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明代文学明代文学概述一、明代文学的断限及分期断限:明代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开国,到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自缢,前后共计277年。分期:二分法: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明初到正德年间。近古文学的第一阶段:嘉靖(1522~1566)以后,文学变革犹如狂飚突至,迅猛异常,中国文学正式步入近古的新时代。从明中叶到清代鸦片战争,是中国文学近古期的第一段。三分法:前期:从明初到成化末年(1368—1487)的一百多年。中期:从弘治到隆庆(1488—1572)的近百年。后期:自万历到明末(1573—1644)。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这正是世界历史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期。在欧洲,差不多正好与明代历史相对应的是文艺复兴时代,这一时代中,自然科学、哲学、宗教、政治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内,同成长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系列重大进步,全面地撞击着中世纪的封建统治及其意识形态。而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念正在形成,欧洲的商船与传教士开始叩击古老中国的大门。在中国的土地上,同样一度孕育着深刻的变异。许多学者认为,元末已相当繁荣的东南沿海城市的手工业和商业经济,在经历明初的衰退以后,到明中期与后期,重新得到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并已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与此相应的,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以李贽对传统思想学说的尖锐批判为代表,个性解放的思潮曾兴盛一时。它与魏晋时代个性解放的思潮有本质的不同:它是与工商业经济和城市文化相联系的,是具有平民性的;它鲜明地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望和物质追求。这些特点,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极其相似的地方。然而可惜的是,这一历史进程在中国显得极其艰难。建立在广大的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封建政治体制对于历史挑战的反应,是空前地加强专制,加强以奴化人性为目的的思想统治。历史进程的滞塞,使中国从此落后于世界的发展,而开始陷入长期的困境。这一种复杂的背景,也造成了明代文学的复杂性。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牡丹亭》《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二、明代前期文学发展概况1、朱元璋在金华时,朱文忠用儒士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袆干预公事,闻于太祖。差人提取屠性等五人到京,命王袆、许元、王天锡发充书写,惟屠性、孙履诛之。(刘辰《国初事迹》)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曰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不朕欺。”(《明史·宋濂传》)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将行,辞其友翰林学士宋濂。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天子官汝五品秩,乞骸骨归,恩甚大,汝知保之之道乎?德基谢曰:“愿卒教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吾之教子,无以加此矣。”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宋濂:《吴德基传》)袁凯《咏蚊》:“东方日出苦未明,老夫闭门不敢行。”饶介、姚润、王谟、徐贲、张羽、王行、金絅、王蒙、陈汝言、卢熊、袁凯宋濂、宋璲、宋慎、王袆、许元、童冀、戴良、张孟兼、苏伯衡、吴沉《易》云:“开国承家,小人勿用;用则必乱邦也。”朕不聪明,以小人居大位,使当要害。致是小人恃要害,侮君子,害忠良。今观此徒,诚然有犯古圣人忌,避不才之者。《洪范》亦云:“臣下无有作威作福者,其无知之徒擅敢大作威福,以致灭亡。”然自今已(以)后,卿等独守前诚,为国为民,神天必昭鉴焉。朕更谓卿等言,勿畏强而自弱,勿恃大而眇小,于斯慎守,吉哉!(朱元璋:《谕山东布政使吴印敕》)2、靖难之役与郑和下西洋朱棣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继续被尊奉为官方学术。4、文学上:宋濂、刘基、吴中四杰:高启、徐贲、张羽、杨基等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pǔ《水浒》《三国演义》三、明代中期文学发展概况1、政治上:明武宗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照是位顽童皇帝。他只活了31年,但给历史却留下了三大疑团:一是他的身世之谜,二是他只想做大将军而不愿做皇帝,三是纵情玩乐至死。正德帝在位期间,宠信曾在太子宫侍奉过他的太监刘瑾等八人,日夜与之寻欢作乐,人称刘瑾八人为“八虎”。大学士刘键等人力主诛杀“八虎”,以振朝纲。朱厚照却偏袒“八虎”,委刘瑾执掌司礼监、锦衣卫、东厂,正直的大臣动辄遭到清洗,朝政一片黑暗。朱厚照先后任用刘瑾、钱宁、江彬等宠臣。他不想做皇帝,只愿做大将军,将政务尽委宠臣,自已带近侍和亲兵出宫巡游,自称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朱寿,还令大臣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发布命令,在刘瑾的淫威下,大臣们对此怪事敢怒不敢言。朱厚照的精力十分旺盛,终日醉心于声色犬马之乐。他不满紫禁城的庄严肃穆,即位不久,下令在西苑太液池西岸营建一片宫区,称为豹房,又称新宅。豹房建筑结构十分复杂,上下两层,密室勾连。朱厚照在这里广召美女、乐使、僧、道、术士,纵情玩乐,动辄数十天甚至几个月不回紫禁城。朱厚照还将边关四镇守军调入御苑,在豹房操场演战阵,人称“外四家军”。明武宗是明代历史上最为荒唐的皇帝之一。他最初信用“八虎”,终日醉心于淫乐,政治黑暗,奸党横行,忠良正直之士仵逐殆尽,以致王朝反叛四起。安化王、宁王相继造反。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在南巡游乐中翻船落水,回北京后于第二年三月死于豹房。谥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庙号武宗。葬北京昌平康陵。世宗皇帝朱厚熜嘉靖皇帝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出生于藩国安陆(今湖北钟祥县)。因正德皇帝无子,按其遗旨,由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后选定正德皇帝的堂弟朱厚熜入承大统,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二日即皇帝位,以次年为嘉靖元年,时年15岁。朱厚熜是兴王朱祐杬的独子,母兴王妃蒋氏。朱厚熜幼时聪敏,兴王亲授书史,通《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重礼节,遇事有主见。其母子入宫前与礼部已有两次争议。即位后,在如何尊崇其父母的问题上与礼部及众多朝臣又发生冲突,史称“大礼议”,经过两年多的争辩,最后以君权的高压结束,朱厚熜的意愿终于得以实现。这些事充分显露出了朱厚熜少年时即刚愎自用、专横暴虐的性格。朱厚熜初承大统时,对国事尚有所作为,除采取了历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扭转了正统以来形成的内监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并曾下令清理庄田,“不问皇亲势要,凡系冒滥请乞及额外多占者悉还之于民”等。但这种善政并没有保持多久,一年以后,即有“十渐”等奏疏出现。特别是经“壬寅宫变”幸得未死,他被吓得失魂落魄,躲在西苑,设醺炼丹,迷信几个道士的邪说,养生修道,二十余年不敢回大内,置朝政于不顾,使贪赃枉法的首辅严嵩横行乱政20年,形成北方蒙古侵扰不断,有识的官员不能为国出力,甚至惨遭屠戮。另在宫内外兴建大量宫殿庙宇,加重百姓的负担,使得国家财政危机愈益深重。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卒,谥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庙号世宗。葬北京昌平永陵。2、经济上的发展王锜《寓圃杂记》中有一节写苏州的变化,说明初的景象是“邑里潇然,生计鲜薄”;正统、天顺间“稍复其旧,然犹未盛”;到了成化年间,已经是“迥若异境”;到了他写这一段文字的弘治年间,则“观美日增”,其景象是:闾阎辐fú辏,绰褉(楔)林丛,城隅濠股,亭馆布列,略无隙地。舆马从盖,壶觞樏lěi盒,交驰于通衢。永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阁之间,丝竹讴歌与市声相杂。3、思想文化上: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祝允明:“言学则指程朱为道统,语诗则奉杜甫为宗师,谈书则曰苏、黄,评画则云马、夏,凡厥数端,有如天定神授,毕生毕世不可转移,宛如在胎而生知,离母而故解者,可胜笑哉,可胜叹哉!”徐渭:他把朱熹比之为酷吏,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看作是儒学中粗浅的东西;他一反历来关于“圣人”的观念,提出“自君四海、主亿兆,琐至治一曲之艺,凡利人者,皆圣人也。”3、文学上“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谢榛、吴国伦,《西游记》四、明代后期文学发展概况1、社会状况:神宗皇帝朱翊钧朱翊yì钧生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生母李贵妃原为裕邸宫女,隆庆元年(1567年)封为贵妃。隆庆二年(1568年),朱翊钧被册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即皇帝位,改元万历。万历初年,得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鼎力辅佐。张居正一方面指导万历帝读书,为他安排周详的课程,选拔有素养的大臣主持教学,培养其治国安邦的本领;另一方面就是辅政。在内政方面,提出了“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饬,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使边境晏然。万历初年呈现出明代中叶以来最好形势。张居正去官之后,万历帝独掌政权,却从此走上了衰败之路。他怠于临政,废除经筵,朝夕宴饮,甚至郊庙祭祀都委人代行,终日沉湎酒色之中万历帝是个贪婪的君主,他和皇室大肆侵占土地,以采木、烧造、织造、采办为名搜刮民财。万历十九年(1591年),仅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就达23万多件。他派遣宦官为矿监税使,盘剥工商,引发了百姓的抗税斗争。万历帝又废除考成法,形成了皇帝黩货、臣下贪污、党争激烈的状况。万历皇帝的腐败招致国库空虚,边关危机。对明王朝形成最大威胁的是东北后金的崛起。满洲建州左卫指挥努尔哈赤袭其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也之职,多次朝贡万历皇帝,取得其信任,官至龙虎将军。努尔哈赤以30年时间统一了满洲女真各部落,并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权,形成了与明王朝相对立的地方政权。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声称为祖、父报仇,率先向明王朝进攻。万历皇帝起用熊廷弼经略辽东,但熊廷弼在朝内受到昏庸官僚的排挤,加之内库金银屯积,又加派辽饷,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明王朝灭亡的危机已然形成,是以后人评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去世,葬在他生前耗银八百万两修建的北京昌平定陵。谥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神宗。2、思想文化上: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焚书·答耿中丞》)“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3、文学上:“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童心说》)“以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袁宏道《敝箧集》江盈科《叙》引“世人所难得者唯趣。……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此)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叙陈正甫会心集》)袁黄的《情理论》:“古之圣人治身以治天下,唯用吾情而已。人生于情,理生于人,理原未尝远于情也。后之学者远情而骛于理……盍亦返而思其情乎?”冯梦龙:“六经皆以情教也。”又说:“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古者聘为妻,奔为妾。夫奔者,以情奔也。奔为情,则贞为非情也。”(《情史》)“公安派”:袁宗道、宏道、中道“竟陵派”:钟惺、谭元春晚明小品:王思任、张岱通俗文学: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和“二拍”,戏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本文标题:明代文学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8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