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 基于一种新型合同的可中断负荷管理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一种新型合同的可中断负荷管理姓名:齐全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指导教师:李渝曾20090201基于一种新型合同的可中断负荷管理作者:齐全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武水英.肖长春.张虹.WUShui-ying.XIAOChang-chun.ZHANGHong基于需求侧管理的可中断负荷实施的探讨-陕西电力2008,36(10)介绍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涵义及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论述了加强负荷管理、实施可中断负荷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行政、财政、技术、引导措施等4方面探讨我国实施DSM的主要措施.2.期刊论文王建学.王锡凡.张显.张振德电力市场和过渡期电力系统可中断负荷管理(一)--可中断负荷成本效益分析-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5)可中断负荷运行是电力市场环境下负荷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密切相关,可中断负荷的成本效益分析是可中断负荷研究的基础.对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提前通知时间、停电持续时间、停电发生时间、缺电比率等因素对可中断负荷成本的影响,并得到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随后介绍了可中断负荷对提高系统可靠性、削弱价格尖峰、减少运行成本等方面的贡献;最后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3.学位论文马金明广州电网电力需求侧管理中可中断负荷的研究2005随着我国电力供应与使用状况的进一步改善,以及我国城乡工业与居民用电的日益发展,传统的供用电模式已不在适应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因此,用户需求侧管理(DSM)就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作为需求侧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可中断负荷管理,不仅可以利用用户的用电灵活性来缓解当前负荷高峰时的供电紧张情况,以避免或减少昂贵的旋转备用和满足用电需求增长而需要的发电容量投资;而且可以逐步培养用户电力商品化的意识。论文首先介绍了需求侧管理的基本概念、需求侧管理的基本手段、当前广东电力形势及采取的需求侧管理手段;并简单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现有可中断负荷管理方案,及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同时结合广东当前的用电形势,以及南方电力市场尚为建立的情况,针对广州电网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此阶段的可中断负荷管理采用日前交易模式,中断条件采用当系统备用率小于某一定值或当负荷高于某一门槛值进行中断,交易模式建议采用适应用户最大可中断负荷限制并具有激励相容特性的可中断负荷管理合同模型。论文中的算例部分,利用具有激励相容特性的可中断负荷管理合同模型,对广州地区某时刻的可中断负荷管理情况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广州地区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采用的可中断负荷管理合同模型满足激励相容特性,对广州地区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对在广州地区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提了一些建议。4.期刊论文王建学.王锡凡.张显.张振德电力市场和过渡期电力系统可中断负荷管理(二)--可中断负荷运营-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6)重点介绍可中断负荷的运营情况,这是关系到其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对电力市场和过渡期电力系统两种情况给予分析.首先介绍了在电力市场中以电价为核心的可中断负荷实行方式,包括中断合同类型、期权定价以及负荷侧参与市场竞价的情况;然后阐述了过渡期系统可中断负荷的中断条件、优化调度、实施障碍等;最后提出了该领域急需研究的问题.5.学位论文陈浩珲引入激励与保障机制的可中断负荷合同研究2007电力市场环境下,可中断负荷作为一种需求响应资源参与电力市场,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市场运营效率以及节约能源有重要意义.可中断负荷管理的有效实施,不仅有赖于可中断负荷合同的真实承诺,还有赖于可中断负荷的积极响应.因此,如何激励与保障可中断负荷参与电力市场、增强用户的需求响应,成为电力市场下可中断负荷管理面临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可中断负荷管理实践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通过将保险理论引入可中断负荷管理,进行可中断负荷保险设计,构建了可中断负荷激励与保障机制;再结合对可中断负荷的成本效益分析,建立了融合可中断负荷保险的可中断负荷合同模型及其运营流程,实现了引入激励与保障机制的可中断负荷合同设计;最后基于对合同参与者行为决策的理论和算例分析,验证了可中断负荷合同中引入激励与保障机制能够有效激励用户披露真实信息,保障可中断负荷的可靠提供.6.期刊论文王治华.李扬.卢毅.李军红.张长沪负荷管理在南京市的应用-电力自动化设备2001,21(7)说明了负荷管理的手段及方法,并以南京供电局在南京市实施负荷管理的情况为例,从负荷特性分析、峰谷分时电价的实施及大用户的负荷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负荷管理对电网运行和电力经营产生的影响.南京市实施的部分结果表明,负荷管理可以改变电力系统负荷曲线的形状,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同时还可以为电力负荷的预测提供修正的参数.7.期刊论文方勇.李渝曾.张少华电力市场中电力公司应用可中断负荷管理的方法-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8)电力公司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时,电力公司与发电商的不同行动次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基于Stackelberg和Cournot模型,分别分析了电力公司先行动、后行动、与发电商同时行动的市场均衡.分析结果表明,电力公司先行动能中断的负荷最多,亦即先动优势,而电力公司后行动的市场价格最低.然后从促进发电侧电力市场竞争程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力公司采取各种行动所适用的环境,为电力公司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8.学位论文邱文锋基于需求侧管理的可靠性定价与可中断负荷管理研究2008需求侧管理在减少和减缓电力建设投资、改善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控制电价上升幅度、减少电力用户电费开支、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成效。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对于提高我国能源效率、缓解电力短缺和减轻环境压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可靠性电价是需求侧管理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我国对于同类用户不管可靠性水平的高低均征收相同水平的电价,那些供电可靠性低的用户自然会觉得自己付出了相同的资金却没有享受到相同质量的服务,利益受到损害。为此,本文首先针对可靠性电价的定价机制展开研究。根据价值工程理论,通过对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基于可靠性功能弹性系数的可靠性电价设计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了用户供电可靠率的可靠性电价设计方法,有效地体现了“高质高价、低质低价、同质同价”的电力市场公平原则。可中断负荷是另外一项有效的需求侧管理手段,可中断负荷定价问题则是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的关键和核心。目前,可中断负荷定价研究方法主要有可避免成本理论法、博弈机制下的定价方法和金融期权的定价方法。中国电力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电网公司与用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电网公司和用户成本难以准确确定,可避免成本理论的定价机制过于复杂与繁琐。同时中国缺乏有效的期权市场,推行金融期权的定价方法尚不成熟。为此,本文对基于博弈机制下的可中断负荷定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博弈理论在电力市场中应用的研究与分析,建立电网公司与用户合作分配模型,提出了基于Shapley值的可中断负荷定价的设计方法。通过参与者对合作联盟的贡献大小分配所得利益,体现了该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可中断负荷合同是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的基础,因此可中断负荷合同的制定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对总缺电成本和中断补偿费用的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分别建立了两种可操作的可中断负荷合同数学模型。该模型切实可行,研究成果有利于降低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避免或减少昂贵的旋转备用容量,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使可中断负荷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必须通过合理的保险机制来增强用户的需求侧响应。本文从信誉度和风险两方面设计了可中断负荷合同的保险机制。基于信誉度水平的保险机制中,电力公司付给用户保险金,用户将其信誉度水平提高到一定值,当用户违约时赔付电力公司相应的赔偿金;基于风险的保险机制中,用户没有按可中断合同中断负荷而造成对系统风险的增大,这部分额外的风险将部分由用户来承担,而用户若按照合同要求中断负荷,则电力公司奖励用户一定比例的奖金。分析表明,这两种保险机制都很好的实现了保险机制的激励和保障作用,促进可中断用户积极响应,使可中断负荷成为一种可靠的备用容量资源参与电力市场。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和方法经过不同的算例分析验证,是实用和有效的。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以及可中断负荷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9.期刊论文李莉.关勇.曹福成.谭忠富.王绵斌.LILi.GUANYong.CAOFu-cheng.TANZhong-fu.WANGMian-bin我国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电力学报2006,21(3)近几年我国的峰谷差不断加大,高峰时段缺电现象非常严重,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看,通过实施分时电价和可中断负荷电价效果是最佳的.但分时电价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于用户能否转移电力需求,供电公司预先是无法知道的,而可中断负荷电价的实施可使供电公司能提前通过合同补偿的方式来使用户转移电力需求.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可中断负荷管理的先进经验,分析了当前可中断负荷补偿机制的一些研究成果,指出了我国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存在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0.学位论文张涛计及可中断负荷的阻塞管理方法研究2007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给整个电力工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电力行业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其中输电阻塞(TransmissionCongestionManagement)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各种交易入手,分析了不同的电力市场交易阶段下不同的阻塞管理办法。研究了计及可中断负荷的实时阻塞管理的相关问题。市场环境下,阻塞管理的大量技术问题,从数学上都可以表述为一系列技术性与经济性相互协调制约的优化问题。遗传算法(GA,GeneticAlgorithm)作为一种智能的优化算法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遗传算法应用于阻塞管理问题的具体实现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现了对约束条件的三种处理方式,并作了对比研究。采用IEEE30节点系统进行阻塞管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有效、可靠,能够解决电力系统的输电阻塞问题。考虑到在电力市场中,负荷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既可参与协作,也可参与竞争,可以在消除系统阻塞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在需求侧管理(DSM)中,可中断负荷(IL)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可中断负荷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对以前的研究成果作了综述,并将可中断负荷引入到电力市场下实时阻塞管理当中。本文建立了计及可中断负荷的基于调整报价和优化潮流的实时阻塞管理数学模型,根据实时平衡市场交易的特点设计了可中断负荷参与实时阻塞管理的流程。应用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在IEEE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与传统实时调节方法相比,在有效消除输电阻塞的同时,能够大大减小阻塞调整费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e250d2d0-9f9f-425d-b9c7-9de40155873a下载时间:2010年9月1日
本文标题:基于一种新型合同的可中断负荷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