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一、科技研究者的基本素质•二、科技研究的一般程序•三、科技研究方向•四、科学问题•五、科研选题与科研课题一、科技研究者的基本素质•1、科技研究者及其分类•科技研究者:具有一定科技知识,运用一定的科技方法,以探索、认识和应用自然规律为根本任务的脑力劳动者。它是自然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者的简称。它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具有特殊作用的优秀分子。科技研究者及其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科技研究者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科学技术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三分法”),相应地可把科技研究者分为基础研究工作者、应用研究工作者和发展研究工作者(或开发研究工作者)。科技研究者及其分类•以研究自然界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为标准,它可分为天文学研究者、物理学研究者、化学研究者、生物学研究者、地质学研究者以及各种技术的发明者等。根据科研内部的分工,它可分为理论研究工作者、实验研究工作者、工程技术研究工作者。2、科技研究者的基本素质•狭义的素质是指遗传素质,具有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生理性先天特征。•先天的东西是可以经过后天的教育和训练以及自身实践、主观修养加以改造的。•从广义来讲,素质是一个具有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含义的综合范畴,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客观现实性和未来发展潜能状况。科技研究者的基本素质•根据工作性质和要求,科技研究者一般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德)、知识素质(学)、能力素质(才或能)、心理素质(心)、身体素质(体)等基本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首要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是核心素质,道德素质是必备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重要素质。科技研究者的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表现,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法纪观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科学道德,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等。•知识素质:不仅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精湛而广博的知识结构,广阔的视野等。科技研究者的基本素质•能力素质:从事科研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包括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奇特的想象力、实际的操作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能力、理论概括能力等。科技研究者的基本素质•心理素质:优良的心理品格,包括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创新意识、勤奋好学的实干精神、顽强的意志和进取心等。•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等。二、科技研究的一般程序•1、选题:确定科研方向,提出科学问题,并确定科研课题。•2、查阅科学资料,搜集科学事实:通过查阅文献、观察或实验获取。科技研究的一般程序•3、对科学事实进行理论加工,提出科学假说: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方法,进行科学抽象,提出科学假说。•4、验证科学假说:实践检验、逻辑证明。科技研究的一般程序•5、做出科学发现或建立科学理论体系:利用公理化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把确证的假说和先前的理论统一起来,形成比较严密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体系。•6、形成技术产品,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科技研究方向•1、科技研究方向:•科技研究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目标,它规定着这个时期内科技研究者研究的领域和内容。科技研究方向•科技研究方向与科技方法的关系:•科技研究方向制约着科技方法;•科技方法是实现科技研究方向的手段。科技研究方向•科技研究方向与科研课题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科技研究方向是确定科研课题的依据;科研课题是实现科技研究方向的具体步骤。•科技研究方向是统率全局的战略目标,科研课题是具体的研究题目和研究内容。科技研究方向•2、确定科技研究方向的客观依据:社会需要、科技发展需要、主客观条件。•科技本身发展的需要:重视研究科技的前沿、生长点、突破点、空白点、无人区等。科技研究方向•3、确定科技研究方向的一般程序•(1)调查现状:调查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发展状况。•(2)比较历史:全面搜集本学科历史文献资料,总结历史经验教训。•(3)预测未来:预测本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可能获得的成就,把握住“前沿”和“生长点”。科技研究方向•(4)系统综合:对社会需要、科学发展需要和主客观条件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综合平衡,提出具体方案。•(5)择优定向: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比较研究,选取最优方案,做出最后决定。四、科学问题•1、从提出问题到形成科学问题•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疑难求解的理想或期望与当前能力之间的差距。•科学问题: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2、科学问题的来源•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提出的途径:•(1)从新经验事实的解释中提出;•(2)从科技的空白区和结合部中提出;•(3)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冲突中提出;•(4)从相互并存的多种假说中提出;科学问题•(5)从科学理论内部中提出;•(6)从不同学科理论观点之间的矛盾中提出;•(7)从追求理论的普适性和逻辑的简单性中提出;•(8)从证实假说或事实的可靠性中提出;科学问题•(9)从某一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向其他领域移植中提出;•(10)从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推广和应用中提出;•(11)从社会需要与现行的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中提出。科学问题•3、从提出科学问题到形成科研课题•科学问题是科研课题的来源,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问题在这个时代里都成为科研课题。•由于客观物质条件、科学背景知识以及认识主体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只能从众多的科学问题中筛选出与其相适宜的科学问题作为科研课题。科学问题•科学学的奠基人、物理学家贝尔纳指出:“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五、科研选题与科研课题•1、科研课题•科技研究者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经过选择而确定下来的用科学术语表达的一个或一组科学问题。科研课题是对科学问题的选择和确定。•科研选题:确定研究对象和选择研究课题的全过程。科研选题与科研课题•2、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决定性环节。•(1)需要性原则(首要原则):要满足社会实践或科技自身发展的需要。科研选题与科研课题•(2)科学性原则:要有科学事实根据和科学理论依据。•(3)创造性原则:要求课题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突破性。•(4)可能性原则:课题有可能完成的主客观条件。科研选题与科研课题•3、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步骤):问题调研——课题选择——课题论证——课题确定(课题决策)。科研选题与科研课题•4、科研课题的论证•全面考察选题的基本原则,对科研课题进行可行性论证。•(1)目的性论证:论证课题的目的是否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需要。•(2)根据性论证:论证课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作为根据。科研选题与科研课题•(3)创造性论证:论证课题在理论和方法上是否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突破性。•(4)条件性论证:论证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5)实用性论证:论证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是否实用。科研选题与科研课题•5、科研课题的设计•科研课题的设计就是制定出完成课题的实施方案或具体计划。•课题设计包括:专业理论设计和实验设计。科研选题与科研课题•专业理论设计是整个课题设计的理论指导,是实现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关键。•实验设计是运用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在专业理论设计的基础上,保证研究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科研选题与科研课题•课题设计的原则与审定•课题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可重复性、经济性等原则。•课题设计的审定:同行专家评议和开题报告。科研选题与科研课题•同行专家评议:主要审查课题的内容和意义,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现有的实验条件,经济预算和效果预算,所需条件和现实可能性,课题设计的负责人和人员构成等。•开题报告是课题设计负责人向批准单位做出必要说明的一种公开形式。
本文标题: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2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