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校2015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1—高校2015年度院(系)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为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高院(系)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推动学校内涵建设步伐,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基本原则坚持“目标管理,两级考核”的原则,形成以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价为主要依据的管理机制。学校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各院(系)年度目标任务书为基础,分模块进行绩效考核;各院(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制订各类职工具体考核标准。二、考核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高校校本部各院(系)。三、考核内容以各院(系)年度目标任务为基础,将院(系)年度工作量分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国际化办学、社会服务六大模块,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各模块考核办法为依据,对院(系)年度工作分类进行绩效考核。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附件1)和《研究生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附件2)为依据,主要考核院(系)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教研方面的工作绩效。—2—科研工作业绩考核以《自然科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附件3)和《社会科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附件4)为依据,综合考核院(系)科研工作在项目经费、成果形式及进展情况等方面的工作绩效。人才队伍建设考核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考核办法》(附件5)为依据,重点考核院(系)在人才引进、人才队伍培养、人才队伍结构、人才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绩效。学科建设考核以《高校学科建设考核办法》(附件6)为依据,主要考核院(系)在学术队伍、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作条件、学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绩效。国际化办学考核以《高校国际化办学考核办法》(附件7)为依据,主要考核院(系)在国际学术交流、国际人才培养、国际科研合作、重大国际活动组织和参与等方面的工作绩效。社会服务考核以《高校社会服务考核办法》(附件8)为依据,主要考核院(系)在校市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横向经费、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孵化企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绩效。考核结果最终以分值形式体现,各模块分值均为100分。四、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绩效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校长担任委员会主任,成员由全体校领导组成。委员会下设绩效考核办公室(以下简称考核办),成员由校长办公室、人事处、学科与重点建设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3—产业开发与科技合作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财务处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根据考核内容不同,考核办成立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小组、科研工作业绩考核小组、人才队伍建设考核小组、学科建设考核小组、国际化办学考核小组、社会服务考核小组。五、考核时间及程序院(系)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工作于年底进行,业绩考核时间按上年度计算,其中教学工作业绩按两学期计算。程序如下:1.各院(系)根据各考核办法将工作量分模块提交各考核小组。2.各专门考核小组依据各类考核办法实施考核评价。3.考核小组将考核结果提交考核办,考核办汇总各模块考核结果并计算总体绩效。4.考核办将绩效考核情况,交校长办公会审议。六、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实施,由人事处负责解释。附件:1.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2.高校研究生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3.高校自然科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4.高校社会科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5.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考核办法6.高校学科建设考核办法7.高校国际化办学考核办法—4—8.高校社会服务考核办法—5—附件1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为切实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强化教师教学的职责和质量意识,建立健全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使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高校院系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草案)一、考核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有利于学生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原则;重在引导、激励原则;量化考核、操作简捷原则。二、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教学业绩考核和教学管理业绩考核。教学业绩考核包括理论教学业绩考核、实践教学业绩考核及教学研究业绩考核,教学管理业绩考核包括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考核、学校安排的其他教学工作考核及教学事故考核。三、核算方法(一)对象界定1.理论课教学工作包括备课、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核等教学环节,工作量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教学时数为计算依据。全校课程按学科性质分为文科类(含文、史、哲、教、—6—经、法、管)、理工类、医学类和艺术类。2.实践教学工作包括实验、实习实训教学的先期准备、相关环节的指导、实验实习报告批改、总结、答辩考核等教学环节。3.教学研究工作包括教研论文、教材、教学改革项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教学奖励及指导学生竞赛等。(二)计算原则1.理论、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原则(1)各类课程班级规模由院系提出,教务处核准确定。公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计算机基础课程等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授课班级规模一般不得低于120人;公修大学英语、外语类专业课程班级规模以40人为计算基数,体育课班级规模以30人为计算基数;PBL教学及艺术类课程以班级实有人数为计算基数;其余各类课程一般以60人为班级规模计算基数。(2)主讲教师应符合主讲教师资格要求,其教学量化核算不区分职称。(3)不区分课程的考核形式(考试或考查)和课程类型(平台课、模块课、课程群课)。2.教学研究工作量计算原则(1)教学研究工作量只核算第一完成单位为高校的,计算周期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当年不能提供实证材料者,可在下一年度由教务处进行确认。(2)教学研究项目及成果均以批准文件、正式发表(出版)的论文(教材)、奖励证书等为依据。—7—(3)专业及课程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从批准年度起按三年建设期计算教研工作量,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按照批准年度一次性计算教研工作量,同一项目(含鉴定、结项)在首次计分后,又获更高一级奖励者,只补足差额。(4)多人参加的项目只计算本校教职工工作量,其分值按主持人和参与人分别计分,各占50%;课题组成员(取前5名,国家级重大合作项目取前7名)分属不同单位者,按其所占分值划拨到相应单位。3.教学管理工作量计算原则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只计算由教授主讲的一学期不少于36学时的理论课及系列专题报告。日常管理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依据日常教学工作组织落实情况及学校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情况进行分级考核。(三)计算办法院系教学业绩H1=(W1+W2+W3)/n其中,W1为理论教学工作量、W2为实践教学工作量、W3为教学研究工作量,n为本院系在编教职工人数。1.理论课教学工作量W1W1=niW11iW1i=Ti×iK其中W1i为某门课程工作量,iT为某门课程授课学时数,iK为某门课程授课班级规模系数。—8—K取值见下表(表内R为听课学生数):注:¢ù艺术类课程班级规模系数K=1;招生规模不足规定人数下限的专业,专业课阶段课程班级规模按专业招生规模;专业选修课程以选修课程实有人数(≥20人)为班级规模;¢ú建筑学类理论设计课程,班级规模系数K=0.06×班级学生人数;¢?经学校批准的教学改革班,试行期间班级规模系数K提高0.3;¢ü经院系负责人批准,教务处备案需配备辅导教师的课程,其辅导教师补贴教学工作量W补=0.15W1。2.实践教学工作量W2W2=W21+W22+W23其中W21为实习实训教学工作量,W22为实验教学工作量,W23为导师制培养工作量。1)实习实训教学工作量W21某实习实训教学工作=RZSR为某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学生人数;Z为该实实训教学环节实践周数;S为实践类型系数。S取值表:课程类型K备注体育30R0.2Ln1R≤30时K=1公修大学英语、外语类专业课程40R0.3Ln1R≤40时K=1文科类课程60R0.3Ln1R≤60时K=1理工类、医学类课程60R0.6Ln1—9—实践类型市区内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及文科类教学实践活动等外地认识实习、市区内生产实习等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外地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校内校外S值0.50.70.40.550.080.92)实验教学工作量W22某实验教学工作量=LXRX为某实验计划学时数;R为某个实验教学环节学生人数;L为该实验类型系数。L取值表:实验课类别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计算机上机实开放实验L值0.0400.0450.0200.0653)导师制培养工作量W23类别1—5年级导师工作量(每导师指导30名学生)医学七年制二级培养导师工作量(每导师指导2—3名学生)指导六年级指导七年级W23值20学生数×15学生数×403.教学研究工作量W3W3=(W31+W32+W33)/2其中W31为年成果分;W32为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分;W33为指导竞赛分—10—1)成果分W31核算成果分类分值教研论文核心期刊100一般30教改项目结项国家级200省部级50校级5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10000一等5000二等3000省部级特等1000一等500二等200校级特等100一等50二等20学校组织的其他各项活动一等奖20二等奖10三等奖5教材全国统编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定教材、全国优秀教材1000/部其他其他正式出版教材200/部—11—2)本科教学工程项目W32核算专业及课程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类属别分类分值第1年度第2年度第3年度专业、团队及实验中心类国家级500025002500省部级200010001000校级500250250课程类国家级300015001500省部级1000500500校级200100100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1000500500教学名师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类属别分类分值教学名师国家级2000省部级500校级100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家级150省部级80校级504)指导竞赛分W33核算成果分类分值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赛特等500一等300—12—成果分类分值二等100省部级大学生竞赛特等80一等40二等20(四)教学管理业绩H2=max(H21+H22+H23+H24,0)其中:H21为教授上课情况分;H22为日常管理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分;H23为学校安排的其他教学工作完成情况分;H24为教学事故处理情况分。H21=[教授为本科生上课门数/本院(系)教授人数-1]×J当教授上课人均不足一门时,J=5;当教授上课人均不少于一门时,J=0.5。H22、H23、H24取值见下表项目考核依据分值日常管理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H22学校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检查评价0—7分督导评价0—4分学生评教0—3分学校安排的其他教学工作H230—4分教学事故H24高校教学事故处理暂行规定一级-10×次数二级-3×次数三级-1×次数—13—(五)教学工作绩效M的计算Mi=H1+H2×H0/600(i为教学院系顺序号,下同)其中H0为全校教师平均教学工作量。最终量化得分为全校所有教学院系教学考核结果的比较分,最高100分,最低为60分。量化公式为:四、本办法由教务处解释。),,,min(),,,max(),,,min(4060212121nnniiMMMMMMMMMMX—14—附件2高校研究生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为充分调动教师从事研究生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研究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高校院系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院系研究生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一、研究生工作绩效考核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有利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原则。二、研究生工作绩效考核内容研究生教学绩效分为研究生教学计划内绩效,研究生教学计划外绩效,研究生教学管理绩效三部分,分别考核研究生教学业绩、研究生培养质量业绩、研究生管理业绩三方面内容。三、研究生工作绩效核算方法研究生工作业绩点H=W1+W2+W3,其中W1为研究生教学工作业绩点,W2为研究生培养质量业绩点,W3为研
本文标题:高校2015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4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