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3.1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与中国近代化
高考面对面1.(08重庆文综)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①魏源②光绪帝③赵三多④陈独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8江苏单科)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第一节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与近代化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①②③④⑤⑥⑦怎么分?依据?一、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时间政治派别代表人物主要观点19世纪40、50年代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暴力革命,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陈独秀李大钊激进派20世纪初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梁启超谈中国五十年之变化古语说得好:“学然后知不足。”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象睡梦中着一个霹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五十年变化”经历了哪三阶段?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五十年变化”特点。3.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指出推动“中国五十年”变化的主要因素。•对西学了解日益深入;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中国近代前期的近代化所谓“近代化”是指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近代化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此外还有思想文化的理性化。二、中国近代前期的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思想文化理性化……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种经济成分?2.材料二反映了建立国家政治制度上的主张有何不同?3.材料一、二、三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从中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b.南通大生纱厂a.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和缫丝机ab材料二a.戊戌六君子b.1911年10月湖北军政府成立材料三材料一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1978-2008中共经历了哪几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第一次发生在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召开奠定基础。2.第二次发生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为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基础。以史为鉴温家宝谈解放思想时间:2008年3月地点:人民大会堂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外记者招待会新华社记者:总理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经验的时候,把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放在六条经验之首,请问总理,继续解放思想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现实针对性?温家宝的回答高考面对面(2007年广东)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梁启超(1902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4分)(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参考答案(1)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2)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思想。(3)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材料一:清末大学士徐桐的家隔壁便是英国使馆,同僚问他有何感受,他气愤地说:“望洋兴叹,以鬼为邻。”材料二: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1.材料一、二对西方态度有何不同?2.导致材料一态度的原因有哪些?几千年传统观念(“贵华夏”“贱夷狄”);长期闭关锁国政策维新派代表人物的主张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其学以天择物竞二义,综万汇之本原,考动植之蕃耗,言治者取焉。康有为:主张中西结合,实行君主立宪。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谭嗣同:大胆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纲常。严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1.目的都是为救亡图存;2.都主张向西方学习;3.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三个阶段,循序渐进、不断深入;4.以英美为师转向以俄为师。中国“五十年变化”的特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传播,同时为社会变革奠定阶级基础;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传播奠定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社会的变革反过来又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本文标题:3.1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与中国近代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13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