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No.24September2006Page1【本期內容】南開要聞1◆與申泮文校友討論戰時南開中學校史百年校史4◆對申泮文學長「辦學聯合體的軟體硬體說」的異議6◆我們對天津南開中學復校備案申請呈文的解讀7◆從新發現的兩種文件說起-李真12◆西南聯合大學與戰時重慶南開中學-申泮文15◆台灣中天電視台8/16起播《張伯苓》南開之聲15◆扶杖粵桂遊-鮮繼平、徐在庸18◆我的健康道路-楊維揚21◆追悼鄧允曾-何伯平21◆觀劇有感-嚴仁悰22◆難忘的阮北英老師、難忘的南開合唱團-郝天護特稿轉載22◆今天這一課:品格-龍應台24◆扁病假出國呂暫代蘇掌兩岸-王作榮兩岸點滴24◆青藏鐵路和台灣高鐵25◆西藏水救旱中國民間倡議打動中南海26◆全民倒扁才是歷史資產26◆台灣不能比爛!保健小常識27◆柏金森氏症也有治癒的案例-何伯平27◆深層腦部刺激術-何伯平提供林同墉整理27級友書信交流29◆收支報告南開校友回憶32◆我的海員生涯(一)-何伯平36編後語出刊日期:2006年9月1日通訊地址:NorthAmericaNankai1948AlumniAssociation928FranklinStreet#522Oakland,CA94607電話:(510)465-2606‧傳真:(510)465-6158網站:‧(中國)電郵:hengstao@gmail.com‧hstao@hotmail.com主編:陶恒生NankaiNewsletter南開中學一九四八級北美校友會出版‧PublishedbyNorthAmericaNankai1948AlumniAssociation‧No.24‧September2006北京南開校友會重慶南開中學校友分會代表赴天津與申泮文校友討論戰時南開中學校史不同意所謂「西遷」「聯合辦學體」等謬論北京校友會重慶南開中學校友分會應南開大學申泮文學長之邀,在南開校友總會的協助下,派劉永培(48級)、李真(48級)、鄭鴻模(50級)、王(51級)四位校友為代表,於6月1日赴天津,就重慶南開中學抗戰時期的校史問題,同申學長進行小範圍的座談交流。參加座談會的還有:南開校友總會的李萬華、張書儉、天津南開中學校友會理事長紀文郁、校友張國賢、在津重慶南開校友叢林。座談中,申學長除重申他在《張伯苓的教育風采》書和《昆明西南聯大和戰時重慶南開中學》文中,「南渝是天津南開中學校分校」、「南渝是南開中學的轉進根據地」、「重慶南開中學是重慶南渝中學和天津南開中學和南開女中三校在戰時的辦學聯合體」等觀點之外,又提出一個新的看法,即「戰時的重慶南開中學,是由南渝提供辦學硬體(教學設施),而由天津南開中學及女中兩校提供軟體(辦學方針和教育理念、管理經驗等)的辦學聯合體」。北京代表表示不能同意。北京代表赴天津前,針對申學長《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和戰時重慶南開中學》一文進行研究,擬就《就重慶南開中學校史與申泮文學長商榷》一文,作為討論的基本依據。全文如下:今年十月,申泮文學長託天津叢林校友給北京南開校友會重慶南開中學校友分會轉來題為《昆明西南聯合大學與戰時南開中學》一文,文中重提「分校」、「轉進根據地」、「聯合辦學體」等說法,要求與我們交換意見。我們仔細研讀了申老學長的大作後感到,申老學長對重慶的南渝中學知之甚少,而臆測頗多,甚至將改名後的重慶南開中學與西南聯大對比,大大偏離歷史的真實。因此,我們將就南渝中學是一個什麼樣的學校,其創建過程和規模,為什麼要改名,而且只能以改名來敍述歷史真實,以及我們對此的看法。自1932年天津南開學校的大、中、小學和研究所等五個部分創建完成後,張伯苓校長就開始為推廣南開事業而努力。根據1937年1月張校長題為《我們要振作起來》的講話(在天津校友會上發表之文獻)和1936年在重慶南渝中學開學時發表的《四川重慶私No.24Page2立南渝中學成立紀事》一文的敘述,歸納如下:1.重慶南渝中學是張伯苓校長推廣南開事業的意願,與四川省和重慶市政府以及民間辦學意願相結合的產物。啟動資金是張校長籌集的(約15萬元),後繼建校資金則主要由四川省和重慶市政府和民間各界共同籌集。張伯苓按照南開的辦學方針和教育理念,創建了這所現代化(就當時而言)的、男女學生合校、寄宿式、全日制的完全中學。1936年11月成立了獨立的重慶私立南渝中學董事會,成員9人:董事長吳達銓和張群為南京政府要員,南京政府行政院為南渝建校撥付建設費5萬元。其餘7人分別為四川及重慶的政界和工商界人士盧作孚(重慶實業家,民生公司董事長,時任四川省建設廳長)、劉航琛(金融實業家,時任省財政廳長,經省政府主席劉湘同意,為南渝撥付5萬元建設費)、吳受彤(重慶銀行公會主席,南渝女生部教學樓的捐贈人)、康心如(美豐銀行行長,忠恕圖書館捐贈人)、胡子昂(重慶實業家,華西公司董事長,在南渝建校過程中華西公司多方協助,並承擔校舍營建)、胡仲實(胡子昂之子,天津南開校友)和何北衡(時任四川省公安廳長)。董事會中沒有任何天津南開董事會的成員。重慶和天津兩個董事會是相互獨立的,沒有任何隸屬關係。2.南渝中學的規模及建設過程根據1936年的規劃,南渝中學是一所可容納住校學生1300人的、男女分部的、完全制中學校。建校當年招收學生200餘人,計劃第二年招收600人,第三年達1000人,第四年達到1300人。1935年11月張校長「為謀南開事業推廣計,並為謀教育工作不為時局變化而中斷計」,首次入川考察教育,得到重慶和成都的南開校友及四川各界有識之士的熱烈歡迎和支持,商定在重慶創辦南渝中學。張校長已籌得建校資金15萬元。12月張校長返津後,於次年2月指派南開學校中學部主任喻傳鑑偕嚴伯符、宋摯民赴渝籌備建校事宜。4月末,在南開校友胡仲實等及社會各方的贊助下,在沙坪壩以2.8萬元購地300餘畝作為校址。由嚴、宋二人留渝負責校舍設計和營造工作,喻主任於5月初返天津。在華西公司的協助下,該年5月初破土動工,經3個半月緊張施工,於8月底完成第一期工程,計兩層教學樓和宿舍樓各一座,食堂一座,禮堂兼風雨操場一座,教職員宿舍平房七座,耗資13萬元。6月中旬,張校長得知校舍可於8月如期完工,遂開始聘請教員,計劃招生及內部組織事宜。指派喻傳鑑兼任南渝中學主任,韓叔信為副主任,綜理南渝教學及事務。6月30日,韓率領教職員14人由天津出發,7月12日抵渝,立即開始籌備在成都和重慶兩地招生事宜。8月中旬共錄取初一三個班、初二一個班及高一兩個班,共計220餘人。9月7日,喻主任抵渝,9月10日,南渝中學正式開學,次日上課。當時學校教員共11人,8人係南開舊人或在他校任職有年的人員,3人係新聘的南開大學畢業生,皆係專任。職員一部份由天津舊人中調用。同年11月,張校長第二次入川,籌組了南渝中學的董事會。在1936年12月南渝中學第一次董事會上,計劃1937年招收初一三個班,初二一個班,高一兩個班,女生部開始招生,招收高一一個班,在原有220人的基礎上,增加310人,共計530人。學校並籌得第二期工程款近20萬元,其中省財政廳5萬元(劉湘同意捐贈),天津陳芝琴出資建科學館(芝琴館),吳受彤出資建女生部樓(受彤樓),康心如出資建忠恕圖書館。南渝中學的主要教學設施的經費大體落實,隨即開始第二期工程建設。1938年4月,張校長在致中國文化教育基金會的信函(見《張伯苓在重慶》第30頁)中稱:「自全面抗戰開始,戰區學校相繼停課,戰區學生紛請入學。南渝為救濟失學青年,不得不增加班次,擴充學額。現時全校學生已驟增至九百人……」學校也加緊第三期工程建設,至1938年秋全部建設完成。學校完成的設施主要有:範孫樓(高中部及校部辦公室)、芝琴館(科學館及初中部)、受彤樓(女中部)、忠恕圖書館、大禮堂、男生宿舍三棟、男生高初中食堂各一棟、盥洗室一棟、女生宿舍及食堂、校醫院、音樂教室、勞作教室、津南村教職工宿舍區、400米標準跑道帶石材多層看臺運動場一座,及其他球類運動場若干,耗資共達40餘萬元。1938年秋,全校共設32個班,住校學生達1454人。其中:女生部,初中5個班237人,高中6個班241人,共478人。男生部:初中10個班463人,高中11個班513人,共976人。學生籍貫如下:四川497人,江蘇172人,浙江131人,其他如湖北、河北、山東、安徽、江西諸省,多者百餘人,少則三四十人。東北四省及蒙古等處,來者亦有30餘人(見南渝中學第三次董事會會議記錄)。可以說,抗戰促使南渝中學提前達到建校規模並有所超過。學生除川籍者外,以長江中下游來的「下江人」居多,即使將河北省籍者都視為天津南開來的,也不過百餘人。***No.24Page3通過上述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南渝中學不是天津南開中學的「分校」。這一方面是因為當時國民政府教育部明令規定,「私立學校不准設立分校」。另一方面,南渝中學的董事會是完全獨立的,它並不隸屬於天津南開的董事會,儘管建校初期張校長投入了天津南開大學的節餘資金約6萬元。南渝中學又理應成為南開系列學校之一。這是因為張伯苓校長創辦的南渝中學,與南開學校的辦學理念相同、辦學方針相同、校訓相同;南開學校確又在資金、人力上給予了支援。所以說,南渝中學應該是南開系列學校中與天津男中、女中相互獨立並列的兄弟學校。在法律上,重慶南渝中學與天津南開中學是相互完全獨立的兩個學校,完全沒有相互隸屬的關係,張校長更不會認為南渝是他的私産,因此,即使是在全面抗戰以後,天津南開中學部分師生相率南下輾轉來渝,得以照常工作、繼續求學,那也只能是到南渝來參加工作和轉學到南渝來繼續求學。根據上文的統計,來渝學習的天津南開中學學生不過百餘人。不經過南渝董事會的同意,南渝中學的性質是不能因此而有任何改變的。天津南開中學和南開女中被日寇毀佔後,並沒有組織過「遷校」,而是停辦。大部分教師被遣散,學生則發給肄業證明書(見天津張國賢校友撰文)。喻主任在《慘痛的回憶》一文中隻字未提及組織遷校。張校長在《四十年南開的回顧》一文中明確談及南開大學的西遷和合併,卻隻字未提及所謂「津校西遷重慶」。他認為天津南開中學和南開女中均已不存在。文中甚至明確指出,惟因有南渝,才使南開團體得以維持不散。他還認為,是改名後的南開中學繼續南開生命,並且駁斥社會一部分人士,輒以為重慶南開學校,係於津變後而遷川者的錯誤說法。因此,所謂「轉進根據地」的說法是沒有任何根據的。關於南渝中學改名為南開學校是否就成為「津渝三校辦學聯合體」?津校被毀已不存在,而南開的事業、南開精神將如何傳承和發展?由於南渝中學是南開系列學校之一,與南開學校存在著特別的親緣關係,因此南渝中學改名為重慶南開中學,不但可能,而且是當時形勢所必須,是對日寇妄圖一舉徹底摧毀南開學校的罪惡意圖的強有力的回答。南開校友總會將南渝改名為南開的建議信提出的四條理由如下:(1)使南渝中學名副其實地合法地成為南開學校的生命載體。建議書說:「校長創立南渝之始,原欲分播我南開精神於中國西部」。「今我南開在天津之軀殼,被敵人摧毀矣!我南開在重慶之軀殼,正須發揚光而大之」。「由南渝更名為南開,既存我南開軀殼之名,復副我南開精神之實」,以寄託南開精神。(2)承續嚴範孫先生及張校長締造的南開復興民族之精神。(3)集中全部人力財力發展南渝作為異日光復母校之先聲。(4)改變南開校友總會因津校被毀已無畢業學生,「致令校友發生繼起無人之感」和「南渝校友欲在社會上建立信用非十年二十年不為功」的兩難局面,「兩校校友合為一體,服務社會,效忠國家,共同為我國家民族作復興之工作」。建議書「謹請校長俯准採納,提請董事會議決,迅速將南渝中學更名為南開學校」。1938年9月25日召開的南渝中學校董會第三次會議討論了《南開校友建議更名案》。喻主任介紹了更名案提出的四點理由後,張校長做報告。《記錄》中記錄全文如下:校長報告──先述南開學校成立經過,次謂本校創辦之初,原擬定名為重慶南開中學,因按部章,私立學校不准設立分校,始定名為南渝中學。抗戰軍興南開被敵摧毀。蔣先生曾云「有中國即有南開」,戰後固可恢復南開固有規模,惟抗戰已成長期,雖最後
本文标题:本期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