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赏析划线的句子(手法题)
2013年浙江卷《牛铃叮当》2.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4分2015浙江卷《捡烂纸的老头》13.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4分2016浙江卷《母亲》14.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5分)2017浙江卷《一种美味》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浙江高考真题回放常见命题形式1.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文中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做简要赏析。3.“……”有什么艺术效果(有什么妙处)?4.请赏析画线句子。5.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自主探究高考真题重现2013年浙江高考卷《牛铃叮当》2.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4分)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⑴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唤”)描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形象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体现了生命的灵性。(2分)⑵通过动作(“赶”“拽住”“拍击”等)描写,描写了我们跟水牛学游泳,生动表现了“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2分)答角度(描写)结合语境理解表达效果(情感、作用)找准角度+结合语境+表达效果1.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找准角度+结合语境+表达效果从哪几个角度来赏析2.从分析各种描写入手(1)常见各种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2)侧面描写(3)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进行描写。找准角度+结合语境+表达效果3.从分析常见表达技巧的运用入手像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卒章显志之类的内容。注:有的问题不知从何入手,举例,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XX特点,请分析其表现特色。这类题可以转换一下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XX特点的?其实,这道题还是回答用了什么手法。4.句子多重内涵的探讨5.划线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规范答题1、抓角度(词语、句式、手法、风格、其他)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3、析效果(主旨、情感作用)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语言知识体系1.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含通感)2.各种句式(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的作用。3.语言特点:准确、简练、生动、形象。4.语言风格:形象生动、含蓄委婉、深沉、清新明快、洗炼简洁、绚丽飘逸、婉约细腻、旷达豪放、沉郁悲慨、幽默风趣、辛辣讽刺、自然简明等。5.音韵、构图和结构之美,含蓄与直白,赋、比、兴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6.结构安排:设置悬念、承上启下、铺垫、照应,抒情或叙事的线索脉络等。注意表现手法的区别表现手法分三种:表达技巧:象征、欲扬先抑、对比、联想、想象、渲染、烘托等等(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和你说说重点1.这三个理念中,我们最熟悉的是表达方式,因为一个作文写不好的学生,可以不用比喻、拟人,但他一定至少会用到一个手法——抒情。比如“妈妈,我爱你!”或者他至少要用到记叙。请注意:我们说表达方式是最熟悉的,所以在考试中,这三个东西基本上在现代文中是不出现的,在考试中,象征、欲扬先抑、对比(类比)为代表的表达技巧考查的次数最多。换句话说,我们平时越不熟悉的东西在考试中反而是重点。2.你可能会认为对比就是两个东西比较。我们都知道,古诗文有一个概念叫衬托,衬托的概念在现代文中就变成了对比。也就是说,古诗文中所谓的衬托就是现代文中的对比。古诗文中还有一个概念叫烘托,烘托也是用一个东西来烘托另一个东西。简单地说,对比就是所比较的两个东西之间一定是品种相同的,而烘托是品种不同的。比如某同学身高1.65米,他跟姚明比个子,他的身高与姚明相差甚远,所以就叫做用他的矮来衬托姚明的高大,或者是他们之间进行对比。但是两个人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品种相同,都是男人。品种相同的东西互相比,简称叫对比,或者叫衬托。3.再比如说象征。通俗地说,象征就是用一个具体的物把一个抽象的观念表现出来。何谓抽象的观念?比如老师的爱(一般来讲,名词分为两种——实意名词和抽象名词。比如笔,你能找到它,就是实意名词;爱,你找不到这个东西,就是抽象名词)。所以,我们不能总是说“我爱你”,太直白了,太抽象了。但是,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具体的物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月亮很具体,所以我们不直接说“我爱你”了,我就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它跟比喻绝对不同。比喻是一个本来就很具体的物用另外一个很具体的物表现出来。比如月亮好像大圆盘,大圆盘是个具体的物。再比如,你的品行像莲花。我们在世界上找不到一个叫品行的东西,它也是一个抽象名词。莲花是个具体的物,所以莲花就是你品行的象征,而不是比喻。这种手法在现代文中叫象征,而在古诗文中叫托物言志,二者是一回事。比如《爱莲说》中,周敦颐的品行不能叫比喻,必须叫托物言志。周敦颐的品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莲是一个具体的物,所以它当然叫象征了。4.比如修辞手法中的借代,就是借部分代整体。比如,我是一个大肚子,我这样说一句话:“大肚子在教你学习。”我就是一个整体,可是我不想说我是谁,我的身体中有一部分很有特点——肚子大。所以,我不说我在教你学习,而说大肚子在教你学习。肚子能教你吗?肚子是我身体的一部分,用肚子这个部分来代替我的整体。“红领巾向我走来。”红领巾能走吗?红领巾是戴红领巾那个孩子的身体的一部分。“红头发在唱歌。”头发能唱歌吗?头发是那个红色头发人的一部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解忧一定要喝杜康吗?喝二锅头不行吗?这里有一个概念叫酒,酒包括很多:雁荡特曲、西凤酒、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古井贡酒等等。可是,诗人从这么多的酒中只拿出一种来代替——杜康。5.总而言之,我们要形成一个固定的答题模板。在现代文考试中:表达方式:根本不用看,象征比欲扬先抑重要,欲扬先抑比对比重要。修辞手法:反问、设问考的不多,只需要记比喻、拟人和排比。表达技巧:渲染、烘托、联想想象不重要,象征、欲扬先抑和对比重要。当问到某一篇文章使用了哪种手法,答案只有一个的时候,你的答案只需要从象征、欲扬先抑、对比三个里面选择一个。当答案是一堆的时候,要看分数。一般来讲,这种题给6分要答三点,给8分要答四点。有的时候可能要求更严。换句话说,当答案是哪些手法的时候,我们的备选答案是象征、对比、欲扬先抑,再加上比喻、拟人、排比,六选三,或者六选四。小结(做一下笔记)1.问哪个手法:三选一(只需要从象征、欲扬先抑、对比三个里面选择一个)2.问哪些手法:六选三或六选四(象征、对比、欲扬先抑,比喻、拟人、排比)举例1:史铁生的《合欢树》文章说的道理非常简单,史铁生年幼的时候和母亲一起种下了一棵树——合欢树。后来史铁生的母亲去世了。史铁生每年看到这棵树,都会想起母亲。这是当年试卷中最难的一道题,题目是这样问的: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首先我们看到,题目中“法”字结尾的所谓写法就等于手法。再来看作者这种写法的答案是一个还是一堆呢?一个。所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效果”,就等同于问“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当答案只有一个的时候,答案只需要从象征、对比、欲扬先抑中选一个就行了。史铁生说,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晃动的树影,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可是这个孩子怎么想妈妈呢?他跑去看树,想妈妈怎么看树呢?原来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树,树就是作为爱妈妈的象征了。然后再把象征的好处回答出来,这道题的答案就完整了。问题: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6分)答案:(要点)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本题两问,第一问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第二问考查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这两问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呈现合理梯度。文章以母子关系为主线,结尾部分“母亲—树影儿—孩子”这一组关系所蕴含的意味本不难理解,但史铁生笔下文字含蓄、空灵以及由此构成了哲理美。举例2:冰心的《一日的春光》。问题:“我不信了春天”,作者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文章大体意思是这样的,作者冰心每天都等着春光来,一日美好的春光,这个“一日的春光”就是等着、盼着见春天,春天迟迟不来。有一天春天终于来了,可是她刚想去欣赏春天,春天又被狂风冷雨吹散了。冰心说,春天哪,你总是不来,我恨你。我不相信你,我不信春天。终于有一天,来了一天的春光,冰心看到了,她对春天说:以前我不相信你是我不对,你终于来了一天,让我感觉到你的美,所以我又爱你了。再看看设计的问题:“我不信了春天”,作者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首先我们看到,“法”字结尾,法,就是写法,写法就是手法。这样的写法答案是一个。头脑中浮现出“三个里面选一个”。冰心说:“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遭嫌,总之,我不信你了春天。”文章明明表达“春天,我爱你”,可是冰心刚开始说“春天,我不相信你”,象征、对比、欲扬先抑中选择一个,显然是欲扬先抑。问题:“我不信了春天”,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6分)答案:欲扬先抑,突出下文“一日的春光”。举例3:总想为你唱支歌问题:文章中第五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的说法有什么样的作用?注意此题的满分为6分。根据前面的模板,“哪个手法”要三选一,“哪些手法”要六选三或者六选四。题目中问的是哪些,因此要看哪六个选三或者选四个。第一个叫象征,第二个叫欲扬先抑,第三个叫对比,第四个叫比喻,第五个叫拟人,第六个叫排比。我们可以用排除法,从六个里面选出两个不是的,或三个不是的,剩下的即是。文章第五自然段中说:“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这一段“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中的胡杨林哪来的胳膊?比喻、拟人。“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作者明明想说的是胡杨林很伟大,却故意说小草、枯枝败草很猥琐。胡杨林和小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品种相同,都是植物。作者用小草的猥琐来说明胡杨林的高大,这是对比。问题: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案: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我们知道,人在说话的时候有两种方式:直白的、粗鄙的、浅露的;含蓄的、委婉的。当一个人尝试让自己的说话方式由直白变成含蓄的时候,他一定会使用一些技巧。凡是能让我们的语言表达由直白变成含蓄的那些技巧,都叫表达技巧。为什么象征是表达技巧?“我爱你!”太直白了,“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就是我对你的爱的象征,用月亮说我对你的爱,表达更含蓄了。也就是说,象征让表达由直白变成含蓄,所以它是一种表达技巧。你想说“老师我爱你”,但这样太直白了。你可以说:“刚开始我觉得你其貌不扬,长得不高,说话方式也不好,我不喜欢。但你讲的课我越听越觉得有意思,越听越觉得很实用。”这样就有了一个过程,表达含蓄,让人觉得很真实。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本文标题:赏析划线的句子(手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31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