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向指南[考试大纲](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2)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标提示](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知识梳理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初,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经过1第一阶段:1919年5月,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2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卖国贼职务。3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1性质:广大人民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影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1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2.诞生:中共“一大”1时间:1921年7月23日。2主要内容: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3.中共“二大”1主要内容: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意义: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1)条件①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被镇压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②孙中山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和中国共产党合作。(2)标志: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正式开始。2.北伐战争:1926年7月~1927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工农群众的支持下,连克武昌、九江、南昌,直捣南京、上海,取得巨大成功。3.失败(1)标志: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2)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4.意义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2作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思维激活·想一想1.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结合史实加以说明。提示: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发展的春天;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文化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2.胡绳、高力克等学者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提示: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和约等。3.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从“一大”到“二大”,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和革命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提示:变化:“一大”时制定的纲领是无产阶级革命纲领,内容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二大”时,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反封建反侵略为任务。说明:中国共产党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国情,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4.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据此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特点?提示:①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②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一致;③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④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观点术语·填一填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②五四运动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③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④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及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微考点一五四爱国运动史料品读史料二五四运动时期的漫画:试一试(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三则史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并指出这场运动体现了一种怎样的革命精神。提示:(1)史料一说明学生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史料二的漫画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史料三认为五四运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2)①特点:革命性:反帝反封建;群众性: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侵略;成功性:斗争目标基本实现。②精神:爱国主义。深度思考要点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提示:(1)从领导阶级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3)从革命的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要点2五四运动的特点有哪些?提示:(1)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2)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3)爱国性:维护山东主权、青岛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4)成功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要点3五四运动的意义如何?提示:(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2)五四运动启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4)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要点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提示: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不同点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群众基础广泛不广泛革命结果取得胜利失败,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不同点革命范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相同点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2016·南通模拟)“这个运动由学生掀起,是自动的,没有人指使,也没有人操纵,只是爱国的热情表现。所以等到学生运动扩展而为商人罢市,由北京而及于上海,这运动的目标初步达成之后,这运动也就消歇下去了。但是影响所及,学生们醒起来了,五四运动一变而为新文化运动。”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五四运动()A.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B.运动中心最初在北京C.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解析】由材料中“由北京而及于上海”可以判断B正确;由“五四运动一变而为新文化运动”判断C正确;由“所以等到学生运动扩展而为商人罢市”判断D正确。【答案】A2.(2016·济南调研)李敖曾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解析】“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突出应从文化方面来看,显然选C,因为它使新文化运动从传播资产阶级的文化转向传播无产阶级的文化;A是政治上的,不符合题意;“岔路”说的不是继承,故D不正确;“岔路”说的不是对社会性质的认识,故B不正确。【答案】C微考点二国民大革命史料品读史料一一幅刊载于1920年上海某报纸的漫画试一试(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三则史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结合上述史料,国民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留给后人的教训却是深刻的,其主要教训是什么?提示:(1)史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时代主旨。史料二认为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也获得了共产国际的支持。史料三反映国民革命得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广泛支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2)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和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深度思考要点1“左”倾与右倾的区别。提示:“左”倾与右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要点2国民革命的历史功绩与影响是什么?提示:功绩: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影响:(1)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2)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3)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这些都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要点3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提示:(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2)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4)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3.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C.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D.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解析】由“湖南民众”“上山”等信息可知这一思想既重视农民运动,也有向农村转移的意思。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故选C。【答案】C4.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解析】1925年正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D项错误;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可见反帝是明确的,结合时间,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提出的,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对外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要实现民生主义,故C项错误。【答案】A名家评史【观点】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刘永明《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解读】五四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它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2)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无产阶级登上
本文标题: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8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2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