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分析
PPT模板下载:行业PPT模板:节日PPT模板:素材下载:背景图片:图表下载:优秀PPT下载:教程:教程:教程:资料下载:课件下载:范文下载:试卷下载:教案下载: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分析目录教学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建议单元内容结构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被子植物生长生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碳氧平衡水循环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概述植物(如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环境。2.以菜豆种子、玉米种子为例,结合图示,指出种子的基本结构,比较两类种子的异同点。3.说出种子基本结构的功能。4.知道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寿命比孢子长。5.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要求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关注生物学新进展,关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2.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认识生物科学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3.初步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认同植物进化“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4.体验观察、比较的科学探究方法,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5.认同我国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热爱祖国的情感,认同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教学建议关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种子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关于进化的观点:不同类群植物的纵向比较,孢子和种子的比较,种子适应陆地繁殖的进化特点。关于STS教育:各类植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关于观察、比较的方法:实物、标本、图片的运用;观察植物的流程和方法(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列表梳理不同类群、不同种子。农业肥料环境监测生物燃料……长茎葡萄蕨藻•海带之父曾呈奎院士观察玉米种子结构将玉米种子泡1天后煮熟。未煮煮5分钟煮10分钟•果皮和种皮易分开•胚和胚乳区分明显•容易将胚挑取出来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1.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说出实验方案的设计原理,解释相关实验现象。2.说出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3.举例说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4.根据图示,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1.说出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2.说出芽有顶芽和侧芽之分。3.说出根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分生区细胞数量增加和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教学要求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1.知道根毛适宜吸水特点。2.说出水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植物体组成成分、维持形态、参与植物各种生命活动等。3.说出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4.知道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运输。教学要求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1.按一定顺序区分完全花的基本结构。2.说出绿色开花植物要依次经过开花、传粉、受精,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3.说出受精的概念。4.推断花的各部分结构与果实各部分结构的联系。5.知道人工传粉可以应用在农业生产上。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栽培一种常见植物,谈出体会。教学要求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1.理解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感悟生命是物质的,是发展变化的,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关注有关知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2.体验植物生长发育的变化过程,体验对照实验、抽样检测的科学方法,激发探索自然的好奇心、求知欲,养成耐心、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3.强化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4.关注过度施用化肥造成的环境问题,增强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德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建议关于生长发育的动态:种子萌发、根和茎的生长、开花到种子形成、受精过程;感悟生命是发展变化的;关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根尖、花、虫媒花/风媒花;关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生长和营养;关于科学方法:对照实验、抽样检测、解读数据;关于科学精神和态度:实验中的耐心细致、实事求是,关注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等。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建议“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1.预实验,探索实验条件、不同种子可能的现象及其解释。2.根据实验原理,分析设计对照实验,是重点。3.实验可独立也可合作完成,每位或每组可只作一个因素。实验因素可以不局限在教材设计的因素。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建议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观察根毛等实验可以结合起来,有序展开。在测定种子发芽率实验中,帮助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抽样检测的科学方法。观察根毛的实验,可以用带刻度的试管。观察土壤浸出液培养幼苗的实验,可以和观察根毛的实验配合,还可以用于比较观察直根系和须根系。观察完全花的主要结构。观察顺序、规范使用用具。可以选用多种花。粘贴花的做法值得商榷。观察花与果实结构的对应关系,要注意科学性问题。第一天第二天第四天第七天根是如何生长的萝卜幼根玉米幼根选取生长迅速的幼根自幼根尖端向上等距离画线第一天第二天D段C段B段A段第三天D段C段B段A段根尖完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去根尖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1.说出水分进入植物体及其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2.说出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3.识别气孔的形态结构,说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蒸腾散失。4.说出蒸腾作用的定义。5.举例说出蒸腾作用的意义。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1.描述生物圈的水循环过程。2.说出绿色植物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补充地下水等方式参与生物圈水循环。教学要求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强化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强化胆大心细、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和方法。3.认同爱护植物、保护植被的重要性,激发植树造林、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4.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建议关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保卫细胞、叶片、导管;关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蒸腾作用—气孔—叶片;关于科学态度与方法:观察导管的植物材料,观察叶片的技术、观察蒸腾作用;关于典型事实与概念建构:实验现象与蒸腾作用意义;关于STS教育:蒸腾作用与森林保护。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建议关于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1.选材:海桐叶、含笑叶、绿萝等。2.双刀片或单刀片都可以。注意实验安全。3.刀片锋利,连续快速切割,使用小木板。关于观察叶片下表皮。1.选材:菠菜叶、木耳菜叶、紫鸭跖草叶等。2.比较不同环境下的叶片气孔形状、数目。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康乃馨、柳一天后柳树康乃馨假连翘、黄金榕一天后导管水分和无机盐2小时后干燥水珠35观察叶片绿萝叶片横切保卫细胞副卫细胞表皮细胞木耳菜表皮细胞蔬菜叶表皮较易撕取。空心菜上表皮空心菜下表皮绿萝上表皮绿萝下表皮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说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能列式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原料、产物、条件)。2.合作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重点为①实验原理;②设计对照实验;③对实验结果进行书面分析。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1.归纳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作用。2.知道生物体内的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判断相关生产情境是利用了光合作用的原理教学要求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爱绿、护绿的情感。2.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体验学以致用的重要性。3.分析实验步骤及现象,体会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强化对严谨科学态度的认识,增强实验安全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建议关于科学原理方法:做好“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的组织、实施和分析。关于知识的逻辑关系:结合实物,按照一定顺序展开“有机物构建植物体”的学习。从生物圈的高度,结合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认识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对整个生物圈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生产者”的内涵。关于STS教育拓展: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建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植物选材:天竺葵,地瓜叶、上海青等。可用白炽灯补充光照。隔水加热的方法。实验顺序可以调整。关于实验、条件、结果和结论的分析。用青菜代替天竺葵。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遮光处理选取叶片先用沸水煮3分钟将叶片放入装有85%的酒精的锥形瓶里隔水加热,至叶变成黄白色(约5~6分钟)将叶柄基部(白色部分)与叶片见光部分对照,还可以探究“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说出七上p127-128演示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能列式表示呼吸作用过程。2.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3.说出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4.识别相关情境的原理是植物的呼吸作用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说出七上p123演示实验现象和结论。2.知道普利斯特利实验的过程,说出该实验的结论。3.尝试设计并分析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4.推断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教学要求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感悟科学研究过程的曲折;体会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体会科学发现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精妙的设计和独到的分析。2.分析科学实验,领悟科学方法,发展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科学探究能力。3.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强化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4.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观念,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5.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学建议关于科学史教学:光合作用的发现。关于实验教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一组实验。关于概念建构:科学史、实验、生活经验的运用;以列式体现知识的逻辑关系;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于生态道德观教育:碳氧平衡与生活的联系。关于类比推理的方法:技能训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学建议第一节设计案例承上启下,提出质疑光合作用其它产物?氧气不知道验证探究氧气列出光合作用式子的产物、条件和场所类比生活提出原料问题科学家最初是如何发现的?分析科学史推测二氧化碳是原料比较有无CO2与产生有机物关系如何证实没有思路提示去除CO2如何去除CO2理顺实验方案展示教师课前做好的装置和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光合作用的式子水氢氧化纳溶液甲乙无二氧化碳有二氧化碳1.将两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2.加氢氧化钠溶液并进行阳光照射。3.酒精脱色,用碘液检验。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即植物生长所需物质全部来自土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2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