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穿在身上的历史——中国古代服饰衣衣不舍衣人相映包蕴文化“贵贱有级,服位有等。……天下观其服而知贵贱”(贾谊《新书.服疑》)“非其人不得服其服”(《后汉书.舆服志》)•服饰的变化是传承发展的•要与身份、地位、年龄相协调•体现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主要内容服饰的构成要素和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和发展服饰与旅游一、服饰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类型1、构成要素•质——原材料•形——样式•饰——饰物•色——颜色•画——图案2、主要类型衣着附属装饰品人体自身装饰装饰性的日用品和护身武器二、中国传统服饰发展变迁史1、原始时期的服饰及其特点(中国传统服饰的雏形阶段)原始人将兽皮拼接成衣服御寒。新石器时代,农业和纺织出现,人们开始用麻布缝制衣服。此时的衣服形制是上衣下裳,颜色是上玄下黄。此种服色观念来源于“天地崇拜”,影响深远。特点:首先,原始社会的服饰表现出明显的对天地崇拜的文化特点。其次,原始社会的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交领、右衽、系带,上衣下裳的服饰造型。第三,原始社会初步形成了以五色作服,以等级为核心的冕服制度。第四,原始社会的服饰制作原料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2、夏商周时期:•夏:出现了君王祭祀用的冕服。•商:服饰的基本形式为上衣下裳式,右衽交领,呈现出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特点。•周:宗法制的产生决定了服饰的尊卑,如冕服、弁服等,出现深衣(衣裳相连)。特点:1.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2.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明确的等级制特点。3.夏、商、西周时期形成的章服制度,明显地体现出当时统治阶级“礼”与“德”以及等级制的思想观念。3、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服饰形制的百花齐放•胡服骑射,出现合裆裤•深衣成为大众服装胡服骑射复原图春秋战国深衣特点:首先,服饰用料的种类趋于多样化。其次,服装的款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深衣”。为汉服基本款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色彩也有重大的变革。第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服饰哲学观。第五,在服饰中体现出明显的民族融合趋势。4、秦汉时期服饰及特点(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秦:冕服和深衣汉:出现最完整的冠服制,讲究戴冠。民间深衣流行,女子服饰以曲裾袍和直裾袍为主。曲裾袍直裾袍当代汉服设计:•汉代出土深衣汉代男子直裾深衣特点:第一,服饰的种类和式样更加丰富。如头衣主要有冠、巾、冕、筓、帻、胜等;体衣则有衣、裳、裙、深衣、袍、褐、中衣、小衣、衫子、裘、皮衣等。胫衣有袴、裹衣、履等。此外,礼服、祭服和佩饰也日趋增加。第二,在服饰中体现出了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主要体现在服饰的样式、色彩和佩饰的规定上。第三,确立较为完备的服饰制度。第四,纺织印染业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制衣官吏褐组织机构。5、魏晋南北朝(中国传统服饰的丰富阶段)•礼服承袭秦汉,男子日常服饰以宽衫大袖为时尚。•女性服饰由汉代深衣向衣、裳独立的形制发展•汉衣与胡服并存唐代孙位《高逸图》魏晋时期女子服饰: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先秦遗俗,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大众化衫裙贵族杂裾垂髾服隋代短襦长裙披帛(图)6、唐代时期•男子一般着圆领襕衫、戴软角幞头•女子一般着艳丽大袖衫,以穿男装为时尚。披帛、帏帽盛行。•女子面妆华丽繁复唐代贵族男装唐代贵族女装盛唐女服穿襦裙、披帛或袍衫的贵妇及侍女(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唐代女子服饰与面妆:初唐小袖衣和仙裙、披帛中晚唐大袖衣和仙裙、披帛唐代女子面妆唐代舞女服饰7、宋代时期•男子一般着右衽襕衫,头戴巾帽、硬角幞头•女子一般着有绶环的素雅儒裙,披帛、花冠,出现缠足硬角幞头阑袍宋代女子服饰:宋贵族女子服饰宋代女子大众装束8、元代时期•此时期蒙古族男子以蒙古装束为主,汉族男子以长袍为主。•贵族女子服饰受汉族文化影响以宽袍长冠为特色,平民女子仍旧以短儒长裙为主要装束。元代贵族服饰元代平民服饰9、明代时期•男子装束以青色与黑色宽松袍服为主,戴儒巾;官员戴乌纱帽。•贵族女子讲究戴凤冠、披霞帔,民间女子穿直领对襟小袖、水田衣和比甲等。明代男子宽袍儒巾服饰明代官服和乌纱帽明代女子服饰:装饰性外套-比甲明末水田衣凤冠霞帔明代妇女常服明代妇女的常服与便服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左图为盛妆、穿礼服的贵妇(明崇祯年间刻本《燕子笺》插图)。中图为穿背的妇女(明万历年间刻本《月亭记》插图)。右图为穿襦裙的妇女(明万历年间刻本《荆钗记》插图)。到明代服装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带结。但是纽扣并非始于明代,从元代的辫线袄子腰围部分曾经见到过钉纽扣的形式。纽扣的使用也是一种变革,体现着时代的进步。另外理学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装风格。10、清代时期(中国传统服饰的改革阶段)•男子以剃发梳辫、长袍马褂的满族服饰为基本装束,官员服制以“补子”为饰。•满族女子着旗装,汉族女子装束沿袭明代•。出现满汉服饰融合的民族服装的经典:旗袍清代男子服饰清代官员补服清代女子服饰:清满族女子服饰清代汉族女子上衣•妇女的缠足之风,到了清代尤为盛行。汉族妇女以穿弓鞋为多。满族妇女不缠足,大多穿旗装穿木底的丝鞋,时称“高底鞋”。由于形似花盆,也有称为“盆底鞋”。有的像马蹄,称“马蹄底鞋”。鞋跟都用白细布裱蒙,鞋面用刺绣、穿珠等工艺,慈善太后穿的高底鞋,把鞋头做成一个凤头形,嘴衔珠穗,称为“凤头鞋”。清代的旗袍左图为垫肩双襟绢花装袖旗袍,是三十年代初期的样式。中图为无袖紧身前开衩旗袍,是三十年代中期的样式。右图为织锦缎无袖双襟旗袍,是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期的样式。颇具争议的改良旗袍金发也为旗袍狂三、服饰与旅游1、服饰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1)服饰文化旅游内容的多样性(2)服饰文化旅游的民族性(3)服饰文化旅游的艺术审美(4)服饰文化旅游的娱乐性2.开发服饰景观的注意事项(1)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开发;(2)与环境相互协调;(3)把握服饰的本质特点,注意多样性与独特性的统一,不能张冠李戴;(4)开发方式既可采取单一方式,也可以多种方式组合开发;(5)要充分利用节庆,集中展示民俗服饰。3、服饰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服饰景观的开发方式(1)博物馆陈列;(2)服饰装扮(3)服饰体验;(4)服饰商品销售;(5)服饰仿制。服饰景观的开发建议(1).兴建“中华服饰苑”(2).开辟“中华服饰艺术书画长廊”(3).兴建“中华服饰工艺展览馆”(4).兴建“中华戏剧服饰馆”(5)、开展仿古仿真旅游活动(6).开辟仿真服饰商品街。实例说明2011深圳福田国际服装服饰文化旅游节宁波服装博物馆张家界港天时服饰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迪庆州民族服饰旅游展演中心非遗传统服饰文化时光绘影大型体验活动中国首家服装专题博物馆--宁波服装博物馆博物馆布陈从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纺织原始服装楔入主题,陈示了从先秦,历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的服饰演变。在以史为序的同时,又遴选了充满生活气息的洞房花烛、五代同堂、织布绣花、裁缝作坊等一个个逝去了的历史场景。博物馆以此为铺垫,浓墨重彩地引入了一个对中国近现代服装的形成与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的社会群体--宁波红帮裁缝。博物馆孜孜不倦,探索创新。在现代馆中,尽情高歌了宁波服装大市的工业化进程和名厂、名人、名牌、名品。前呼后拥,珠联璧合。迪庆州民族服饰旅游展演中心集藏族服饰陈列、民间传统歌舞表演、蔵家婚礼风俗展示于一体,是一处集中展现藏区传统文化和香格里拉风土民情的大熔炉。色彩搭配强烈的藏族服饰,集藏北的厚重与藏东的飘逸于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具香格里拉地方特色的尼西情舞、塔城热巴优美而热烈,让人留恋忘返,内还设有舒适的藏式席位,游人可一边品尝臧家风味美食,一边观看赏心悦目的表演,还有机会参与其中,亲身感受蔵家弦子舞和其他香格里拉市居民族的风俗风情,加深对香格里拉民族文化的了解。历史是社会的镜子,它完全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兴衰存亡,毫无保留地记载着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内的生活状况;而服装,也堪称历史的镜子。服装无疑是历史美丽的、趣味的镜子。我们了解了伟大祖国的服饰进化史,知道了服饰除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服饰还同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意识、风尚习俗及审美观念紧密相连。服饰是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ThankYou!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6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