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晚年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又称“陈思王”。他是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钟嵘称为“建安之杰”。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他的风格以曹丕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后期以抒忧发愤为主。钟嵘评价其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今存诗约九十首,有表现个人早期政治豪情的《白马篇》有反映妇女不幸的《种葛篇》、《浮萍篇》。赋四十五篇(间有残缺),《洛神赋》为代表作。(一)曹植简介(二)解题《白马篇》是乐府歌词。诗题又作《游侠篇》,大概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写边塞游侠的缘故。白马篇白马饰金羁jī,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bīng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hù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náo,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piāo若豹螭chī。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xí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诗歌朗诵《白马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全诗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忠贞爱国、视死如归的游侠少年的形象。《白马篇》从哪几个方面来塑造少年英雄形象?外在美内在美游侠身世豪侠英武勤练武艺武艺高超为国杀敌英雄业绩弃家保国视死如归名望高武艺高功劳高品德高“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是写马吗?为什么?不是。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表面写马,实际写人,把游侠少年叱咤风云的英姿展现在读者眼前。“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用了设问。这一部分仅仅是作者客观的记述吗?为什么?不是。“扬声沙漠垂”还包括作者对少年的赞扬。写少年武功高强,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也为后半部分卫国杀敌作了铺垫。这八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用了铺陈的手法。请同学们品味一下这段动作描写的成功之处,并指出原因?用词准确,选了破、摧、接、散四个动词从左右上下四个不同方向展现了少年武艺高超的形象。比喻恰当。既写出了比猴猿更敏捷的身手,又写出比豹螭更勇剽的气势。表现人物仅仅写他的外在美够不够?作者作了怎样的处理?不够。作者把人物放到战斗场面中加以刻画。第三部分哪一句话最能表现少年的英雄气概?为什么?“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一个“蹈”字,一个“凌”字,写出长驱直入、锐不可挡、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英雄为什么能够左凌右蹈呢?除了武艺高超之外,主要还是英雄的品德高。最后一部分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现英雄弃家保国、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有何好处?铺陈手法,淋漓尽致,极写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这种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改成陈述句,体会一下感情有何不同?这首诗仅仅是描写一位少年英雄吗?为什么?不是。因为这首诗写在曹植的前期,当时也才华横溢,胸怀大志,这首诗实际上也抒发了曹植想要建功立业的理想。生于乱世东汉末年的动乱,既使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粲的《从军诗》自抒壮志云:“服身事干戈,岂得念所私。”陈琳《诗》云:“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长于军中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曹操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的熏陶,使他内心充满着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时代的这种召唤,父亲的熏陶,使曹植内心激荡着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热情。他把满腔热情化为一个既有爱国之德又有爱国之才的英雄形象,表达自己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借人物形象抒情寄寓的情感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为国献身,誓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捐躯赴难,视死如归”,正是曹植本人的一向志愿。诗歌表现年轻的诗人精神昂扬奋发,对自己的前途、事业充满美好的憧憬。
本文标题:白马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3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