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1章企业与现代企业管理(精)
企业管理第1章企业与现代企业管理[学习要点]掌握企业的概念与特征;理解企业的分类;了解企业管理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第一节企业的含义与特征一、企业的含义与分类(一)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赢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1、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企业是实行自主决策的社会经济组织3、企业必须自我承担风险4、企业是一个营利性组织•马克思认为劳动协作是古典企业产生的原因,协作比个体生产更具优越性。–协作可以提高生产力和节约生产成本。•科斯的交易费用论解释了企业产生和扩张的原因。–市场和企业是职能相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机制,两者都具有成本。当一笔交易的行政协调成本低于市场机制成本时,企业就会替代市场。(二)企业的分类1、按企业所从在的经济部门划分(1)生产型企业–主要从事产品制造的工业、农业和建筑企业。(2)流通型企业–主要是交通运输、邮政电信、贸易型企业。(3)服务型企业–提供服务的企业,如金融、咨询、餐饮、旅游等。2、按企业生产要素的比重划分(1)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装备程度较低,用人较多,产品成本中劳动消耗较大的企业。(2)资本密集型企业–所需投资较多,技术装备程度较高,用人较少的企业。(3)知识密集型企业–指综合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的企业。3、按企业的法律形式划分(1)个人独资企业–由个人出资兴办并进行经营管理的企业。(2)合伙企业–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约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企业。(3)公司制企业–由众多投资者出资,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法人的概念–法人,是指具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组织。–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公司制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正式在国家有关部门注册备案,完成登记手续。–有专门的名称、固定工作地点和组织章程。–具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财产,实行独立核算。–能独立对外。•公司制企业的一般特征–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公司是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公司是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经济组织。–公司必须依照法律规定注册登记,受法律的规范和保护。–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出资人以出资额为限对企业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公司制企业的形式–无限公司:两个以上股东出资设立,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两合公司:由一名以上无限责任股东和一名以上有限责任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有限责任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由一定数量的股东(我国规定为2~50人)出资设立,各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由一定数量(我国规定5个)以上的股东出资设立,注册资产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公司治理结构–又称法人治理结构。一方面是指公司的机构设置,另一方面是指这些机构的运作规则。公司的治理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公司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总经理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班子职工监事会4、按企业财产所有制的性质划分(1)国有企业–全部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全体劳动者所有,或归代表全体劳动者利益的国家所有。(2)集体所有制企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一定范围内的劳动者所有。(3)私营企业–企业的全部资产归私人所有。(4)混合所有制企业–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所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业。5、按企业规模的不同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二、企业的特征1、企业的基本特征(1)企业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经济基本单位。(2)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3)企业是以法人对应于企业的经济特征的。2、现代企业的新特征(1)现代企业以社会生产力为基础,在经济、技术等各环节与外部有着密切的联系。(2)现代工矿企业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并将现代科学知识系统地应用于生产。(3)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4)现代企业内部分工精细,协作密切、计划严谨。第二节现代企业管理一、现代企业管理的含义(一)管理的含义•管理是人的一种活动,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的活动,要实现这一目的,主体就需采用一定方式、方法影响客体,使其朝着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向发展。•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主体、客体、方式和目的。(二)企业管理的含义•企业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的特性及其生产经营规律,按照市场反映出来的社会需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种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以实现企业预定目标的过程。1、企业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包括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2、企业管理的客体–即企业管理的对象,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人、财、物、信息等要素的合理使用。3、企业管理的方式–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职能进行。4、企业管理的目的–合理利用各种要素实现企业预定目标的过程。(三)现代企业管理的含义•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即现代化大生产和从事大规模产销活动的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制度即公司制度,是一种更适合现代化大生产方式,更有利于企业资源有效整合的制度形式。•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法人财产权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基本特征,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的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化大生产方式是指以大规模分工协作为基础的机器生产的组织方式。这是最先进、最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方式有助于企业的大规模发展,有助于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大规模产销活动是指:其一对某种产品的生产不限于单一的工厂,而在一个企业内开设多家工厂来生产该产品;其二是对一种产品的经营,不只限于生产过程,而是产、供、销整个过程;其三是一个企业不仅经营一种产品,还同时生产销售若干产品。二、企业管理的性质1、企业管理的二重性(1)企业管理的自然属性–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即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2)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企业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即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2、企业管理二重性理论的意义(1)要全面认识企业管理的任务和作用。既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又要努力改善生产关系,两者不可偏废。(2)要全面认识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管理人员既应具备组织生产力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又应具备处理人际关系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知识和能力。(3)要全面认识国外的管理理论和经验。三、现代企业管理的任务和内容(一)企业管理的任务1、发展壮大自己2、承担社会责任3、培养一支良好的职工队伍(二)企业管理的内容1、不同层次的管理(1)经营战略、决策与计划管理(高层管理)(2)专业管理(中层管理)(3)作业管理(基层管理)2、专业管理–技术开发管理、生产管理、物资供应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第三节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历史沿革一、管理理论的萌芽(一)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移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二)萨伊的生产四要素理论•萨伊是第一个明确地把管理作为同土地、劳动、资本相提并论的理论工作者。(三)欧文的人事管理•欧文十分重视人的因素在工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对活的机器--人的福利的关心至少应同对无生命的机器的关心一样多。欧文因此被誉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二、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可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1、泰罗与科学管理•泰罗的代表著作有:《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其中《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作为管理学科诞生的标志。2、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用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3)劳资合作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科学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工作定额–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科学的工人选择、培训制度–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二)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的创立几乎是与科学管理理论同时创立,但与科学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车间管理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同,组织管理理论则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1、法约尔和一般管理•法约尔一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于1916年出版的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之中。他的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企业的六种经营活动和管理的五项职能•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存在六种基本活动,即技术活动、商业会计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和管理活动。管理只是六种经营活动中的一种。•管理活动是区别于其他五项经营活动的重要活动,其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这一职能思想成为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2)管理者的六种能力•法约尔认为成功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与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所不同的能力,即职业管理能力,它包括六个方面:身体、智力、品质、一般文化、专业知识和经验。(3)管理的十四条原则•法约尔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归纳出14条管理原则,如分工、权力与责任及纪律等。(4)管理教育的必要性•法约尔开创了提倡管理教育的先河,认为人的管理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来传授,通过学习来获得的,是可以先在学校里学习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先知后验、先学后予。2、韦伯与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在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韦伯所提出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该种组织形式适用于各种行政管理和各种大型组织。三、行为科学理论(一)行为科学诞生•1933年,梅奥总结霍桑实验的结果,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具体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在于提高工作士气。4、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协作精神,即工作士气。(二)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1、马斯洛与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级,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2、赫茨伯格与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提出了影响人们行为的两大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的外部因素有关,激励因素则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有关。3、麦格雷戈与X理论、Y理论•X理论的观点综合起来说,是“人之初,性本恶”。•Y理论与X理论相反,其观点综合起来说,是:“人之初,性本善”。四、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主导思想是使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和管理手段,合理组织生产力,而较少的行为因素。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运筹学管理实践(二)系统分析(三)决策科学化五、管理理论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了一些体现时代特征的企业管理理论,主要有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和核心能力理论等。(一)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与传统组织有明显的区别(二)精益思想•所谓精益思想,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无价值活动,不断完善,达到尽善
本文标题:第1章企业与现代企业管理(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1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