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二摸考试历史试卷讲评2013年4月10.关于下图《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18世纪中后期人口的增加是地价、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B.清代地价和米价波动受政治影响大,与商品价值规律无关C.地价的最大幅度下跌与当时的战乱有关D.太平天国运动是粮价升高地价下降的重要因素15.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图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B.图二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C.图三时期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商品供应充足D.图片说明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28.(20分)2012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幸福是什么”的特别调查节目,“幸福”一词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有何不同?(2分)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特点?(2分)人物观点荀子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彼特拉克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不同:荀子强调个人幸福与国家幸福(或国家安危)统一;彼特拉克则强调个人的幸福与现世的幸福。(2分)社会特点:荀子处在战国诸侯纷争的时代,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彼特拉克处于文艺复兴早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神学的束缚,要求个性的解放。(2分)材料二康有为的幸福观,以进步作为其理论预设……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博爱、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为其思想的核心,把追求快乐、幸福看成是道德的基础,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蔡成浩《论康有为的幸福观》(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幸福观。(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康有为幸福观形成的原因。(6分)幸福观:康有为的幸福观赋予近代西方的价值观内涵和功利主义色彩。(2分)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随着西学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传统价值观发生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成长等。(6分)材料三2013年3月,在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简洁、务实的讲话,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总书记的讲话也是一场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全民动员令。(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6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民生幸福”的认识。(2分)追求:政治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文化上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推行双百方针,促进文艺繁荣。社会生活上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等。(6分,答出其中3条即可)认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重;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等。(2分,答出2条即可)29、(16分)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重心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和繁荣。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英国的金融业也非常发达,这促进了英国成为最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英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日益频繁,伦敦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南方网《金融中心漂移说》(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6分)原因: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展开殖民掠夺,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初步形成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发展等。(6分,答出3点即可)材料二爱迪生一生中共有一千多项发明,白炽灯只是其中之一。……而爱迪生本人也只是当时美国众多发明家中的一员……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摘自大国崛起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1894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原因。(6分)美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日益完善;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重视科技创新和发明等。(6分,答出3点即可)材料三二战后世界经济多元化体系形成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4分)主要内容具体体现世界市场体系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和社会主义国家市场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自由贸易体系,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特点:市场构成多元化;世界市场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趋势。(4分,答出2点即可)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史学界才有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1)据材料一,指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4分)依据: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4分)材料二1860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遵循的“西方模式”的含义。(2分)如何理解“俄罗斯特殊性之路”?(4分)含义: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分)理解:改革不彻底;废除了农奴制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4分)3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干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树干断了,树墩还在”?(4分)“树干断了”: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树墩还在”:指封建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儒家传统思想根深蒂固。(2分)材料二近年来,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如:既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何后来会发生袁世凯复辟?《临时约法》是否真正巩固了革命成果?为什么后来又出现新文化运动呢?——《辛亥革命研究资料汇编》(2)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评分说明:观点2分,理由4分。仅表明观点,未说明理由的不给分。观点一:同意。(2分)理由:用法律手段巩固成果;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新文化运动兴起,从思想根源反对专制等。(4分)观点二:不同意。(2分)理由:袁世凯复辟说明君主专制势力强大;《临时约法》没有真正实施;尊孔复古说明专制思想依然占统治地位等。(4分)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爆发后,日本出兵山东。1917年1月,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时,提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请求,英国复函同意。1919年6月,巴黎和会满足了日本这一要求。——《山东问题的由来及解决》(1914—1922)(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的由来。(4分)由来: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4分)材料二在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再支持日本。《四国条约》签订后,在美英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中国收回,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20世纪世界外交资料汇编》(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关系的变化及原因。(6分)变化:英日关系由同盟到解散。(2分)原因:一战后,美国与日本矛盾加剧反对英日同盟;英日利益冲突促使同盟关系解散。(4分)
本文标题:二摸试卷讲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2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