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九年级语文下册 26《庄子二则》呆若木鸡课件 (新版)语文版
在先秦诸子之中,庄子的生活经历可谓是贫穷加上平淡,造就里他的自然、无为的哲学理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庄子的《混沌之死》,了解了他清淡无为,尊重生命自然状态的态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呆若木鸡》的寓言故事。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战国中期宋国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漆园吏,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誉为得老子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给下列红体字注音渻鸡已乎恃无敢应shěngshìyǐyìng解释下列红色字体的的词语鸡已乎恃气犹应响影疾视无变德全反走(一)结构分析《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一步步发展——斗鸡的变化过程。第三部分(第6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呆若木鸡,不战而屈人之兵。(二)课文翻译纪渻子为周宣王驯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还虚浮骄矜,自大得不得了。”又过了10天,王又来问,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它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又过了10天,周宣王又来问,纪渻子说:“还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来问,这回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在它面前打鸣,它也无动于衷,看上去呆头呆脑,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看见它掉头就跑。”(三)《呆若木鸡》如何理解?庄子在该文中表现的根本思想与《浑沌之死》一样,都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这些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批判的,也是积极的;同时我们又从文中体味到: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便能百战不殆。由此可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人们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1、纪渻子对斗鸡的观察分为哪几个阶段?2、纪渻子通过对斗鸡的观察训练,认为“几矣”,文中反映出“几矣”原因的句子应是哪句?3、纪渻子养的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4、文中的“德全”你如何理解?5、你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第一阶段:方虚骄而恃气。第二阶段:犹应响影。第三阶段:犹疾视而盛气。第四阶段: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德全”德才兼备精神凝寂聚精会神修炼成性A、为人要去掉骄傲盛气,扎扎实实修养自身。B、遇事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欲速则不达,勿急于求成。C、做任何事情都要全身贯注,专心致志,精神要达到最高境界。D、强调人的精神因素,精神因素是人的诸多因素中的首要因素。(一)写作特点分析:(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要把骄傲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2)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庄子的很多寓言以他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写的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呆若木鸡》在写法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二)揭示强调寓意:《呆若木鸡》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训练斗鸡,比喻只有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方为竞争中“上之上者”,方能在竞争中战无不胜的道理。呆若木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养斗鸡斗鸡的变化过程呆若木鸡虚骄恃气犹应响影疾视盛气已无变矣改编课本剧,并演一演。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下册 26《庄子二则》呆若木鸡课件 (新版)语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2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