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拍卖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
拍卖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其题型已基本上趋于稳定。在历年的考试中,案例分析试卷一般由5—6道大题组成,每题包含几个小问题,有时候每个小问题中又包含1—3问每道大题的分值约为15-25分。案例分析的考核点主要集中在拍卖法中,此外,有关拍卖师的职业道德和拍卖企业的行业纪律方面的相关规定、房地产法、文物保护法、机动车辆管理办法、民事强制执行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案例分析试题也经常会涉及到。从近年拍卖师资格考试来看,案例分析试卷的成绩都不太理想,在所有考试科目中,平均成绩最低,被大家公认为拍卖师资格考试中最难考的科目。为什么会被认为是最难考的科目或成绩最低的科目呢?这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案例分析题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一科目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其他考试科目相比,案例分析题一般具有综合性,案情也较复杂,回答时有难度,加上时间紧张,有不少考生甚至无法做完,因此得分率往往偏低;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主要原因),是考生的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答题方法不当。案例分析题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基本理论对具体案情进行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不懂案例分析的方法,或者分析思路不符合考试的要求,将使考生事倍功半。今天我们这次辅导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结合案例分析题的命题特点,通过总结案例分析题的解题方法,归纳案例分析的重要考点,缩小考试范围等方法,来尽可能地帮助大家在案例分析考试中少走弯路,提高考试效率。这次辅导我们重点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案例分析题的命题特征;二、案例分析题的题型归纳;三、几种主要的案例及其分析方法;四、历年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题思路。一、案例分析题命题特征:就命题的角度而言,案例分析题是有规律的,了解和掌握一些命题特征,对考试将会有一定的帮助。下面我们来看看案例分析题的几个主要命题特征。第一、因法设案:就其命题的方法来看,案例分析题一般是从法条到案例,大部分案例是为了考试而人为制造出来的,是因法设案,而不是因案设法。真正考试中的案例与《拍卖案例分析》中的案例是有区别的。《拍卖案例分析》中的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是先有案例再找法条,按照法律规定来分析案例。而考试中的案例是命题人员经过自己的思维,按照法律的规定创造出来的。有的可能参考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但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命题人员必须通过加工使题目具有“可考性”;有的案例纯粹是命题人员自己造出来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发生。也就是说,考试中的案例比起实践中的案例来讲要容易得多。因此,各位学员完全可以相信,每一个案例涉及的知识点或法律法规一定是你复习过的,只要能明白它究竟是考什么的,理清解题思路,一般并不难回答。第二、范围有限:考试中的案例同实践中的案例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考点分布的范围并不大,也不像《拍卖案例分析》中的案例那么复杂,实际上如果现实中的案例简单的话,就不会收录到《拍卖案例分析》中了。这一命题特征大大缩小了考试的范围。案例分析题的考点一般都是最重要的内容,即最基本的概念或法律规定。虽然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很多,包括与拍卖活动联系较密切的拍卖管理规范、房地产法、文物保护法、合同法、民事强制执行的一些规定、车辆管理法,近年来股权等无形资产的一些规定也成为考点,但考点主要还是集中在《拍卖法》中。而《拍卖法》是一部非常小的部门法,统共只有69条,有些法律规定是很难出现在案例分析中的,比如《拍卖法》总则的内容,附则的内容,如果去掉总则5条和附则3条,充其量不过60条,而这其中还有些条文不具有可考性,比如,拍卖人、委托人、竞买人、买受人等等这些定义性的条款,因此真正符合命题条件的条文不会超过40条。即使考其他法律的内容,也肯定是与拍卖法结合起来考的。所以考试涉及的范围并不大,只要把这些法律规定理解透彻,做起题来就会十拿九稳。第三、不存争议:根据命题要求,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以拍卖法为主,强调知识点的综合性,而且要求命题要尽量回避法无定论的案例。尚存在争议的问题是不会出现在考卷中的。简单地讲,命题必须紧扣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尽量不出存在争议的题目,在制作参考答案时,如有法律明文规定的,应当尽量引用法律条文。四、合法为准:命题时主要考虑题目和答案的合法性,而不考虑命题的合理性,如何回答问题,法律规定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也许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规定行不通,或不太合理,或不利于开展业务,但是考试时要切忌过多考虑答案的合理性凭经验答题。比如《拍卖案例分析》中作者的一些善良可行的建议,都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合法,因此不会成为参考答案。所以就我个人的意见而言,《拍卖案例分析》一书应当认真看,因为这确实是命题时的参考素材,从历年的考题来看,有不少考题的基本素材来源于《拍卖案例分析》。但是就参考答案而言,更多的则来自《拍卖法案例指南》,因为作为行业管理部门的正式复函更具合法性和准确性。总之,案例分析题是就拍卖法中重要的内容“因法设题”,考试的时候,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依题找法”,完全没有必要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去分析什么复杂的法律关系,因为我们是在考拍卖师而不是在考律师,可以肯定地讲,分析复杂的法律关系不是拍卖师资格考试的重点。二、案例分析题的主要题型:不同类型的案例,其分析方法略有不同,考试时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首先要确定案例的类型并找准案例的归属。案例分析题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方式:第一种是简答型案例分析:这种题型表面看是案例分析题,实际上是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的本质是依题找法,这是司法上的“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具体运用。即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和问题去找解决问题的法律依据,所以,一般来讲,案例分析题的难度主要表现在找不到法律准绳,或者找不准法律准绳。但是简答型案例分析,实际上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法律准绳的准确位置,不用我们去费心寻找。这种考题只是要求考生凭自己的记忆将这个法律准绳再现出来,也就是背写下来。这种题型一般以考察法条为主,重点是查考我们的记忆能力而不是考分析能力。这种题型的案例情节简单,内容覆盖面较小,要求回答的问题也直截了当,所以难度不大。由于主要是考查我们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回答时只需问什么答什么就够了,一般不必展开论述,否则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案例1】某地发生一起拍卖纠纷案件。原告张某称,他参加了某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投得住宅房一套。在交款的时候,张某发现拍卖行无法出示《房地产建设工程综合验收合格证》和通水、通电的证明,且该房屋还有官司尚未结案。张某请求认定拍卖无效,退还已经交付的货款。被告拍卖行则称,他们是完全按照拍卖规则进行的拍卖,被拍卖的房产虽然存在纠纷,但手续是齐全的,产权是清楚的,拍卖行是在得到房地产交易所出示的拍卖产权审定书之后才拿出来拍卖的。在拍品的展示期张某没有实地观察,过后反悔没有道理。因此,不同意张某的诉讼请求。问题:我国的拍卖法对展示期拍卖人和竞买人的权利义务是如何规定的?像这样的案例就是典型的简答型案例,问题实际上已经告诉了我们“法律准绳”在哪里,只需要我们重述一次。参考答案:拍卖法第48条规定,拍卖人应当在拍卖前展示拍卖标的,并提供查看拍卖标的的条件及有关资料。拍卖标的的展示时间不得少于两日。拍卖法第35条规定,竞买人(在拍卖展示期间)有权了解拍卖标的的瑕疵,有权查验拍卖标的和查阅有关拍卖资料。注意:在考试时,并不要求考生必须写出法律、法规是第几条第几项或第几款,只要点明是哪一法律法规即可,因此本案例中,考生也可以简单回答:按照我国拍卖法的规定,拍卖人应当在拍卖前展示拍卖标的,并提供查看拍卖标的的条件及有关资料。拍卖标的展示时间不得少于两日。竞买人在拍卖展示期间则有权了解拍卖标的的瑕疵,有权查验拍卖标的和查阅有关拍卖资料。常见的简答型案例分析的提问方式还有:1、法律对××有什么样的规定?(比如,法律对设立拍卖公司的条件有什么样的规定);2、法律对××是如何规定的?(比如,法律对恶意串通人的法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3、××的条件是什么?(比如,法院中止拍卖的条件、法院撤回拍卖的条件、拍卖人中止拍卖活动的条件是什么等)4、××具有什么样的法律效力?(比如,拍卖师的声明具有什么效力?拍卖成交确认书具有什么法律效力?)5、对××阶段的××人和××人的权利义务是如何规定的?(比如本案例中的提问)第二种是判断型案例分析:这种题型本质上属于案例分析题,因为它需要考生作出分析,只不过在回答问题时省略掉了分析的过程和理由,只要求写出分析的结果即可,因此我们称之为判断型案例分析题。这种类型的问题往往是案例分析中的第一个问题,但是不会是单独出现的问题,因为按照命题规律,一个案例分析题往往有5-8问,判断题往往是第一问,然后接着再在判断的基础上对考生提出其他更为复杂的问题。由于判断正确与否是整个案例分析能否成功的前提,因此,一旦判断失误,以后问题就会满盘皆输。所以这种题型是关键题型,不能马虎大意。历年来这种案例分析题提问方式主要有(下面的问题请大家记下来,并寻找相应的法律规定):1、拍卖是否有效?合同是否有效?2、××行为是否合法?××行为是否违法?××的理由是否成立?3、没有签订成交确认书,拍卖是否成交?4、人民法院是否可以中止拍卖?拍卖人是否可以中止拍卖?5、人民法院是否应该支持××的诉讼请求?6、工商局的处罚决定是否成立?7、××是否属于公物?8、本案中的拍卖是否属于必须评估的拍卖?9、××是否应当承担××责任?10、××是否属于禁止交易的标的?11、交易价低于评估价是否导致拍卖无效?12、××的行为是否构成恶意串通?13、拍卖公司是否具有××义务?【案例2】在一次拍卖会上,由于事先宣传得力,加上著名拍卖师主持,拍卖现场竞价非常激烈,一辆底价3万元的车辆经过几十轮的竞价,最后张某以9万的价格拍得。然而,当拍卖师要求与张某签署成交确认书的时候,张某却称自己是被现场气氛感染,并非真正想买车,拒不签署成交确认书。问题:1、张某的理由是否成立?2、没有签署成交确认书,本次拍卖是否成交?参考答案:1、张某的理由不成立。2、本次拍卖成交。对于这种判断型案例分析题,考生一般只要答出判断结论即可,如果没有要求回答理由,或没有问为什么,考生一般不用回答理由或法律依据,比如本案中的两个问题。但是也不能犯形式主义的错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侯虽然没有明确要求说明理由,考生也得回答理由。比如下面这个案例:【案例3】某拍卖公司接受法院委托,对一家加油站的设备及土地使用权进行拍卖。该拍卖标的的评估值为70万元,确定的底价为65万元。拍卖公司按照法定程序,经过公告、展示之后,举行了拍卖会,经过多轮竞价,最终王某以68万元竞得。然而,到了付款期限,王某却以无法办理加油站经营权为由拒绝付款,并向拍卖公司和法院提出,该标的属于特种行业使用设备,拍卖公司拍卖该标的应含经营权,如果拍卖公司不能协助买受人办理经营权手续,则拍卖不能成交,并要求拍卖公司退还保证金。与此同时,强制执行案中的债权人也提出,该加油站评估值为70万元,而成交价为68万元,低于评估价格无效,并表示如果以此价格拍卖,他们愿意出更高价位购买;同时还提出,拍卖公司拍卖前没有通知每一位债权人到场,本次拍卖无效。问题:1、拍卖公司是否有义务协助王某办理经营权手续?(8分)2、拍卖成交价格低于评估值是否导致拍卖无效?(9分)3、拍卖公司是否有义务通知债权人到场?(2分)债权人不到场是否影响成交结果?(6分)对于这个案例中的提问,我们在回答时就不能仅做简单的判断,而应当同时写出分析的理由和法律依据。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得出应当这样做:一是本案例只有判断型一种类型,一般案例分析是几种类型并存的;二是问题的分值高。单纯的分析判断最多不过2分,而本案例中的每个问题的分值都很高。因此这决不是单纯的判断题。在往年的考试中,有些考生就因为只回答了分析结果而吃了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命题本身不太严密,二是命题人员对案例分析题的理解有分歧,有的命题人员就认为,既然这整个考试都叫案例分析,那么,没有问理由,考生也应该写出分析过程和理由,否则就与考试的
本文标题:拍卖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0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