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必记知识点(学生版)
1七年级下册必记知识点(学生版)第八章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生命1.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男性生殖系统组成: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等,主要器官: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把精子输送到女性生殖器官等雄性激素能刺激男性的发育和维持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组成: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主要器官:功能:产生卵子,分泌,为受精卵的形成和胚胎发育提供场所雌性激素能刺激女性性征器官的发育、维持女性第二性征2.受精过程受精:结合的过程。受精部位:.节育措施:结扎输卵管或输精管等睾丸产生的和卵巢产生的都是人的生殖细胞,由卵子和精子结合的细胞叫做3.胚胎发育人的生长发育从开始,直到个体发育成熟。发育主要场所:母体子宫内.营养来源:胎儿通过从母体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等代谢废物。过程:约需天第二节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1.人的生长发育: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等2.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的生长发育和的发育。3.青春期卫生:遗精、月经、青春期心理卫生第三节人体概述1.人体的结构层次:→组织→→系统→人体2.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组织、肌肉组织、组织3.各系统及功能4.骨的成分和特性(1)骨在煅烧时先变成了色,最后变成了色,同时还能闻到香味。煅烧后的骨被敲击后易粉碎,说明它含有。(2)鱼骨在稀盐酸中,同时有产生。说明它含有。补充:骨中含钙的无机盐在稀盐酸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总结: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是,使骨;有机物主要是,使骨。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鉴定方法:有机物:盐酸浸泡后变软,可打结。无机物:煅烧,变成灰白色,易碎。根据“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鱼肋骨经过彻底燃烧后,失去的成分是_______余下的是_______。此实验证明骨中含有________,它与骨的__________有关。(2).将鱼肋骨经过稀盐酸浸泡后,失去的成分是_________余下的是_________。此实验证明骨中含有________,它与骨的_________有关。(3).如果将用稀盐酸处理后的骨再煅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将煅烧后的骨再放人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5、人体在和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一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在食物中一般都会有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水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2、、糖类、,它们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体内供能物质。3、: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食物来源:瘦肉、鱼、蛋、奶4、: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运动、呼吸等生命活动的主要功能物质。食物来源:甘薯、马铃薯、甘蔗、甜菜等5、:供能物质、贮存能量,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具有保持体温和防止机械性损伤等。食物来源:大豆、花生、肉类6、:既不构成细胞,也不供能,体内含量少,作用大.无机盐:参与人体的代谢活动.7、水:占人体比重最多。膳食纤维:(一类人体不能吸收的糖类)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之一8、缺乏维生素C,会患;缺乏维生素D,会患;缺少维生素A,会患;常吃含碘丰富的食物(海带、紫菜、带鱼等海产品),预防。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肝、肉、蛋和豆),预防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口腔:牙齿咀嚼、舌的搅拌(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分为)咽和食道:食物由口腔进入胃的管道消化道胃:初步消化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肛门:排出粪便2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能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肝脏:分泌胆汁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胃腺:分泌胃液和盐酸,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2.食物的消化唾液淀粉酶麦芽糖酶营养物质的消化:淀粉→→→→麦芽糖→→→→胆汁酶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酶蛋白质→→→→→→→→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酶。3、肝分泌的胆汗不含,却能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和脂肪酶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4、在消化酶的作用下,食物中的蛋白质逐步分解成,淀粉逐步分成,脂肪逐步分解成甘油和.。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都是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5、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是。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是。食物的消化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6.食物的吸收:(1)小肠适用于吸收的特征:小肠内表面有绒毛和皱襞(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3)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只有一层构成7、胃: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吸收大部分。在小肠内大部分的和被毛细淋巴管吸收外,其余的各种营养成分都被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血液。因此,是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第三节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1.我国的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青少年的营养要求:三餐热能比为早30%、午、晚2、食品安全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一节血液和血型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成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其他养料和废物血浆功能:运载,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液红细胞:数量最多、圆饼状、无核(成熟的)、含、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数量较少、最大、有核。保护人体健康、吞噬病菌血小板:最小、促进、加速凝血血型:ABO血型系统,分为A型、B型、.和O型2.输血与血型输血:输血时应以输为原则无偿献血3、血液是一种组织,功能:在人体中不停地流动,把和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等废物运走。4、新鲜血液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溶液可防止。5、血液由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6、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中含有红色的。因此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是一种含的蛋白质,容易与结合,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7、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人就会出现。8、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数量比红细胞少得多。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体内的。9、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小的一种细胞。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就会在伤口部位聚集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血清是除去后的血浆。10、血常规化验的项目主要有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的含量。11、是一种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体内的治疗方式。输血前首先要鉴定血型。人的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身不变。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型血可以输给各类血型的病人,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第二节血液循环1.循环系统心脏:结构:左心房——肺静脉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静脉(的心壁最厚)、房室瓣和动脉瓣功能:血液运输的动力.2、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把血液从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送回心脏的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3、动脉特点:管壁较厚,有弹性,血流速度快,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4、静脉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把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5、毛细血管特点:很细,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数量多,分布广。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的场所。6、心脏内部有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心室连,右心室连。左心房连,右心房连。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有,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7、血液循环分和。当血液中含氧较多时,血液呈鲜红色,叫;当血液含氧较少时,血液呈暗红色,叫。8、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成了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9.血液循环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10、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叫动脉脉搏,成年人在3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心率,平均每分钟约次,儿童心率一般高于成年人,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样。11、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的侧压力叫血压。心室收缩时,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叫,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叫舒张压。健康人收缩压为12~18.7Kpa,舒张压为8~12Kpa。血压表示方法:收缩压/舒张压,如:15/10.8Kpa。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则为高血压。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组成,功能:不断地从空气中吸收氧气,排出体内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2、鼻腔内有鼻毛和黏膜。黏膜分泌黏液即“鼻涕”,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黏膜功能:使冷的空气变得,粘连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卫生。3、既是空气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仅是空气的通道。人的声带位于喉部。当说话时,空气经过喉部,振动声带发出声音。4、气管的内表面有黏膜,能分泌黏液。黏液可以粘连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并经咳嗽咳出体外,即“痰”。5、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的场所。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每个肺泡外面都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6、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有关。7、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过程。8、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的作用而下降,使胸廓的前后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缩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过程。9、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反映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大的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的气体交换。2、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吸入的肺泡里的气体,其中的氧气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静脉血就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而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指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动脉血经组织细胞之间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气便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扩散到血液里,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下图表示的气体交换,右边箭头表示气扩散,左边箭头表示气体的扩散。呼吸系统的组成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1、人体内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运输到全身各处。这些营养物质的一部分用于细胞的分裂与生长,转变成人体的组成物质;另一部分被暂时储藏在人体内。2、在细胞内,蛋白质、糖、脂肪等营养物质在氧气的参与下被,贮存的能量被释放出来,用于维持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3、人体产生的部分能量用于维持体温,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可用来测量,测量的部位一般是、口腔、直肠三处。平均数值分别为36.8℃、37.2℃和37.5℃。人的体温与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有关。人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4、过高或过低会影响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七下)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泌肾(主要的)——形成尿液尿输尿管——输送尿液系膀胱——暂时贮存尿液统尿道——排出尿液2、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考识图75页)3、肾单位包括、肾小囊和肾小管。肾小球是由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肾小囊一端包裹着肾小球,另一端连着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最终汇集成集合管,并与肾盂相连。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许多毛细血管,环绕在肾小管周围。4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七下P72)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外
本文标题: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必记知识点(学生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4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