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案――第十二单元:世界地理
第三部分区域地理考点展示命题动向考查强度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1.以范围大小不一的区域图为背景,以热点问题或事件为切入口,综合考查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2.以国际时事热点为背景、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结合区域定位考查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海峡、运河、重要河流、半岛,重要的地形区等。★★★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影响因素★★★★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六个国家★★★不同尺度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第五节第六节第一节世界地理总论一、陆地和海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二、世界的地形1.陆地地形地形特征典型地理事物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⑤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⑥200米以下,地面和缓或起伏较小最大的亚马孙平原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续表地形特征典型地理事物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最大的⑦巴西高原,最高的青藏高原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⑧500米以下,地面有起伏,坡度比较和缓中国的东南丘陵盆地海拔无标准,⑨中间低、⑩四周高,四周有山岭环绕世界最大的 刚果盆地,中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海底地形特点大陆架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 陡坡,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大洋底部洋盆大洋底的 主体部分,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周围高,底部平缓海岭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海沟海底狭长的 洼地,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2.海底地形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三、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 四、世界的居民和聚落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 五、发展与合作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考点一陆地、海洋与世界自然特征真题(2011年北京卷)读图,回答(1)~(2)题。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1)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2)在6月到8月期间, ()A.正午太阳高度角①比②小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C.④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D.便于在⑤地开展科学考察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点石成金】以经纬网分布图为情境,考查世界能源、人口、自然和文化遗产、地震、正午太阳高度角、日出时间、昼夜长短、南极科考等知识点,覆盖度很大,同时又密切联系热点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图中的点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为世界主要的地震带。第(2)题,读图可知,①为北纬30°,②为南纬15°,6至8月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①的太阳高度角总体大于②,排除A项;④地位于北半球,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6至8月间,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为先变短后变长,排除C项;⑤位于南极附近,最佳考察季节应该为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半球,排除D项;①③经度基本相同,但①比③昼长长,故日出时间早。【答案】(1)D(2)B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1.各大洲自然地理特征七大洲区域定位地形特征气候河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复杂,起伏大,山地、高原面积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中下游多平原,东部、南部河流水能丰富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 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深受大西洋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河流众多,航运便利南北高中间低、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等,使欧洲气候海洋显著,并由西向东大陆性不断增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 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东部有世界著名的“东非裂谷带”有热带大陆之称,南北气候对称,季节相反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和尼日尔河纬度的对称分布与起伏和缓的地形,使非洲气候南北对称分布。东非高原地势较高,虽在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 地形分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山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水系构成便利的水运网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气候显著;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 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从北向南平原、高原相间分布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水网稠密,主要河流是亚马孙河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水汽深入;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水少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 分三大地形区:西部低矮的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和缓的山地南回归线穿过,气候、降水呈半环状分布河流少,流程短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山地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长分布;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川广布全球气温最低的地方,有“风极、寒极、干极”之称—平均海拔高,冰雪面对阳光反射强烈,是酷寒原因之一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名称连接的海或洋重要意义马六甲海峡南海与印度洋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东南亚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国家联系的通道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与阿拉伯海地处西亚(伊朗与阿曼、阿联酋国家之间),是波斯湾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土耳其海峡黑海与地中海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大西洋地中海沿岸国家通往大西洋的唯一通道英吉利海峡大西洋与北海西欧与北欧各国重要的海上通道2.世界重要的海峡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曼德海峡红海与印度洋世界重要国际航线,印度洋进入地中海的通道麦哲伦海峡大西洋与太平洋世界重要的国际航线白令海峡北冰洋与太平洋亚洲与北美洲重要分界线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例海峡示意图例海峡示意图亚洲马六甲海峡 亚洲巽他海峡 亚洲霍尔木兹海峡 亚洲朝鲜海峡 亚洲巴士海峡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亚洲台湾海峡 亚洲—非洲曼德海峡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 例读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回答(1)~(2)题。(1)图中陆地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C.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2)下列关于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面积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越低,陆地所占的面积比例越大B.纬度越高,海洋所占的面积比例越大C.北半球陆地所占面积比例比南半球大D.高纬度地区,海陆比例趋于平衡【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30°N~60°N范围内陆地面积最大,该区域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第(2)题,北半球陆地所占面积比例比南半球大。【答案】(1)B(2)C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真题(2011年上海卷)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今年4月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金砖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和巴西五个成员国。 考点二世界人口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金砖国家成员国有四个国家人口数超过1亿,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A.中国B.印度C.俄罗斯D.巴西【点石成金】本题以重大时事新闻为载体,考查了世界国家的地理环境。解题的关键是对金砖国家地理特点的掌握。金砖国家成员国有四个国家人口数超过1亿,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印度。【答案】B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1.世界的人口分布及原因2.人口问题(1)增长过快①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分布地区分布规律分布原因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北部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地带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交通、城市发达人口稀少地区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带、高原和山区纬度高,气温低,赤道附近湿热,沙漠地区干旱,山区地势高自然条件恶劣,开发程度低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②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2)停止或负增长: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3)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①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②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3.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 例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读表,回答(1)~(3)题。国家人口算术密度(人/km2)人口生理密度(人/km2)加拿大335美国30156埃及703503中国129934英国241963印度313559日本3363054荷兰4321601孟加拉国9101359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加拿大B.美国C.埃及D.印度(2)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A.美国B.荷兰C.孟加拉国D.加拿大(3)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判断得出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地广人稀”是指人口算术密度,“耕地资源缺少”是指人口生理密度,四国中的埃及沙漠广布,耕地集中在尼罗河沿岸,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相对美国、加拿大和印度而言耕地缺少。第(2)题,用人口算术密度除以生理密度所得的系数,即耕地与国土面积之比,计算得出孟加拉国的系数为0.68。第(3)题,“人口压力”是就人口生理密度而言的,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口生理密度大于印度人口生理密度。【答案】(1)C(2)C(3)B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二节亚洲 一、亚洲的自然环境位置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临海,跨①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地形地形以②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③中部高,四周低气候气候类型多样,除④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气候均有分布;⑤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河流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⑥放射状向四周流入海洋;⑦内流区域面积广大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二、亚洲的人文环境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考点一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真题(2010年上海卷)亚洲某地(约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B.高原山地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2)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B.德干高原北部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C.阿拉伯海沿岸D.地中海沿岸(3)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A.中亚B.南亚C.西亚D.东南亚【点石成金】本题主要考查亚洲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况,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试题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和综合判断。根据题干中“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可以推测,该地地势较高,空气稀薄。根据经纬度和图中回归线位置相比较,进一步确定此地处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从亚洲地理分区中来看,该地属于南亚;从气候类型来看属于高原山地气候。【答案】(1)B(2)A(3)B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单元整合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 1
本文标题: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案――第十二单元:世界地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8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