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作者:郝春燕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参考文献(41条)1.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电子商务和发展报告2003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3.黄衍电国际税收概论4.外资企业所得税法5.电子商务和加拿大的税收征管20036.全球电子商务对税收政策的影响19967.全球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框架19968.洛克·希内肯斯为21世纪国际电子商务的来源地国征税寻找管辖权依据20019.全球电子商务对税收政策的影响199710.电子商务的税收框架条件199811.萧明同电子商务征税主张的国际比较--从美国免税区主张处处碰壁说起[期刊论文]-税务研究2001(1)12.赵立平电子商务基础200113.关于全球电子商务的宣言199814.廖益新跨国电子商务的国际税收法律问题及中国的对策1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16.张润彤.王力波电子商务基础教程17.刘军21世纪电子商务与税收18.王国华.张平国电子商务中的税收问题及其对策构想2000(06)19.陈波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国际税收管辖权冲突及其对策2003(12)20.苏惠香论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税收问题2003(01)21.贾琨建立适应电子商务的税收体系2003(02)22.杨林岩我国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研究2003(03)23.王悦电子商务带来的课税问题及相关对策2003(04)24.姚国章电子税务:互联网提升税收征管2003(05)25.刘武朝电子商务税法原则探析2003(05)26.梁学平.李平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税收利益的分配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当代财经2003(1)27.林汉隽电子商务下的增值税课税[期刊论文]-税务研究2003(8)28.高丽君.刘宏电子商务对税收的挑战及对策[期刊论文]-税收与企业2003(11)29.范年茂.郭冰电子商务对税务稽查的挑战[期刊论文]-税收与企业2003(8)30.赵宪武.龚巧茹.李湘纯我国电子商务的逃税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税收与企业2003(7)31.莫东艳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03(08)32.马丽华电子商务对现行税收的挑战及对策2000(03)33.彭碧荣浅析电子商务下东西方税收政策的差异2003(03)34.张晓华.孙民.姜国君.王中亮电子商务时代税收征管体系的创新[期刊论文]-涉外税务2003(1)35.易敬源电子商务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及对策2003(12)36.杜枢电子商务与国际课税[期刊论文]-税务与经济2003(4)37.张书瑶谈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冲击2003(06)38.王翠电子商务给税收征管带来的新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税务与经济2003(6)39.任丹丽从几类中介主体探讨电子商务税收的出路问题2003(08)40.曾小平.王韬电子商务征税的短期完全静态博弈模型[期刊论文]-税务与经济2003(1)41.陈波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国际税收管辖权冲突及其对策2003(12)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华黎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思考-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4)电子商务的虚拟性、无形性和无地域性,造成经营所得来源地和课税对象的识别模糊,加大税务检查和征管难度.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政策的取向应为:完善现行税法,补充电子商务税收条款,健全税收征管制度,加大网上交易管理.2.期刊论文张蹇.ZHANGJian论WTO条件下我国反国际避税制度的建立-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11(1)各国的税法和税收制度很难在内容和标准上达到完全一致,从而使跨国纳税人在纳税方面有机可乘.跨国纳税人主要利用转让定价、国际避税地、滥用国际税收协定、资本弱化以及电子商务等方式进行国际避税.国际避税行为由于其手段的外表合法性,因而在国际经贸活动中日益猖獗,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了严重的损失.随着来我国投资的外资越来越多,国际避税问题在我国也变得日益严重.如何防范国际避税,更好地维护我国的财政税收,稳定市场秩序,成为我国税法改革的重要内容.3.学位论文朱习华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立法研究2006电子商务的出现,对现有的金融、税收、法律等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给税收征管法的各项制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税务征收中所出现问题的对策,大部分国家都提出了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很多已经进入电子商务税收立法研究阶段。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还没有实际规制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法律规范。根据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笔者认为我国暂时还没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可以先对现行税收征管法进行立法完善,把电子商务涵盖进去,确立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的具体原则,并填补一些相关的制度空白,使税收征管法能够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当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进行专门立法。本文从税法的角度对电子商务给税收征管法带来的各种法律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指出传统税收征管制度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局限性,比较分析国际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对策研究成果,通过对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立法问题进行理论和现实可行性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立法的基本原则和构想。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的制定,体现了电子商务的可税性,贯彻了税收法定、税收公平、税收中性等税法基本原则,对于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创造一个公平、稳定的经济贸易环境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税收主权和税收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审慎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税收政策,完善现行税收征管法,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税收环境,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的税收主权和税收利益。4.期刊论文张蹇.ZhangJianWTO条件下建立健全我国的反国际避税制度-新疆财经2009,(1)各国的税法和税收制度很难在内容和标准上达到完全一致,从而使跨国纳税人在纳税方面有机可乘.跨国纳税人主要利用转让定价、国际避税地、滥用国际税收协定、资本弱化以及电子商务等方式进行国际避税.国际避税行为由于其手段的外表合法性,因而在国际经贸活动中日益猖獗,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了严重损失.随着来我国投资的外资越来越多,国际避税问题在我国也变得日益严重.如何防范国际避税,更好地维护我国的财政税收,稳定市场秩序,就成为我国税法改革的重要内容.5.期刊论文上海信息港力创世界之最-电子商务世界2001,(2)早在1994年,上海就提出了信息港的概念,并形成了上海开创城市信息化的跨世纪行动计划.1996年,上海信息港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上海信息港基本框架1520工程基本建成,即一个网络平台(ATM宽带信息主干网络)、5项骨干工程(上海信息交互网、上海国际经贸电子数据交换网、上海社会保障网、上海社区服务网、上海金卡与收款系统)以及行政决策服务、城市规划、财政税收等20个重点信息应用系统项目.6.期刊论文李石.张钰商业信息网站的知识管理战略-经济论坛2004,(23)一、商业信息网站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商业信息网站,专指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企业用户(以集团用户为主)有偿提供商业经济资讯的信息服务商,主要业务包括提供宏观经济走势、行业资讯、最新市场行情、文献资料检索、从事信息咨询和电子商务等活动,涉及财政、税收、贸易等领域.中国的商业信息网站孕育于互联网兴起时,脱胎于ISP(网络服务提供商),逐步演化成一类垂直发展的ICP(网络内容服务商).按信息产品与服务形式划分,商业信息网站大致有两类:一是信息内容型.二是电子商务型.7.会议论文李晶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200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飞速发展,正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亦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信息产业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产业,也是需要财政、税收等进行资源调配的产业。在今后5~10年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战略机遇期,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积极促进作用,大力扶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鼓励技术创新,推进政务领域信息化建设,在新一轮的税制调整中充分关注有关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切实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产业的发展进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良好的信息网络服务与技术装备支撑。8.学位论文贾敏敏反企业所得税避税的立法研究2006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得税的避税问题越来越严重。该现象的日益增多不仅造成了我国财政税收的大量流失,而且违背了税负公平的原则,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何完善税法,堵塞漏洞,有效规制企业所得税避税,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的第一部分集中论述了避税的基本问题。各国税法对避税没有明确的法律意义上的定义,但是综观各国的立法取向,都对这种利用法律漏洞规避税法适用的行为给予了否定性评价,并运用了法律加以调整。本文试图以行为方式是否合理,行为结果是导致国家税收落空还是取得国家明示或默示让与的税收利益为标准对避税进行界定,将避税定义为纳税人有意识地利用税法的漏洞或税制上的差异,以合法的形式减少或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学理界和实务界对避税法律性质的认识尚未统一,存在违法说、合法说、脱法说三种不同的学说。从法理学角度分析,避税具有实质违法性,应当采取立法手段加以规制。本文还将权利不得滥用原则,量能课税的税收公平原则,实质课税原则以及税收效率原则等税收原则细化到规制避税的领域,从而为制裁企业所得的税收规避行为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此外,还在分析避税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反避税的必要性。本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国际反避税立法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对各国反避税立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考察世界各国的法律,规制企业所得税避税的方式有单边立法规制与国际协调规制两种,前者关注的是税制体系的完善和纳税人义务的强化,后者注重的是国际反避税合作。有些国家的立法甚至还设置了反避税的一般条款来克服个别条款的滞后性和无序性。一套完备的规制企业所得税避税的税制体系,应当包括转让定价税制、避税地对策税制、资本弱化税制以及防止滥用税收协定的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不少国家都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反避税法律体系,各种反避税措施已经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本文的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我国规制企业所得税避税的法律实践。首先分析了企业避税的主观动机和客观原因。资本的逐利性是企业避税的根本原因。税收法律的不完善,税务机关的执法不力,税收待遇的差异性,投资环境的不健全以及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避税新环境是造成企业所得税避税的客观原因。我国在转让定价税制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转让定价税制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但是反避税立法从整体上看还很不完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反思我国规制企业所得税避税的立法现状,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避税基本问题的立法空白,造成了将避税与偷税、节税相混同的错误观念;规制体系的立法层级较低,有关反避税的规定绝大部分是规章或税务机关的内部规范性文件,若以此来约束纳税人,必然会引发争议,不仅有损于税务机关的权威,而且有悖于依法治税的原则;我国现阶段的反避税立法主要侧重于规制外资企业所得税的避税,国内企业的税收规避问题还未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缺乏全面规制的措施;转让定价税制在关联企业的认定、无形资产和劳务的提供、预约定价制度的应用以及反避税的处罚等方面还存在缺陷,需要加以弥补;企业纳税人通过滥用税收优惠政策,达到避税目的,因此有必要调整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征管体系不健全,难以对企业避税实行有效监管。以上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反避税立法的进程。本文的第四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主要提出了反企业所得税避税的立法对策,建议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制度,设立体现实质课税的一般反避税条款,制定反避税的单行法规,明确避税的基本问题,赋予税务机关与相关职能部门反避税的权力与责任,明确纳税人与避税相关人的义务与责任,加重对避税人的处罚力度。在转让定价税制的完善方面,需要进一步加深对可比性的认识,补充规定转让定价的调整原则,对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进行必要的取舍,对预约定价制度进行适当的改进。目前
本文标题: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