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课件)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010年10月修订)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0102030405060708090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东部西部北部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和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教学重点和难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5.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6.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近代中国国情“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毛泽东1.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手段,使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占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台湾省,强迫开放108个通商口岸,设立40多个租界,并掠取了中国的海关、司法、领海和外交主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的完整和政治的独立。在经济上:《南京条约》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北京条约》对英、法各赔款800万两白银;《辛丑条约》对美、英、法、德等11国赔款9820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铁路、航运、海关、贸易,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通过传教,办医院、学校、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实施文化侵略,麻醉中国人的精神,培养为他们直接服务的买办文人。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第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三,皇帝虽然被推翻,但中国仍然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4.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民族革命: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民主革命: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以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太平天国起义:农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行起义,揭开了近代农民革命战争的序幕。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国家方针,宣布变法。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1911年10月10日,在同盟会的推动下,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民主道路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革命必须要有新的思想来指导,有新的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即中国革命必须走一条全新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第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政治基础。第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指导。第四,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在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就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对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初步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了中国革命由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的两次历史性转变的经验教训,继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行艰辛的探索。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的途径、重要等内容的集中概括,具有统一全党的思想、概括全局,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重大作用。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命。——毛泽东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的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和操纵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直接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推翻其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首先,帝国主义的侵略,使近代中国丧失了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其次,帝国主义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再次,帝国主义操纵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政治、军事力量,是中国封建势力的主要支持者。2.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的代表。3.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外国帝国主义同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配合,依靠国家政权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垄断性、买办性和封建性特征,严重束缚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总体上看,中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但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主要矛盾的不同,主要敌人也有所不同。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3.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4.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通过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自身的模范行为,所体现的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1.无产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的原因第一,无产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无产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由无产阶级自身的优点所决定的。一是身受三重压迫,革命最坚决、最彻底;二是与农民有天然联系,易于形成工农联盟;三是高度集中,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2.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第一,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第二,无产阶级要担当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还必须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第三,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环节。第四,必须实行独立自主原则,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基本策略。第五,必须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由于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其主要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时代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及其政党。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革命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资本主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互相联系、紧密衔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毛泽东“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民主革命成功以后必然是资产阶级专政,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有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中国只有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以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二次革命论”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是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一次革命论”主张:把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同反对资产阶级等同并列,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中国不经过民主主义革命便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从而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次革命论”,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陷入了“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基本纲领是党在一定时期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具体阐述。(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政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家组织形式,即国体;二是新民
本文标题:(课件)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010年10月修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1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