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西方世界的“瘟疫”经济危机引发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又发生了1900年、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就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是:美国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1980~1982)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联邦德国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法国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英国7次(1951~1952、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2008年爆发的目前仍处于金融危机阶段)金融危机再度掀起了世界对马克思的兴趣,其著作越来越受欢迎。《资本论》在全球的销量一路飙升。西方一些政治领导精英觉得,“某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那么坏”。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还让人给他拍摄了一张翻阅马克思著作《资本论》的照片。在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知名政治学研究教授利奥·巴尼奇看来,“这标志着此次危机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大,已使全球资本主义和其卫道士们陷入了意识形态的恐慌。”马克思主义复兴的原因何在呢?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历史及国际关系教授哈罗德·詹姆斯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复苏或许是目前这场危机的一个必然结果”,“表明人们普遍认为资本主义已经从根本上破产”。美国著名政治评论员克里斯托弗·希钦斯也认为,全球金融危机证实了马克思关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将陷入停顿并开始腐朽,由于疯狂投机,底特律汽车城有可能停止生产汽车……”等预言,“如今这一切都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因此,虽然“柏林墙倒塌和苏联共产主义的崩溃已经快过去20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抨击19世纪中叶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某些批评言论在150年之后……仍然不绝于耳”西方多少读过一点马克思著作或多少了解一点马克思主义的人无不因为这场金融危机验证了马克思的许多预见而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穿越时空的深刻洞察力表示钦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的著作就值得阅读。”“马克思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丹麦、在荷兰,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难道真的是“生产过剩”,东西太多了吗?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孩子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孩子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当时的美国,30万儿童失学,许多州的矿区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到90%以上,因为他们在挨饿。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是小女孩有气无力地回答老师:“不行啊,我们家是轮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吃!”欧美各国大批的工厂矿山企业倒闭,300多万工人失业;还有刚从学校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人、两手空空的农民以及退伍的老兵。他们饥肠辘辘,衣裳破烂,流落街头。可见,这不是“真正过剩”。而是因为资本家为追求利润,一方面加紧进行生产,一方面加强剥削;广大劳动者被剥削得身无分文,无钱来购买足够的食物用品,产品的“过剩”只是相对于广大劳动者的“相对过剩”。那么,资本家为什么不把这些产品廉价卖给劳动者,而要毁掉它们呢?资本家要追求利润。产品毁掉后,“物以稀为贵”,资本家就能保证产品高价,保持高额利润。㈠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1.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根源⑴实质:生产过剩的危机。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⑵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①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根源⑴周期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段—危机阶段……⑵原因经济危机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当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导致危机的再次爆发。⑶周期爆发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①使经济走出萧条②为下次危机到来准备物质条件㈠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㈡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1.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的认识⑴萨伊:不承认资本主义会爆发全局性的经济危机⑵李嘉图: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美好、永恒的制度2.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⑴物物交换情形:买卖同时,供给会创造需求,社会不会爆发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⑵商品流通情形: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供给与需求会出现量的失衡。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爆发生产普遍过剩的危机。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要人类存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就不会停止⑷作为物质生产特定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由于其自身的基本矛盾运动却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李嘉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等同于物质生产一般,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资本主义制度将永远存在下去的错误结论。3.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⑴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⑵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⑶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过渡性⑷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2.意义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1.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资本主义的生产周期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能消灭经济危机吗?为什么?①不能。②经济危机,指资本主义世界每隔一定时期就爆发的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③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存在着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决定了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计划性和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激化,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④资本主义不能消除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来决定的,只要它存在,就不能够消灭经济危机。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用来加剧社会生产中的这种无政府状态的主要工具正是无政府状态的直接对立物:每一个别生产企业中的社会化生产所具有的日益加强的组织性。”上述论断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什么现象?其结果是什么?(1)上述论断说明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一个重要表现,即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个别企业内部的生产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资本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尽力改进生产技术和完善劳动组织及经营管理。但是,由于生产资料被资本家私人占有,个别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个别资本家自己决定,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2)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破坏。当这种比例失调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引起大量商品过剩时,就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本文标题: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2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