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课程中的性别文化 4
第四讲课程中的性别文化课程文化中的性别偏见由来已久,直接投射社会文化的意见和主旨。对学生性别的认同和归属影响甚大。西方学者从以下方面对性别差异信度进行检验:选择教材样本分析故事性课文及插图检视男女主角出现的数量与质量研究表明:1、教材中男主角多于女主角2、都根据男主女从、男主外女主内定型教材内容几乎不涉及性别平等问题外国中国课程性别差异美国:1.1971年对历史教材进行研究,发现教材涉及妇女的内容不到1%。2.1972年调查小学教科书,发现故事角色中女性比例很小,男性角色往往从事体力活动,女性角色往往表现为顺从。3.1974年分析科学、数学等教科书中的插图,发现主要反映白人男性情况。英国:分析一般读物、教科书、专著三类书籍,都对女性的描绘带有偏见,并认为这是导致英国女生在中学阶段成绩下降的社会学原因之一。叙利亚:所使用的各种教科书的内容和语言不利于性别角色的解放和性别平等社会的实现,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古代教材:《四书》、《五经》含有明显的性别歧视,直接反映着较为强烈的性别偏见。着力宣传“贤妻良母”、“男女有别,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相夫教子”、“夫唱妇随”等观念。社会文化的变迁对教材文化的变革具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材文化的某些偏见因素得以控制。但就教材中性别歧视任没多大改变。社会学者通过对我国教材样本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教材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男主角多于女主角。2.男女的职业特点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女性多充当小学教师、医生、护士等工种,多数妇女无职业,主要从事家务劳动。男性就业面广。教材中男女性别的职业分析男性女性教材文化中对社会性别角色的这种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并加深着社会的性别角色观念,影响着学生对其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归属;并且也影响着两性的成就动机及学业成就和职业成就。改革教材文化性别采取的策略:1.加强国家的干预与监督职能。2.纠正教材编制者的偏见。3.加强教材文化传播与指导的校正作用。4.提高教材文化的学习者的判断能力。5.争取家庭与社会的合力支持。谢谢!
本文标题:课程中的性别文化 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3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