可记录的,万华员工发生在工作外伤害是需报告的事故,对于承包商、供应商、合资企业,根据其工作性质、合同期限、控股等方面,把其所发生的事故分为可记录事故和需报告事故(详见下表),可记录事故将进入公司统计和考核系统,需报告事故不进入公司统计和考核系统,只对其进行分享。5.事故报告可记录的需报告的1、承包商-在公司现场,第三方或客户现场为公司工作或提供服务-按照合约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工作-直接管理/控制的他们的工作,或直接受公司员工的监督-需要遵从我们的HSE规定和/或有工作许可证-有期限合约并且我们在管理上有控制权.2、承运商-长期合同(一年及以上)的承包商车辆和/或承包商司机如一类、二类承运商3、合资企业-万华控制运作或由万华直接运作的企业1、专业服务人员-不在公司薪资帐册上-不在现场/提供的服务不局限于现场-在没有直接管理监督下明确能完成的/特定的结果-按项目/结果支付2、供应商-在公司场所运送货物或材料的供应商3、场外服务提供者-非指定仓储-品牌销售商4、承运商-短期合同(小于一年)或临时承包商车辆和/或承包商司机5、合资企业-非控股或非由万华直接运作5.1.所有可记录事故和需报告事故均需分类和定级,并按照事故报告流程进行逐级上报和填写事故初始报告。5.2.事故报告流程事故应通过直线经理逐级上报,流程如下:1)事故发现者(事故区域的员工或非事故区域的员工)应立即向区域主管/经理报告事故;2)事故发现者(非事故区域的员工)应立即向HSE部报告事故,HSE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通知事故区域的主管/经理;3)区域主管/经理应根据事故的严重等级及时向分公司总经理和HSE部报告事故;4)分公司总经理应根据事故的严重等级及时向总公司总经理和HSEQ部报告事故;5)如果事故造成人员死亡、多人重伤、重大经济损失或厂外环境影响,分公司总经理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要求立即(1小时内)报告当地的安监部门或环保部门。6)分公司HSE部应及时向总公司HSEQ部通报事故。7)分公司应根据事故的等级启动响应的应急预案。5.3.事故报告时限和方法1)重大事故(1级和2级事故):事故发现者部门主管或经理分公司总经理总公司总经理分公司HSE部总公司HSEQ部地方安监部门向各分公司发出事故通报a)部门主管/经理、分公司总经理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用电话和电子邮件向上级和HSE部报告事故;b)事故区域在24小时内完成事故初始报告,上报分公司HSE部;c)分公司HSE部接到事故初始报告后,应立即发送给总公司HSEQ部;d)总公司HSEQ部在接到事故初始报告后,应立即向分公司发出重大事故通报。2)3级事故:a)部门主管/经理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用电话和电子邮件向分公司总经理和HSE部报告事故;b)分公司总经理在16小时内向总公司总经理和HSEQ部报告;c)事故区域在24小时内完成事故初始报告,上报分公司HSE部;d)分公司HSE部接到事故初始报告后,应立即发送给总公司HSEQ部;e)总公司HSEQ部在接到事故初始报告后,应立即向分公司发出3级事故通报。3)4级事故:a)部门主管/经理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用电话和电子邮件向分公司总经理和HSE部报告事故;b)分公司总经理在24小时内向总公司总经理和HSEQ部报告;c)事故区域在24小时内完成事故初始报告,上报分公司HSE部;d)分公司HSE部接到事故初始报告后,应在1周内发送给总公司HSEQ部;e)总公司HSEQ部在接到事故初始报告后,在总公司HSE月报中汇总。4)5级事故和未遂事故:a)部门主管/经理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用电话和电子邮件向分公司HSE部报告事故;b)事故区域在48小时内完成事故初始报告,上报分公司HSE部;c)分公司HSE部每月在HSE月报中进行汇总后上报总公司HSEQ部;5.4.事故编号方法WHXX----XXXX-----XXX6.附则本程序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原各分公司的有关事故分类与报告的程序同时作废。XX:表示各分公司所在地的地名拼音的缩写或业务部门的缩写。XXXX:表示发生事故的年份,如2009XXX:按照事故发生的顺序编号,如001附件1:事故定义1.伤害/职业病事故包括以下事故对人员的伤害:1)死亡:如果确定与工作有关,应记录员工和承包商的死亡。因自杀和自然原因导致的死亡如没有工作场所的原因不计在内。确定与工作有关的死亡的规则非常复杂,必要时需咨询专家意见。2)工伤离岗:工伤离岗指经医师和其他有证照的专业人员确认在员工受伤的次日无法上班(不管该员工第二天是否需上班)。3)工作受限:除死亡外与工作有关的伤害或疾病,导致员工受伤或得病后不能担当全部的日常工作。能做的工作有:担任临时性的工作;部分时间担任日常工作的;继续正常的工作但不能履行所有职责。如果不能进行上述受限工作,将视作工伤离岗事件。4)医疗处置:伤害所使用的处置方法没有列在急救的14种方法内,已严重到需要记录。5)急救:按照OSHA定义的工作有关的伤害或疾病要求进行所列14项急救处理:使用未达到处方药浓度的非处方药;注射破伤风要疫苗;清洁,冲洗,浸泡皮肤表面的伤口;覆盖伤口而使用的绷带、邦迪,纱垫,或者使用蝶型绷带等;保温或冷冻措施;使用非刚性的固定措施,如使用弹性绷带、包扎、非刚性背带等;在转移交通事故受伤者时使用的临时性的固定器具;为泻压而在手、脚趾甲上钻洞,给水泡放液;使用眼罩;仅用冲洗或棉签去掉眼中的异物使用冲洗,小镊子、棉签或其他简单的方法来去除除眼部以外的异物、碎片;使用护指器具;使用按摩的方法;为减轻中暑而吸食液体。6)职业病:列入卫生部发布的《职业病目录》中的115种职业病,根据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结果来判定。7)可记录的伤害或疾病:指所有按一般和特定报告条件需报告的与工作有关的受伤或疾病。一般报告条件包括死亡,工伤离岗,受限工作和工作调动,昏迷或医疗处置。特定报告条件参照受伤和伤害报告培训。2.物料泄漏事故:物料无法控制或无计划地从其容器中泄漏或危险物料超标排放。3.财产损失事故:造成设备损坏、业务损失的事故。事故损失是指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4.保安事故:以武力或威胁等手段非法从公司,员工处取得钱物或破坏公司的财产和伤害员工。5.交通事故:机动车在公路/高速公路以及在厂区道路上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车辆损坏或其它财产损失的事故。不考虑其被判断为是否可预防的。但不包括小的磨擦(如石子打破挡风玻璃,刮了后视镜),同样不包括车辆在合法的没人照看的停车场被其它车辆碰撞。6.工艺设备事故:因设计、变更、操作、管理失误或设备发生故障、损坏导致生产异常、被动停车等,统称工艺设备事故。如工艺设备事故导致物料泄漏,则划分为物料泄漏事故,如导致人员受到伤害,则划分为伤害事故。7.未遂事故:非预想的事件,在稍微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环境破坏或财产损失。例如存在不安全状况,比如电缆横穿过道,不算未遂事故,只有当某人几乎被绊倒,才造成未遂事故。8.其他事故:不能归入伤害/职业病、物料泄漏、财产损失、保安、交通、工艺设备和未遂事故的事故。9.工作外伤害:指工作外发生伤害,且次工作日无法上班工作的情况,若可以上班则不计。附件2:事故分类和分级等级健康安全环境财产损失声誉业务中断治安保卫11.厂内多人死亡或受到威胁生命的健康影响2.厂外单人死亡或受到威胁生命的健康影响3.厂外多人受到不可逆转的健康影响1.厂内多人死亡2.厂外单人死亡3.厂外多人永久性伤残1.有毒易燃气体泄漏大于100KG2.有毒有害液体泄漏大于100吨3.对厂外广大的区域造成长期的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清理干净1.大于1000万元2.对装置造成毁灭性的损坏,对邻近装置造成影响3.影响厂外(如窗户玻璃破碎)1.国际媒体的报道2.政府起诉和巨额罚款3.国家法规因此改变1.业务损失大于1000万元2.业务中断大于30天1.国家动荡不安,员工需要撤离2.炸弹攻击/扣押人质/绑架/谋杀3.盗窃或破坏损失大于10万元21.厂内单人死亡或受到威胁生命的健康影响2.厂内多人受到不可逆转的健康影响3.厂外单人受到不可逆转的健康影响4.厂外多人受到可逆转的短期健康影响1.厂内单人死亡2.厂内多人永久性伤残3.厂外单人永久性伤残4.厂外多人非永久性伤害1.有毒易燃气体泄漏50-100KG2.有毒有害液体泄漏20-100吨2.对厂外邻近的区域造成长期的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清理干净1.500-1000万元2.对工厂的多台主要设备造成大部分损坏3.对工厂外没有影响1.国家媒体的报道2.政府起诉1.业务损失在500-1000万元2.业务中断7-30天1.严重的犯罪2.巨额敲诈/贿赂/欺骗3.盗窃或破坏损失5-10万元31.厂内单人受到不可逆转的健康影响2.厂内多人受到可逆转的短期健康影响造成离岗损工3.厂外单人受到可逆转的短期健康影响1.厂内单人永久性伤残2.厂内单人或多人离岗损工3.厂外人员没有永久性伤残1.有毒易燃气体泄漏20-50KG2.有毒有害液体泄漏5-20吨2.对厂外区域没有长期的影响3.对厂内造成长期的损害1.100-500万元2.对工厂的单台主要设备造成损坏3.对工厂的电缆\现场仪表造成大面积的损坏4.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车辆翻车1.省媒体的报道2.政府以此为例,加强对其他同类企业的监督1.业务损失在100-500万元2.业务中断3-7天1.普通犯罪2.炸弹威胁/小额敲诈/贿赂/欺骗3.盗窃或破坏损失1-5万元41.厂内单人受到可逆转的短期健康影响造成离岗损工2.厂内多人暴露在超标的危害环境中,但没有健康影响的报告3.危害环境可能达到厂外,但很难识别其影响1.厂内单人或多人需记录的伤害2.厂外单人轻微伤害1.有毒易燃气体泄漏1-20KG2.有毒有害液体泄漏1-5吨2.对厂外没有影响3.厂内没有长期的损害1.10-100万元2.对工厂的电缆\现场仪表造成局部的损坏3.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本文标题:事故分类和报告程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9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