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目录1.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23.通病防治特点·····················34.主体工程中的通病防治措施···············34.1.钢筋砼现浇板裂缝防治措施·············34.2.填充墙裂缝防治措施················84.3.地下工程渗漏防治措施···············95.装修工程中的通病防治措施··············105.1.楼地面渗漏防治················105.2.外墙渗漏防治·················125.3.门窗渗漏防治··················135.4.屋面渗漏防治··················13—第2页—1.编制依据1、根据广州市花都区质监站编制的《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2、《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三版);3、《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5、《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十五层,基础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地下室层高为3.6m(含填土4.2m),地上标准层层高为2.9m,建筑高度为46.00m,建筑面积为44053.8㎡。地下室底板、顶板砼为C30P6抗渗砼,厚度为400㎜,地下室内外墙为C40P6抗渗砼,人防部分顶板厚为300mm,其它顶板厚为200mm,地上主体结构墙柱砼均为C30~C40普通砼、楼板砼均为C25普通混凝土。地下外墙外防水为防水涂料+泡沫板,外砌180mm厚保护墙。本工程填充墙墙采用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轻质砌块,M7.5混合砂浆砌筑。外墙厚度为190mm,内墙厚度为120mm,填充墙内圈过梁及构造柱、腰带采用C20砼浇筑。本工程室内房间地面采用为100㎜厚C15素砼找平,15㎜厚水泥砂浆压实粉平;外墙、柱加入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抹抗裂砂浆;屋面采用TBL防水层和40mm厚C20细石砼,内配ф4@200双向钢筋网,上面铺膨胀珍珠岩隔热砖。—第3页—3.通病防治特点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本工程主体施工阶段应做好以下几个项目的通病防治工作:1、钢筋砼现浇板裂缝防治;2、填充墙裂缝防治;3、地下工程渗漏防治。在装修施工阶段应做好:1、楼地面工程渗漏防治;2、外墙渗漏防治、3、门窗渗漏防治;4、屋面渗漏防治工作。4.主体工程中的通病防治措施4.1.钢筋砼现浇板裂缝防治措施4.1.1.裂缝原因分析1、现浇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砼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砼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不规则的龟裂缝;○2、砼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使收缩量增大开裂;○3、砼流动度过大,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引起收缩开裂;○4、由于板面负筋被人为踩踏后未复位,降低了受力筋的有效高度,影响板的强度和刚度,导致裂缝产生。○5、由于整个楼板干燥收缩不均匀,板角部位的变形受到相邻柱梁及墙体的约束,以及板面的板角构造筋被人为踩踏变形,偏离设计规定位置。施工马虎,板角部位的板厚小于设计规定,以致板的刚度不足,发生板角斜向裂缝。○6、由于楼板砼浇筑后,在其强度未达到1.2MPa时就在板上进行施工活动,使砼结构受到扰动;拆模时间过早,使板尚不能承受载荷;跨中部位遗漏设置砼垫块,浇筑砼时又随意往上提钢筋网,造成此部位砼保护层超厚,板的承载能力降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第4页—板底跨中处容易产生裂缝。○7、梁板砼尚未达到脱模强度,在其上用手推车运输、堆放材料,使梁板受到振动或超过比设计大的施工荷载作用而造成撞击裂缝;○8、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不牢,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在松软土上;以及过早拆模,常导致不均匀沉陷裂缝的出现。4.1.2.防治措施4.1.2.1.加强商品砼供应的质量管理:(1)按要求认真实行“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保证书、出厂合格证”制度。预拌混凝土站应按子分部工程分混凝土品种和强度等级,向施工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保证书、出厂合格证”。(2)在施工前与砼厂家做好技术沟通工作,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签定砼技术协议,在开盘前一天应将水泥出厂合格证资料送到,报监理核对资料符合要求后方可开盘;(3)预拌砼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本工程的坍落度控制为:墙柱混凝土为140mm-160mm,梁板混凝土为120mm-140mm。4.1.2.2.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如下预防措施:(1)应严格控制现浇砼板的厚度与标高。具体控制措施如下:①控制好楼层标高:每栋楼设置两个基准点作为楼层垂直传递与标高复合,并定期对基准点进行复合,标高精度误差控制在4mm以内。②模板标高控制:首先要控制好墙体模板的上口标高,在墙体模板垂直度与上口标高校正完后再铺设顶板模板,避免墙体标高不到位,出现局部板边不平,影响板面标高的控制,然后板面标高应通过竖向钢筋上提供的水平线来控制,钢管排架上口带通线,板底尽量采用通长木方垫平铺稳,变形木方需经压刨平直后方可使用,严重变形的不得使用。顶板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合板,铺钉时要确保与木方结合牢固平稳,不—第5页—得有翘曲、晃动等现象。将板面标高偏差控制在4mm以内。③砼浇筑厚度控制:砼浇筑时预先准备好厚度标识杆,控制放料时的厚度,在刮平前通过标识与钢筋上的水平标志斜向通长带线,用标高标识杆控制砼板面标高,再用3m长刮杆将砼表面刮平,平整度要求不大于5mm。(2)严格控制现浇砼板内钢筋、管线的位置,管线布置好后应用扎丝与钢筋绑扎牢固,且必须保证管线之间有不小于25mm的缝隙,原则上板内管线管径不应大于板厚的1/3,如大于1/3板厚时需在管底沿管线方向垂直铺设ф6@150长度为500mm的加强筋,且对管线密集部位也应设置加强筋,管线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保护层均采用塑料垫块,板上部筋保护层采用塑料支架固定牢固,支架间距不大于800mm,平台砼浇筑前,预先铺设好脚手板,防止踩塌钢筋产生变形移位,造成板面保护层过大,降低了板的有效高度,以及出现板面裂缝等现象,砼浇筑时派专人值班,保证板内钢筋、管线位置正确。(3)、浇筑五层以上平台砼时采用地泵送料,布料机出料,必须避免泵管砼集中堆放在模板上,造成模板或支架变形,布料机基座部位下部支撑必须加固牢固,不得在泵送时振动模板支架,从而影响模板整体刚度。墙体砼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在墙体砼振捣密实后适当间隔一段时间再浇筑顶板砼。(4)、现浇板浇筑时,严禁在罐车内加水,砼进行拍打振实后,用长刮杆刮平,赶走表面泌水。在砼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砼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避免砼产生收缩裂缝。(5)、在板面最后一次压抹完成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一层,在天气炎热和风力较大时还应加盖麻袋一层,避免砼暴晒和大风刮开薄膜,影响砼养护质量。根据气温一般在12h后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6)、在现浇板养护期间,在砼浇筑完后12h以内不得上人踩踏和堆放任何材料。在砼浇筑完成24h以内,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电焊机、钢筋等重物。24h以后可适当分散堆放材料,不能集中堆放,同时需垫放木方料,堆放时应尽量避免少堆放大跨度平台,—第6页—尽量堆放在靠近梁的部位。塔吊吊运钢筋及其它材料时要慢慢下降,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7)、现浇楼板采用支撑,木方、胶合板都必须按模板施工方案实施,采用钢管支撑平台下口水平钢管扣件都必须加双扣件。各支杆间距不大于1000mm。模板接缝宽度不大于1.5mm,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并在施工前画出顶板支撑平面布置图,报监理审批。顶板模板变形及支架受力计算如下:按主楼一层楼板厚度120mm,模板板面采用18厚木胶合板,75×75mm木方间距400mm,E=104N/mm,I=183bh=1875753=5.37×104mm4。○1荷载计算: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0.3KN/m2混凝土标准值24KN/m3钢筋自重标准值1.1KN/m2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2.5KN/m2荷载标准值F1=0.3+24×0.18+1.1+2.5=8.22KN/m荷载设计值F2=(0.3+24×0.18+1.1)×1.2+2.5×1.4=9.22KN/m○2挠度验算新浇筑混凝土均匀作用在木胶合板上,单位宽度的面积可以视为梁、次龙骨(木枋)作为支点,按三跨连续考虑,梁宽取500mm。1)最大弯矩Mmax=0.1q12L12最大挠度Umax=EIlq100677.041其中:线荷载设计值q1=F2×0.3=2.418KN/m按面板的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为模板结构的2501,即Umax≤250L。—第7页—Umax=EIlq100677.041=4442105.3710100300418.2677.0=0597mm250L=250300=1.2mm满足要求。○3支撑架验算支撑架采用满堂Φ48×3.5钢管脚手架,立杆间距1m,步距1.8m。支撑有效面积A=489mm2(内R=41mm),E=2.06×105N/mm2。1)抗压强度验算N=9.22×2.12×1.2=11.6KN[N]=Af=489×215=105N=100KN11.6KN满足要求。2)稳定性验算(按中心点最大偏心25mm计算)Ix=64)dD(44=64)4148(44=1.22×105mmix=AIx=4891022.15=15.79mmλx=xi1800=79.151800=114查Q235,b类截面轴压稳定系数фx=0.453欧拉临界应力Nex=2xEA=2521144891006.214.3=76.4KN初始偏心弯矩Mx=16×103×25=4×104N·mm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γx=1.0受压最大纤维毛截面抵抗矩W1x=RIx=2481022.15=5083.3mmANx+exxNNmxM)8.01(=175.9Mpa215Mpa满足要求。(8)、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控制拆模时间,留置好拆模试块,实行拆模申请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拆模。顶板砼的拆模强度必须达到75%以上,大跨度板和悬挑构件的强度必须达到100%以上方可拆模。—第8页—(9)、顶板施工缝位置必须按规定留设为避免新老砼的结合问题,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的顶板可不留设施工缝,顶板砼一次浇筑完成。(10)、雨季施工,浇筑砼时,必须收听天气预报,避免雨天浇筑砼。一旦遇到雷雨天气,合理留置施工缝。浇筑砼及时覆盖,防止大雨冲走水泥浆,造成砼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4.2.填充墙裂缝防治措施4.2.1.原因分析○1、与结构砼墙、梁、柱未按规定设置拉接筋,拉接筋间距、长度、规格不符合要求,而产生与结构砼间的竖向裂缝及阶梯裂缝;○2、砌筑填充墙时未将拉接筋调直或未放在灰缝中,影响钢筋的拉接性能,出现墙体竖向和水平以及斜向裂缝;○3、填充墙顶部与梁、板间缝隙未按要求结合密实,出现墙顶部的水平裂缝;○4、因室内外、屋面与墙体存在温差,砌体因温差变形差异而引起裂缝;○5、因砂浆饱满度差、砂浆与砌体粘结不牢固,影响砌体的整体性,容易沿灰缝产生裂缝。○6、由于墙体内预埋管线及洞口未按要求进行开槽、留洞,未对管槽及洞口进行正确处理,在抹灰后出现裂缝。4.2.2施工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墙体拉接筋的标高模数,使其正确位于灰缝中间,不得弯折入灰缝内,墙体拉接筋每隔500高或根据砌块模数调整,设置2ф6钢筋,与墙柱拉接牢固,已防止填充墙与砼墙柱间产生竖向裂缝。2、填充墙砌筑接近梁底时,预留50mm左右缝隙,待砌筑完15d后用C15干硬性微膨—第9页—胀砼将此缝填塞密实,防止墙顶水平裂缝的出现。3、填充墙底部采用200高烧结砖进行找平,如底部标高不平,当第一皮灰缝大于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7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