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信息化八大深层问题(1)
信息化八大深层问题一、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到了“信息产业,要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请您具体谈谈“信息产业群”的形成将会给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些什么变化。答:当前,信息产业已成全球最具活力、规模最大的产业。中国信息产业近年来也已成工业领域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信息产业群”的出现和崛起,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亮点。是我国信息产业实施国际化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信息产业群”的出现和形成,将使中国信息产业实现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发展,从以单机制造为主转向提供系统装备和系统服务,从国内市场逐渐迈向全球市场,成为全球信息产品供应和产业配套的重要基地。具体说:信息产业群将会给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四个重要变化。1、信息产业群将产生明显的的“产业集聚效应”。产业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的体系。是集纳优势企业、领先技术、知名品牌、优秀人才,在通信、微电子、软件、消费类电子等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经过8年的建设,竣工面积104万平方米,进驻高科技260多家。已经显示出产业群聚的优势。产业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功能优势,其本质就在于建立在产业群整体系统性结构之上的协同性。著名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指出:这样一些“企业和法人组织交互牵连而成为系统,其整体系统的价值就要比个别成员的价值总和还来的大”。|博锐|24这就说明:这种产业集聚会产生一种“比个别成员的价值总和还来的大”的明显效应。当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分别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塘地区为中心的三大地区性产业群落,已成为拉动中国电子信息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相当多的地区也出现和形成了一些产业集群特征为:技术集约型、投资驱动型、市场驱动型、环境吸引型的群聚企业。这种集中群聚和分散群聚的整体布局,形成了中国信息产业群的蓬勃发展态势。展示了勃勃的生机。昆明信息产业基地计划10年后产值超过500亿元。2、信息产业群的自强化发展,将形成我国信息产业的竞争优势实施产业群为导向的信息产业崛起战略是一种产业发展中整体能力、战略能力的提升、是在发展和培育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为支持国内游戏产业的发展,北京市将投资超过10亿元,兴建包括孵化器、研发技术中心等在内的全功能数码娱乐产业园。我国信息产业的规模总量已进入世界大国行列。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要抓好结构调整,使速度与效益、规模与结构的关系更加协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3、信息产业群对周边经济具有拉动、吸引和辐射效应。信息产业群的不断拓展,信息技术向国民经济各领域的不断渗透,将创造出新的产业门类。将影响和带动周边服务业的结构创新和调整。一般性服务、适应性服务将向创新型服务转化。将对周边经济和相关地区经济具有明显的拉动、吸引和辐射效应。这种辐射效应突出表现在两个延伸。首先是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其次是向引深应用延伸。以手机为例,当前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0亿。如何延伸短信应用的价值链、创造更新的业务模式,与传统经济结合、更积极地发挥短信业务的经济辐射能力,这才是短信业务继续发展的出路,也是将短信业务铸造成真正的短信经济的必然步骤。随着短信业务的发展,短信业务运营模式的创新。将一改当前偏向私人化、娱乐化的应用模式,在商业领域,如公安、交通、消防、环境监测、城市管理等都将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必将极大地加速移动信息化的进程。4、形成优化的创业环境发展信息产业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尤其是需要创新服务软环境的支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优化的产业发展环境会给创业者提供难得的创业机会。而且信息产业集聚的高科技产业群会提供崭新的创新型服务需求。会拉动起相关的群体创业行动。上海自2003年初,开始推动网上创业活动,发展很快。仅今年以来,网上开店和加盟已达5000家,相当于新增就业岗位近万个。为此,上海开始利用产业集聚的原理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创业园,必定会创造出更多创业机会和就业机会。二、在您看来,目前我国的ERP市场环境如何?是否进入了成熟的发展期?答:当前,中国的ERP在经过了艰苦的探索之后,开始呈现了健康发展的态势。反映这种态势的有五个明显特点:ERP市场的消费主体开始趋于理性。对ERP作用和ERP实施中风险的社会认知度有了明显提升;ERP实施的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ERP实施中的专家资源开始得到明显重视;ERP发展急需的实施人才有了明显增加;ERP理论研究有了重大进展和突破比如,从ERP应用到实施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架构逐渐清晰,ERP发展中的战略研究和方法论研究开始取得明显进展。IT168专家委员会等许多信息化专家在理论体系建设中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创新点等等。特别是ERP研究和实施专家队伍的崛起,将改变长期以来ERP供应商、生产商主宰ERP实施市场话语权的局面。市场和客户将听到客观的声音、真实的声音、理性的声音。互联网实验室,易观国际,IT168专家委员会等一批研究和咨询机构已经就ERP实施方法论的研究,ERP实施管理学的研究,ERP实战案例研究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反映ERP市场环境的最明显,最突出的标志是ERP理论研究有了重大突破。这些理论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关于什么是ERP成功的概念和理解;关于ERP实施中的战略对应关系;关于ERP实施服务链的理论;关于ERP在快速消费品领域究竟如何应用等问题。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ERP开始了和电子商务整合的探索。当前ERP研究和实施专家队伍的崛起,将改变长期以来ERP供应商、生产商主宰ERP实施市场话语权的局面。市场和客户将听到客观的声音、真实的声音、理性的声音。互联网实验室,易观国际,IT168专家委员会等一批研究和咨询机构已经就ERP实施方法论的研究,ERP实施管理学的研究,ERP实战案例研究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即将有一批有分析,有思索,有分量的理论成果面世。这里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ERP开始了和电子商务的整合。在不久前召开的城市经济与城市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上,美国艾旺(中国)公司介绍了把ERP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整合运用的经验。这是ERP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和重要的理论创新点。由于多方的探索和努力。ERP应用软件应用成功率有所提升。因此,马上就有人说“中国ERP到了普及化阶段”。其实,这是ERP供应商实施新的市场战略的一种造势和炒做。至于说“中国ERP到了普及化”阶段吗?我可以负责任的、斩钉截铁地说:根本没到那个程度!不能不看到的是:ERP应用和实施中的大量问题还有待研究,ERP实施中失败率高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业界,也困扰着企业家。ERP实施的急需人才――实施经理还相当缺乏,尽管有的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培养了一些人,也还根本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我三年前就讲过:ERP的普及化需要三个基本条件:首先,进入市场的商品是成熟的;第二,市场的交易主体是成熟的;第三,市场的管理机制和法制建设是健全的。当前,这三个方面都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ERP软件的不成熟性,功能可用性不足,资金超支过高,调试周期过长,以及较高的失败风险等,都表明目前都并不具备ERP大规模的启动条件和普遍实施的基础。三、ERP的应用是否给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改变?如果有,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中国企业顺应历史潮流,走向世界市场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企业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企业提升网络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因此,应用和实施ERP取得成功的企业确是感到了、或者说体验到了这些好处。比如对企业管理架构的健全和完善;对企业市场反应能力的增强;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等都要重要的作用。奥克斯、雅戈尔等一批企业都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以奥克斯为例:ERP项目上马以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库存看:实施ERP前的2001年,奥克斯年销售空调50万台,到实施ERP后的2003年则销售量增长了五倍,达到250万台,但是库存却比2001年度降低了26个百分点。从办事效率看:实施前处理50万台销量时需要4人进行订单录入。ERP上线之后,处理250万台销售订单的人员反而只要1个半人。从市场反映速度看:每一天的空调总产量,每一个空调型号的产量,全国市场日销量、区域日销量、单机出货量,与去年同期对比分析等市场决策和销售决策的基础数据一目了然。如奥克斯的某型号空调在某地区特别畅销,这个信息通过传输平台在30秒钟内就摆在了公司领导的案头。十几个小时后,货就能运达该地。不仅如此,晚上10点钟确定的营销方案,第2天中午就可以在全国各地同时执行。这种市场的能动机制和快速反映能力为种种营销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管理基础。四、国内很多企业在上马ERP系统的过程中,往往并非从企业自身实际需要出发,而是互相攀比、贪大求全,结果花了很大的代价却没有很好的效果,在您看来,这种情况如何来解决?这种情况要求我们从思想观念到组织实施都要作出转变,具体讲我觉得要做到五个必须:这就是;1、必须实现由层级推进到效果推进的转变;2、必须树立信息化工程是价值工程的崭新理念;3、必须落实上马ERP要从企业实际出发的原则;4、必须加强ERP应用创新服务链的建设;5、必须建立严格的技术责任制。做到以上五条,我想情况会有所转变。应当指出的是,当前确有你提出的那种互相攀比、贪大求权、盲目引进的情况,比如我知道的就有:一个地方花了几百万美元,买了卫星地面控制车,以为就可以建立风险应急机制,但是买了马却配不起鞍,租不起信道,结果先进的通讯车只能趴在那里,根本起不到应急指挥的作用。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在上马ERP和采用网络信息先进技术的过程中,存有盲目性,又反映了我们网络信息相关知识的贫乏,这是应该吸取教训的,其实这样的问题,进行一下第三方咨询,找几个专家借脑,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五、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如何?从国际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来看,今后一段时期内制造业信息化应有哪些方面的转变?答;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采购、生产、销售乃至研发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借助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技术集成、零部件集成、营销集成达到世界范围的生产制造与销售。就我国制造业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培育了新兴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而且通过对传统制造业的渗透和辐射,使机械、冶金、化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也受惠于现代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在集成化设计、制造和管理系统、数据库、数控以及工业现场控制等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国产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业初具规模,我国的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PDM、ERP等软件在应用数量上已超过国外产品,并且对国家重大工程和行业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江苏为例:全省共组织实施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392项(其中指令性计划112家,指导性计划280家)、市级示范项目624项,共计1016项,项目总投入近30个亿。这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常林股份公司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实施ERP一期工程后,新产品销售额占全部产品销售额的比例提高到50%,新产品开发能力提高45%,库存减少18%,新增产值2500多万元,净增年利税200万元,提高了在同行业及国内外的知名度。张家港沙钢集团在成功实施CIMS一期后,年新增效益3800万元,钢产量迅速上升,进入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行列。常熟纺机实施“苏南地区新型ERP应用示范”试点项目后,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实现了从模仿与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飞跃,连续开发出了电子多臂装置、边提花装置、电子大提花装置,为国内外无梭织机配套,产销量名列亚州第一、世界第二。反映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效果的不仅以上这些,我想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很多地方在
本文标题:信息化八大深层问题(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