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习题第2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湘教版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014·长沙3月)下图显示为某国际大都市中心至70千米范围内的近远郊区卫星城昼间与夜间人口数量。该都市与周边区域的铁路运输系统与通勤车站群密集,中心区的地理坐标为35°41′N,139°46′E。读图完成1~2题。1.图示信息表明,由都市中心至70千米范围的卫星城()A.夜间的交通压力逐渐增大B.昼间与夜间人口数量差值基本持平C.昼间的人口密度逐渐增大D.昼间与夜间人口数量差值逐步减小解析:获取图中信息可知,在都市中心至20千米范围内,昼夜间人口数量差值较大,向外围该差值逐步减小。答案:D2.在该都市的发展过程中,由都市中心区向外转移的产业最有可能为()A.金融业B.制造业C.信息业D.传媒业解析: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受环境和地价以及城市外围交通不断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制造业由都市中心区向城郊转移,带动了人口的转移,缓解了都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答案:B(2013·四川文综)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3~4题。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年3.774.283.79均增长率(%)3.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解析:从表中数据看出,1985~2011年我国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比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高,故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答案:C4.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选项其体分析结论A城市用地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住宅用地,而不是商业用地错误B我国城市化在不断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转为城市人口,故农村人口不一定会持续增长错误C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迁入的人口较多,其自然增长率较低错误D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等公共设施用地不断增多,农业用地会有所减少正确答案:D读“我国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图”,回答5~7题。5.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解析: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答案:A6.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西北地区各省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B.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西北地区各省区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沿海各省区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D.总体来看,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大解析: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答案:D7.有关各省区城市化水平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交通便利、重工业为主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水平高C.青海省城市化水平低——盆地为主的地形D.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气候高寒解析:东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基础上的,并通过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答案:B(2015·河北保定4月)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空间变化可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发展的空间状态。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1982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A.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B.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状态C.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空间状态D.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9.影响1982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资源因素与灾害因素B.国家政策与经济因素C.文化因素与政治因素D.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解析:第8题,城镇化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所以1982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我国的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所以不能反映第三产业、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不能反映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空间状态。第9题,结合前面分析,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空间状态的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与经济因素;图中城镇化水平重心移动与灾害、文化、家庭因素等关系不大。答案:8.A9.B下面①图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②图为“该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10.①图中甲地地价变化的原因和②图代表的国家分别是()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11.②图反映了该城市()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解析:第10题,①图中甲地出现地价次高峰,说明甲地位于城市环路与主干道路交会处,因交通通达度提高,地价升高,由②图可知,该城市1910至1950年城市规模基本无变化,故②代表的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第11题,②图中城市用地规模在城乡过渡带快速增长,是郊区城市化的表现,属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答案:10.A11.C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12~13题。12.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A.M1B.M2C.N1D.N2解析:可调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地区这一知识作答,同时依据图中虚线表示城市人口占本区总人口比重,即表示城市化水平,可判断M2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答案:B13.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D.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解析:图中N1和N2表示两类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图中显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两条线相交,即所占比重基本持平。答案:D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城市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特征是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第二阶段是城市区域不断向郊区扩展和城市群的出现,第三阶段是所谓的“逆城市化”。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51.27%,首次超过50%,这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据此回答14~15题。14.目前,我国大量地区形成“都市一小时经济圈”,这说明目前我国城市化处于()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高级阶段解析:目前,我国的城市群发展迅速,尤其是我国东部地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更加明显,说明我国目前城市化处于第二阶段。答案:B1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速度开始逐步低于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是()A.发达国家农业产值增加B.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现象加剧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提高D.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率下降解析:二战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答案:C二、综合题(共20分)16.(2014·山东青岛一模)读“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1)比较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的变化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分析2010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补绘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率折线图,据此推断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注意图例,结合曲线的数据可知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减少,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呈增长趋势,之后再降低。第(2)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并向城市迁移,从而导致人口数量减少。第(3)题,随着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发展速度加快,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缩小。答案:(1)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增加,之后递减;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2)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减少。(3)画图如下;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断缩小。17.材料一2012年2月9日上午,中国社科院发布首部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指出,我国虽然一直以来是农业大国,但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使得人口结构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在统计学意义上,中国已成为“城市化”国家。材料二“我国近几年城市化率变化图”。材料三某年份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市化率排名与当年部分省区人均GDP数量及排名(除港、澳、台外)。城市化率排名12345678910省区市上海北京天津广东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苏新疆内蒙古人均GDP(美元/人)7330641053403630283021002020371018902590人均12368111251410GDP排名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0分)(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近年来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及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省区的地区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关上海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城市化基础水平高B.经济发展水平高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人口迁入率高(4)由材料三可知新疆人均GDP居14位,但城市化率较高,试分析其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城市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某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我国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是加速增长,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密切相关。第(2)题,据表中数据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有关。第(3)题,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有近16年呈负增长。第(4)题,新疆城市化率较高与当地自然环境恶劣、人口集中于绿洲中的城市有关。答案:(1)加速增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主要分布在东部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习题第2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湘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0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