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七年级书法第一课ppt
中国书法艺术简介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提高书写技能;提高书法审美眼光;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唯有中国书法,具有最悠久的历史,传播得最为广泛,同民族文化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是玄妙而艰深的。写汉字容易,真的走进书法艺术境界的书法家并不是很多。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汉字为什么会成为一门艺术?1、书法的对象是汉字,汉字的艺术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象形性,汉字的象形性质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展示想象和张扬个性的表现天地。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的书法,在抽象的东西中带有形象的成分,也就是成为艺术性的基础。”(2)、字体、书体的丰富性。整个文字系统总想看有甲骨文、金文、篆书和楷书,一个字在各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写法。横向看,在同一时期,由于地域辽阔,有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书风”。(3)、点画形式的多变性。隶书和楷书的点画形式非常丰富。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书法的起源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常受到当时的政治及社会情况影响。如魏晋南北朝时局纷乱,玄学兴起,士大夫崇尚自然,力求摆脱两汉儒家礼法的束缚,因此在艺术上有了大胆想像的空间,所以产生了如王羲之的大书法家;又如在文治武功强盛的唐代,书法列入科举项目。千年後,当我们欣赏唐代作品时,仍感受到长安的鼎盛文风。中国知识分子也常以书法来表达个人的思想与气节情操。一、甲骨文刻在甲骨或兽骨上的契刻文字。所谓“甲”指乌龟的背甲或腹甲,以腹甲为主;所谓“骨”是指牛、猪、鹿、人的骨头,其中大量的是牛的肩胛骨。发现历程:1899年,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的价值,并断定为古代文字。(胡厚宣著《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1903年,刘鹗《铁云藏龟》,明确提出:甲骨片上所刻的文字是“殷代人的刀笔文字”。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至今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甲骨学。甲骨文是当时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俗体字,而金文大体上可以看作当时的正体字。正体就是在比较郑重的场合下使用的正规字体,俗体就是日常使用的比较简便的字体。甲骨文甲骨文选字渔壶爲象龟甲骨文书法艺术郭沫若先生在《殷契萃编》中感叹说:甲骨文书法“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凡此均非精于其技者绝不能为,技欲其精,则练之需熟,今世用笔墨者犹然,何况用刀骨耶?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书法。而书之契刻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思考:商代除了甲骨文、金文,之前还有更早的汉字吗?《尚书》:“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晚清四大国宝“晚清四大国宝”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都是清代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青铜器。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二、金文金文为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书体由甲骨文演变而成(有待商榷),因多铸或刻在钟、鼎之类的器皿上,故称金文,又称钟鼎文。分阴文和阳文,但阳文极少。朱为弼临金文黄宾虹吴大澂临金文三、石鼓文“石刻之祖”,最早的石刻文字。呈鼓形,共十鼓,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内容记述秦国君游猎,又称“猎碣”。相关评价:唐窦臮:籀之状也,若生动而神凭,通自然而无涯。远则虹绅结络,迩则琼树离披。(《述书赋》)清康有为:钟鼎及籀字,皆在方长之间,形体或正或斜,各尽物形,奇古生动。章法亦复落落,若星辰丽天,皆有奇致。(《广艺舟双楫》)清康有为:若石鼓文则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采。体稍方扁,统观虫籀,气体相近。石鼓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广艺舟双楫》)吴昌硕临石鼓文四、小篆以《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刻石》最为著名。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字是逐渐演变为小篆的,小篆跟统一前的秦国文字并不是截然分明的界限。秦统一全国后,小篆并没有真正实行下去(见下图)。到了汉代,篆书被隶书取代。《青川木牍》到《天水放马滩秦简》到《云梦睡虎地秦简》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他的作品美妙绝伦,无雷同乏味之嫌。中国书艺在他笔下成就最高个人顶峰,其后各代大家只是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或意或法、或韵或势,局部过之者不乏其人,整体而论,无出其右。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颜真卿(709~785)唐代书法家。(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书史亦称颜鲁公。为人刚直不阿。唐代书法革新家,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从王羲之、王献之等人,融汇贯通,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人称“颜体”。其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练浑厚之势。代表作品有:墨迹《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祭侄季明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传世,碑刻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等。欧阳修柳公权赵孟頫柳公权赵孟頫字的构成字的构成:汉字的构成方式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现在通行的汉字绝大部分是用形声法构成的,即形旁加声旁的方式,形旁表示意义或意义类属,声旁表示字的读音。用形声法造的字使汉字突破了纯表意文字,向表音化迈进了一大步。形声字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就叫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组合的方式有六种:左形右声,例:哈、铜、抬。右形左声,例:鸦、功、战。上形下声,例:露、芬、笠。下形上声,例:忠、犁、垄。外形内声,例:园、匣、府。内形外声,例:闷、辩、闻。书写工具硬笔书写方便,主要因为使用工具比较简单,无非笔、纸、墨。硬笔是指钢笔、铅笔、圆珠笔、蘸水笔、签字笔、粉笔等笔尖为硬质材料的笔,相对于传统的书写工具――毛笔,硬笔缺乏丰富的表现力,但就实用而言,毛笔无法像硬笔那样书写灵活、方便、快捷。毛笔毛笔的种类很多,一般写字的笔,大致分软性、硬性、中性三类。软性的笔,有羊毫、鸡毫等。硬性的笔,有紫毫(兔毫)、狼毫、鼠毫等。中性(不软不硬)的笔称“兼毫”,有羊紫兼、羊狼兼两种。笔墨「墨」,是烟和胶的混合物,有松烟、油烟与漆烟之别。因为墨色的好坏,层次明暗,与书画艺术的表现息息相关,因此书画家对墨的选用十分讲究。好墨的质地要细而匀,坚而不黏,色泽墨润,香气浓郁,光彩鲜活。笔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砚中国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它们是我国传统的四大优质名砚。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
本文标题:七年级书法第一课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79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