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andewe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第一节精气学说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源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一、精、气的概念精:又称精气,一般泛指气,是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气: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1.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机理—阴阳二气交感2.精气的存在形式—有形、无形(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1.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升、降、聚、散2.气化: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对中医精学说建立的影响(二)对中医学气理论形成的影响(三)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第二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事物的阴阳属性阳:上外左南天昼春夏温热干轻清明化气上升运动兴奋亢进阴:下内右北地夜秋冬寒凉湿重浊暗成形下降静止抑制衰退阴阳属性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相对性:可相互转化,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比较而划分。(一)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互用:某些范畴的阴阳具有相互资生、促进与助长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三)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阴阳二气运动--相遇和谐—对立统一体—化生万物阴阳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A.交感的动力与根源。B.互根互用的基础.C.阴阳消长与转化的根据《素问.天元纪大论》:“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四)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并在此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1.阴阳互为消长:此长彼消,此消彼长。2.阴阳皆消皆长:此长彼长,此消彼消。(五)阴阳转化是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六)阴阳的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与趋势。阴阳平衡:指阴阳双方在相互作用中大体维持着消长动态平衡。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三)阐析人体的病理变化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阳上体表背腑四肢外侧三阳经督气皮肉阴下体内腹脏四肢内侧三阴经任血筋骨阴阳失调阴盛阴阳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阳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虚而不制阳:阴气(邪)亢盛阳气(邪)亢盛阳虚而不制阴阳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阴偏衰(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四诊、证候(五)用于疾病的防治1.指导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确定治疗的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3.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药性五味升降浮沉阳温热辛甘淡升浮阴寒凉酸苦咸沉降调整阴阳阴盛阴阳偏盛实证实寒证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阳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阴虚阴阳偏衰虚证虚热证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虚寒证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泻其有余补其不足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一、五行的概念(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二)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土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寒凉、下行、闭藏(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的相生与相克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难经》: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内经》: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二)五行的制化与胜复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木火土生生克(三)五行的相乘与相侮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即反克。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相乘相侮的原理:一行太过或不及。五行胜复:是指五行中一行的亢盛(胜气),引起其所不胜(复气)的报复性制约,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平衡太过所致不足所致胜复规律:有胜则复,子复母仇(四)五行的母子相及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相生/相克/制约(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相生关系传变(1)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到子脏。(2)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到母脏。2.相克关系传变(1)相乘(2)相侮母子相传母病及子肾病肝病脾病心病子病及母木乘土土侮木子病及母母病及子木侮金金乘木相乘肝(旺)脾(虚)我克肝旺乘脾克我脾虚肝乘相侮肺(虚)肝(旺)克我肝旺侮肺我克肺虚肝侮肺病(三)用于疾病的诊断—确定部位/推断轻重(四)用于疾病的治疗1.指导脏腑用药药物的颜色、气味2.控制疾病的传变《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3.确定治则和治法(1)治则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相克——抑强扶弱(2)治法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健脾气以补肺气养肺阴以滋肾阴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补脾利水泻肝清肺泻心火滋肾阴4.指导针灸取穴5.指导情志病的治疗
本文标题:-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6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