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國近現代史第一章近代中国历史轨迹的演变•一、战前的中国与西方•二、中国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四、中国传统社会的嬗变一、战前的中国与西方1、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2、传统中国的衰落3、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1、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如:中国古代的科技一直很发达,并且在青铜器、丝绸、瓷器、建筑与园林艺术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战前的中国与西方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北宋毕升东汉蔡伦火药司南指南针司母戊鼎(商)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通高133厘米,长166厘米,重875千克。器形凝重,纹饰华美。体现了殷商时期中国青铜业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此鼎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鼎耳后铸。鼎的化学成分为: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0.8%。•再如: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等。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但是当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中国封建文明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很快败下阵来,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强大的古代中国为什么会在近代前夕停滞不前?!!2、传统中国的衰落•①经济: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洋已于18世纪中叶起始用机器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却仍然保存着原来的模样。•——蒋廷黻•②政治: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西洋在中古的政治局面很像中国的春秋时代,文艺复兴后的局面很像我们的战国时代。在列强争雄的生活中,西洋人养成了热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念。我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所以在19世纪初年,西洋的国家虽小,然团结有如铁石之固;我们的国家虽大,然如一盘散沙,毫无力量。(甲午战争海军调动的困难)••——蒋廷黻•③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对“利”的蔑视、注重三纲五常,以及文化专制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发展。孔子孔子我们的科学不及人。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足以决定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科学的知识与非科学的知识竞赛,好像汽车与洋车的比赛。在嘉庆、道光年间,西洋的科学基础已经打好了,而我们的祖先还在那里做八股文,讲阴阳五行。••——蒋廷黻•④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封建制度在给中国带来强大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隐患,潜伏着不少危机。当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兴起以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日渐拉大,最终导致近代中国的屈辱。•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的家乡和家族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然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的愈早愈快愈好。3、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17世纪40年代,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几乎同时发生了两件大事。•在东方,是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在西方,是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英国国王与国会斗争加剧,不久爆发内战,从而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时代。•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18世纪,英、美、法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政治的前提和保证。•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迅速推广到欧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英国蒸汽动力机英国纺织厂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18401949煤铁纺纱英国3000万吨140万吨24万吨中国3200万吨25万吨44万吨②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或者民主共和制度③资本主义国家提倡民权、自由、民主、平等•资本原始积累和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西方资产阶级驾着炮舰,在全球各地掀起殖民掠夺的凶涛恶浪。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时期方式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海盗式的掠夺、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掠夺商品倾销市场地、原料市场帝国主义时期抢夺资本输出地,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殖民主义扩张的步骤•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占领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加快了殖民侵略的步伐。到19世纪末,将整个世界基本瓜分完毕,亚非拉国家则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遭受其奴役。二、中国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2、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4、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清初,西方的荷兰、普鲁士、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丹麦、瑞典等国络绎遣使东来,“求通互市”,清政府一律将他们称为“外国”,“外国”也被视为朝贡国。西方国家称这一时期的中外关系为“朝贡关系”。••19世纪前,中国和西方没有外交关系。西方没有派遣驻华大使到北京,中国也没有驻外大使。•原因:•中西方地理距离相隔太远。•中国自视为天朝大国,天下中心,不承认别国的平等地位。1759年,乾隆皇帝宣布封闭康熙年间开放的漳州、云台山、宁波三口岸,只留广州一个通商口岸。广州因其特殊的地位,而成为了一个闻名中外的对外贸易口岸。广州十三行也成为中国近代外贸史兴旺顶峰的标志。所谓广州十三行是指外商只能同政府指定的商行行商交往,有关交涉事宜,只能通过行商转呈两广总督。“洋人不得呈递禀帖,如有陈述,必须由行商转呈”。如欲变更通商章程,无论何时,均须与行商接洽,会同呈请粤海关监督及两广总督。凡涉及新问题时,则当敬候恭折奏明皇上,由皇帝作出决定。西方国家把这一时期中外关系称之为“行商时代”或“广州时代”。••从清王朝建立到18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上的试探与努力,并没有能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但是资本主义必将使古老中国卷入世界经济的旋涡,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鸦片战争前北京地安门中西方的关系是特别的,战前是我们不肯给予外国以平等待遇,战后,则是他们不肯给予我们平等待遇。19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闭关自守、盲目自大的国度。我们要跟上世界历史的潮流,要维持在东方世界的地位,需要的是高度的改革,不然等待我们的只有沉沦与西方的侵略。2、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英国)贸易逆差→走私鸦片→中国禁烟→鸦片战争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1818年1820年1827年1831年英国输华总值中国输英总值单位:千万元10英国最初是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鸦片,学名罂粟,俗称“大烟”,又名阿芙蓉,是用罂粟汁液熬制而成的麻醉性毒品,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阿拉伯、印度及东南亚等地,唐朝时作为药材由阿位伯少量输入我国。美丽的罂粟花鸦片opium以罂粟为原料制成的毒品,有镇痛作用,易成瘾,吸食鸦片会引起体质衰弱和精神颓废,寿命缩短。过量使用鸦片还会造成急性中毒而猝死鸦片的危害首先,使中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白银外流,银贵钱贱)其次,鸦片毒害民众的身心健康,摧残了社会生产力。再次,鸦片泛滥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危机,严重危胁着清朝的统治。(军队吸食鸦片)“(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林则徐禁烟中国掀起禁烟运动•中国的禁烟给英国的侵华提供了借口,由此它们发动了一场战争,史称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始自1840年6月,止于1842年8月《南京条约》的签订,持续了两年多时间,以中国的惨败告终。•这次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之为通商战争,双方都有理由。关于鸦片问题,中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现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中方则强硬地维持现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发展而言,战争不可避免。1841-18421840英军入侵路线及时间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路线:广东——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和谈(道光、琦善)广东——东南沿海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人物官职牺牲时间牺牲地点陈连升副将1841.1广州沙角大角关天培水师提督1841.2广州虎门葛云飞总兵1841.10浙江定海郑国鸿总兵1841.10浙江定海王锡朋总兵1841.10浙江定海裕谦钦差大臣\两江总督1841.10浙江镇海陈化成江南提督1842.6上海吴淞海龄(满族)副都统1842.7江苏镇江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使用的枪支英国:经济:军事:掌握了全球“海上霸权”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海军和陆军。外交:在全球疯狂扩张,在东方建立的殖民体系已成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中国:政治:国力衰微,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经济:贫困落后,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土地高度集中,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军事:装备陈旧,纪律败坏外交:闭关锁国,封闭保守,统治者虚骄自大愚昧无知。危机四伏实力雄厚准备充分原因分析: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国力强盛政治:
本文标题:近代中国历史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8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