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1第三章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内容提要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2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3咬筷子训练微笑:1、用上下两颗门牙轻轻咬住筷子,看看自己的嘴角是否已经高于筷子了。2、继续咬着筷子,嘴角最大限度地上扬。也可以用双手手指按住嘴角向上推,上扬到最大限度。3、保持上一步的状态,拿下筷子。这时的嘴角就是你微笑的基本脸型。能够看到上排8颗牙齿就可以了。4、再次轻轻咬住筷子,发出“YI”的声音,同时嘴角向上向吓反复运动,持续30秒。5、拿掉筷子,察看自己微笑时基本表情。双手托住两颊从下向上推,并要发出声音反复数次。6、放下双手,同上一个步骤一样数“1、2、3、4”,也要发出声音。重复30秒结束。。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4【定义具有4个方面的含义】(1)吸引性:凡是旅游者可以身临其境者,说明旅游资源地已经具有可进入性。对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对旅游者来说,旅游资源具有使用价值。能够吸引需求不断变化的旅游者,已经说明旅游资源是发展变化的。吸引性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首要依据。(2)可进入性:(3)价值性:(4)变化性: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5分类方法按基本属性分类按旅游活动性质按资源与活动结合吸引力级别分类资源动机资源开发与市场状况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观赏、运动、休养导向型、中间型资源基础型省市级旅游资源国家级旅游资源吸引物性质分类场所吸引资源事件吸引资源二、旅游资源分类娱乐及特殊型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现代人工创造资源已开发资源待开发资源政治资源心理、精神资源经济、健身资源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6二旅游资源的类型我国的旅游资源分为八个主类、三十一个亚类和一百五十五个基本类型。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7二、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资源多种多样,既有具体的、物态的,也有抽象的、非物质性的。1.地文景观2.水域风光3.生物景观4.天象与气候景观5.遗址遗迹6.建筑与设施7.旅游商品8.人文活动第二节旅游资源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8地文景观与气候联系,不断改变和塑造地表形态,如风沙、流水、喀斯特、雅丹、丹霞、海岸、冰蚀等旅游景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9水域风光——海洋、湖泊、瀑布、泉水的形态;水体声响;色彩;影象等。例: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10天象与气候景观高纬度地区、山岳、海滨等避暑胜地;热带、亚热带避寒胜地;云雾霞光、海市蜃景等,如气象气候成景——极光;佛光;蜃景;虹霓;云雾等。例:峨眉山四大奇观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11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12佛光看上去是一个七彩光环。而人影在光环正中,而且人影随着人而动,变幻之奇,出人意外。佛经中说,它是释迦牟尼眉宇间放射出来的光芒。这种自然奇观,和佛教传入的历史密切相关。自公元63年发现以来,不仅具有1900多年的悠久历史,并以世界奇观驰名中外。佛光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自然物理现象,其本质是太阳自观赏者的身后,将人影投射到观赏者面前的云彩之上,云彩中的细小冰晶与水滴形成独特的圆圈形彩虹,人影正在其中。佛光的出现需要阳光、地形和云海等众多自然因素的结合,只有在极少数具备了以上条件的地方才可欣赏到。峨嵋山舍身岩就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观赏场所。19世纪初,科学界便把这种难得的自然现象命名为“峨嵋宝光”。在金顶的舍身岩前,这种自然现象并非十分难得,据统计,平均每五天左右就有可能出现一次便于观赏佛光的天气条件,其时间一般在午后3:00-4:00之间。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13新疆喀纳斯湖神奇“佛光”江西武功山出现“云海佛光”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14蜃景蜃景亦称海市蜃楼,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奇异幻影,通常只会发生在滨海和沙漠地区。北宋著名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介绍海市蜃楼的奇景:“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蜃景分上现蜃景、下现蜃景和侧现蜃景三种,通常是这样解释的: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的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上而产生的。无论是海面上的蜃景,还是沙漠上的蜃景,都是远处地面上的物体的光线经大气层反射进入人眼的。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151999年5月在芬兰正常情况下,树木茂密的岛后面是看不到什么的,但是现在有可见的海面和一艘隐约可见的船。2005年10月19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洲湾,在拦海大堤和西墅村偏北方向,与黄海相接的天际突兀地耸立起一座座绵延数十公里清晰可见的“山峰”,用肉眼可以隐约看到山峰下面的房屋和高耸的烟囱等建筑。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16彩虹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17云雾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18旅游活动中,最优的旅游资源形态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巧妙的结合。如今国外已经将优质服务和旅游地居民的热情友好态度列为可与资源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同等重要的另一类“资源”。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19【三、旅游资源的特点】(1)吸引性:变化性表现了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旅游资源总是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而不断补充着、发展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影响着旅游资源的吸引程度。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文旅游资源会得到不断的创造和补充,自然旅游资源也会因旅游经营者的不断开拓而不断被发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性,才具有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吸引力是评价旅游资源的根本尺度。旅游资源是诱导人们产生旅游活动的吸引源,它必须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从根本上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是旅游者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旅游需求层次的表现形式(2)变化性: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20【三、旅游资源的特点】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因而具有垄断性如埃及的金字塔,我国的万里长城、敦煌壁画、洛阳仿制唐三彩等。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还时常受到季节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季节性反映了旅游活动淡旺季的差异。(3)垄断性:(4)季节性: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21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22四、主题公园概念是传统的城镇公园和游乐园的有机结合,并集休闲、游乐、餐饮、购物乃至住宿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或游乐场所。典型代表和我国的主题公园典型代表:迪斯尼乐园(1954年,美国洛杉矶)1983年在日本东京建成的迪斯尼乐园就是美国式的主题公园对世界的辐射和影响的象征。我国:现代主题公园的兴起是以深圳华侨城与1989年建成“锦绣中华”为标志的。其后,“中国民俗村”和“世界之窗的问世构成了所谓的深圳三景区。理解从概念上说,主题公园可以视为一种新开发的旅游资源,同时又可以视为一种综合性的旅游产品。现代主题公园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又有多重适应性和主动参与性的观赏、娱乐设施,更具有现代化服务体验以及雅俗共赏的旅游文化形式。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23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24第二节旅游资源北京世界公园深圳锦绣中华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25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26第二节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四、旅游资源的开发1.开发的含义在讨论旅游资源开发之前,我们首先有必要澄清和明确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从讨论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上去认识,旅游资源不管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可分为现实和潜在两种可能的存在状态。所谓现实的旅游资源,往往是指那些不仅其本身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而且客观上已经具备必要的接待条件,并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有人曾认为现实的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已经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资源,是已经开发了的旅游资源。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27第二节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2.开发工作的必要性(1)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所必须凭借的基础条件。(2)旅游资源开发所涉及的对象,不仅包括潜在的旅游资源而且还包括现实的旅游资源。(3)引起生命周期阶段发生变化的原因,该处旅游资源的吸引能力的变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281旅游资源或旅游点的开发原则特色原则经济原则保护原则市场原则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291.特色原则一方面1另一方面2力戒雷同的模仿,必须因地制宜,注重和周围环境的协调,突出地方特色,突出人文景观的地位。要选择最具特色,即具有垄断性从而有不可替代性的资源来开发,并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持本来的面目。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302.经济原则首先1其次2旅游资源规模较大、较集中、人文景观突出、价值较高的地区予以重点开发。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景观资源和设施,有的只需稍加修缮就可利用。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已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应优先开发和建设。投入量少、产出最多,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31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3.市场原则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32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避免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4.保护原则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332.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资源具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历史文化教育意义已为世界人民所公认、所重视。对自然风景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乱砍滥伐风景区的树木、工业污染、乱占风景地、污染自然环境;、破坏自然景观等等。对人文景观主要是历史文物古迹的破坏,不外有三种类型:一是自然性的破坏。二是人为的破坏。三是人为通过自然而形成的破坏。第二节旅游资源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34第二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的自然风化人文景观的人为破坏旅游地理学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35二、旅游资源保护的措施降低自然破坏程度隔离预防补救杜绝人为破坏坚持资源保护健全法制管理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开展资源保护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已破坏资源的修复或重建整修复原仿古重建
本文标题:5旅游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3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