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早岁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他的诗多写山林静趣和怀材不遇的苦闷。由于生活面窄,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不多,但其艺术造诣较高,写景诗有不少刻画入微的名句。《岁暮归南山》北阕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不必前往帝宫,再去呈上奏书。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没有才能,君主弃我不用。多染病痛,朋友与我离疏。白发如霜催人老,新春一到旧岁必除掉。长忧短愁总不息,夜涤人静更难眠。月夜松林透清光,洒进窗户添空寂。据说孟夫子一次被王维引见给唐玄宗,玄宗问他有何新作,孟夫子当即朗诵了这篇五律,当诵到“不才明主弃”一句时,玄宗不悦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家。从这之后,孟夫子的仕途梦也就到了尽头。据说孟夫子一次被王维引见给唐玄宗,玄宗问他有何新作,孟夫子当即朗诵了这篇五律,当诵到“不才明主弃”一句时,玄宗不悦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家。从这之后,孟夫子的仕途梦也就到了尽头。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便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建德江:在浙江省境内,也就是钱塘江的上游。泊:把船停靠岸边。渚:露出水面的小岛。客:旅客,这里是指诗人自己。野旷:原野广大空旷。移舟泊烟渚船停泊在烟雾迷蒙的沙洲边。日暮客愁新天色渐渐的昏暗了,在外作客的愁思又缕缕地涌起。野旷天低树一望无际的平野上,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木更低些。江清月近人。月亮倒映在清澈江水上,好像月亮就在人身边似的。诗歌赏析: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旅舟停泊于沙洲边日落黄昏心情(愁)江边远景江中近景情景交融地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思。移舟:移船近岸。泊:小船停靠。烟渚:指傍晚烟雾笼罩的小洲。暮:傍晚。客愁:这里指游子的思乡愁绪。野旷天低树:原野空旷,天幕低垂,似压在树梢上。比喻生动传神。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清,水中月与我是多么亲近。拟人手法写出月亮的温柔多情,为千古名句。天色渐渐的昏暗了,在外作客的愁思又缕缕地涌起。一望无际的平野上,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木更低些。月亮倒映在清澈江水上,好像月亮就在人身边似的。这是作者经钱塘江,夜泊停舟在建德附近,旅途中有感而所作的诗。诗中描写大地景色,读来让人也感受到原野的苍茫。思考探究:《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中的“烟渚”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何作用?【参考答案】“烟渚”是烟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点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
本文标题:宿建德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2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