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本章重点:1.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中国革命的道路4.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1.近代中国社会:(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及其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科学分析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其一,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其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三,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其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其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其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2(4)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2.近代中国革命①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驳“革命有罪论”)②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③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a.转变的关节点——五四运动b.转变的条件:促成这种转变的国际与国内、主观与客观的主要因素。c.转变的组织保证——中共的成立及其意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表现第一、革命的领导阶级不一样,这是最根本性的不同。第二、革命的阵线不同。第三、指导思想不一同。第四、革命前途不同。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2)在中国革命的“两步走”的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第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第二种是王明为代表的“左”的“一次革命论”.(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使党认识到,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共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中共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中共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其后,毛泽东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遵义会议和抗日战争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3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了成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实践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形成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形成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革命战争的实践,形成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实践,形成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中国革命的实践,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共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a.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b.中国革命为什么要反帝反封c.中国革命为什么要反对官僚资本主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封,官.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中国革命“主要地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个基本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背靠帝国主义,通过国家垄断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和国债而疯狂侵吞社会财富,通过建立国家专卖制度控制大量商品和物资而大量牟取暴利,通过超经济的特权垄断一些行业的经营权而压迫和兼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从总体上说,它们始终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4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和地主、资产阶级占少数,最广大的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工人农民: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五猖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1)中国革命为什么要由无产阶级领导:a.是由中国革命的要求所决定的。b.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决定的。(2)无产阶级如何实现领导或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1)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①新的时代条件;②新的领导阶级;③新的革命指导思想;④新的革命前途。(2)步骤与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A.中国革命的具体步骤。B.在中国革命的“两步走”的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5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简而言之,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体——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的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保护和发展的资本主义是有条件的,保护的是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①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②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③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私营经济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性质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民族的:其内容是发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其形式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科学的: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6大众的:民主的文化。4.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1)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3)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辨正统一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道路和基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走出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由具体国情决定的。实行土地改革,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中国革命的对象在农村是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红色武装、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引自《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
本文标题:毛中特第二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8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