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家训家风家教提纲•一、什么是家训文化•二、家训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价值•三、学习家训文化的时代背景•四、家训文化的历史•五、经典家训解读•六、民间流传家训俗语例举•七、传统家训在现代家教中的意义一、什么是家训文化?•以亲情为纽带,以家族(家庭)为单位,以共同从事社会劳动和共同创造生活、共同学习进步为基础所产生的,经前辈总结,后代相承、相传、且逐步总结、提炼、完善的一家之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此种模式的固化和保留,必将成为此一家之特色,即我们今天说的特定文化符号。此文化必然影响了这一个家族,且影响了接触他的其他家族。二、家训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价值(一)社会价值(二)家庭价值(三)个人价值(一)家训文化的社会价值•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也是主要细胞,家庭稳定、发展、繁荣、文明;则社会稳定、发展、繁荣、文明•家庭→家族→乡镇→县→市→省→国家•家→国→天下•聚居而形成普遍社会价值→风土人情→风化习俗→社会风貌•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二)家训文化的家庭价值学家训重家教建家风荣家族——懿德国学研修班家训文化营营训(三)家训文化的个人价值三才之和(天地人之平衡和谐)用天之道,分地之利——《孝经》福慧双修,成圣贤之德(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学习家训文化的时代背景•2013年,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习近平说:“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广大家庭都有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好家庭的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2015年,春节团拜会,习近平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016年,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说:“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2016年,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说:“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四、家训文化的历史•(一)远古源流•(二)尧舜禹时期的文化传承•(三)商汤周武时期的文化传承•(四)有史可考的中国第一家训•(五)首部系统性家训《颜氏家训》(一)远古源流•家训文化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华夏文明发源→氏族社会→部落文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亲情为纽带,嫡庶相传的社会管理体系(二)尧舜禹时期的文化传承•尧传天下于舜,告诫之:“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尧曰》•舜亦以命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虞书·大禹谟》(三)商汤周武时期的文化传承•“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商书·汤诰》•“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周书·太誓》(四)有史可考的中国第一家训•“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脯,起以待士,尤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训子,事属“训词”,乃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相较可信的记载之一,“训词”后来也成了家训文化一种最主要的表达形式。(五)首部系统性家训《颜氏家训》•南宋藏书家、目录学家陈振孙誉之“古今家训之祖。”•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述立身治家之法,辩证时俗之谬,以训世人。”•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说:“篇篇药石,字字龟鉴,凡为弟子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五、经典古籍家训解读•(一)《颜氏家训》选析北齐•(二)《钱氏家训》选析唐•(三)《温公家范》选析宋•(四)《内训》选析明•(五)《朱子家训》选析明末清初(一)《颜氏家训》选析•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以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已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xì),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颜氏家训·序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颜氏家训·教子篇》•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颜氏家训·教子篇》•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颜氏家训·教子篇》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颜氏家训·教子篇》(二)《钱氏家训》选析•个人篇•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家庭篇•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古同烹),忠厚传家,乃能长久。•社会篇•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国家篇•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三)《温公家范》选析•“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夫治家莫如礼。”——《温公家范·治家》•人知爱其父,则知爱其兄弟矣;爱其祖,则知爱其宗族矣。如枝叶之附于根干,手足之系于身首,不可离也。岂徒使其粲然条理以为荣观哉!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温公家范·治家》•为人祖者,莫不思利其后世。然果能利之者,鲜矣。何以言之?今之为后世谋者,不过广营生计以遗之。田畴连阡陌,邸肆跨坊曲,粟麦盈囷(qun)仓,金帛充箧(qie)笥(si),慊慊然求之犹未足,迤迤然自以为子子孙孙累世用之莫能尽也。然不知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自于数十年中勤身苦体以聚之,而子孙于时岁之间奢靡游荡以散之,反笑其祖考之愚不知自娱,又怨其吝啬,无恩于我,而厉虐之也。——《温公家范·祖》•自古知爱子不知教,使至于危辱乱亡者,可胜数哉!夫爱之,当教之使成人。爱之而使陷于危辱乱亡,乌在其能爱子也?人之爱其子者多曰:“儿幼,未有知耳,俟其长而教之。”是犹养恶木之萌芽,曰:“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温公家范·父》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温公家范·母》今之为母者,女未嫁不能诲也;既嫁,为之援,使挟己以凌其婿家;及见弃逐,则与婿家斗讼,终不自责其女之不令也。——《温公家范·母》•凡为人兄,不友其弟者,必曰弟不恭于我。——《温公家范·兄》•弟之事兄,主于敬爱。——《温公家范·弟》(四)《内训》选析•贞静幽闲,端庄诚一,女子之德性也。孝敬仁明,慈和柔顺,德性备矣。夫德性原于所禀而化成于习,匪由外至,实本于身。古之贞女,理性情,治心术,崇道德,故能配君子以成其教。是故仁以居之,义以行之,智以烛之,信以守之,礼以体之。匪礼勿履,匪义勿由。动必由道,言必由信。匪言而言,则厉阶成焉;匪礼而动,则邪僻形焉。阈(yù)以限言,玉以节动,礼以制心,道以制欲,养其德性。所以饬身,可不愼与!——《内训·德性章》•无损于性者,乃可以养德;无累于德者,乃可以成性。积过由小,害德为大。故大厦倾颓,基址弗固也;己身不饬,德性有亏也。美璞无瑕,可为至宝;贞女纯德,可配京室。检身制度,足为母仪。勤俭不妒,足法闺阃(kǔn)。若夫骄盈嫉忌,肆意适情,以病其德性,斯亦无所取矣。古语云:“处身造宅,黼(fǔ)身建德。”《诗》云:“俾(bǐ)尔弥尔性,纯嘏(gǔ)尔常矣。”——《内训·德性章》(五)《朱子家训》选析•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六、民间流传家训文化俗语•好子毋免济,济子饿死父•食人一口,报人一斗•人来才扫地,人走才泡茶•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正人先正己,身教重言教•广积不如教子•传子千金,不如一艺•儿子不宗爹,孙子吃爷爷•好男不要祖业,好女不要嫁妆•家勿和被人欺,邻勿和被贼欺•娇子勿能立业,娇妻勿能治家•教子有方,门庭兴旺;教子无方,家基荡光。•瞄一眼汉子衣,就知道家中妻•为人莫笑他人老,自己终究也得到•兄弟相打看娘面,千朵桃花一树红•秧好一年谷,妻贤一生福七、传统家训在现代家教中的意义(一)启厚人伦美人性之宗旨(二)立远诸四海兼善天下之志(三)发垂诸后世敦化八方之责(四)生修身养性求贤致德之情(五)养淡泊宁静顺应天道之
本文标题:家训・家风・家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1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