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5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
2015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2015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语文周报高考版》:尤老师,您好!非常荣幸能邀请到您为2015考生指点迷津。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有强化思辨的趋势,很注重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您认为这对2015作文命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或者说,什么样的作文命题才是富有思辨性的?尤老师:其实,高考作文一直强调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哲理思辨是从对立面中认识它们的统一性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思辨型文章就是指在立意、构思等方面融注了辩证思维因素的作文。常见的有论争类、质疑类、辩证思考类三种。论争类,是针对两种不同或对立的思想观点选择一方进行论述、发表评论的一种命题形式。像人们熟知的《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开卷有益》与《开卷未必有益》,《知足者常乐》与《知足者未必常乐》,《班门不可弄斧》与《弄斧必到班门》等等,均属此类。质疑类,是指所给材料质疑某一社会现象、某一问题、似成定论的见解、约定俗成的格言的命题形式。构思时所考虑的不是正面阐述,而是反向思考,对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提出相左的看法。如赫尔岑反问的“流行的就一定美好吗?”就属此类。辩证思考型,是指材料本身充满哲理性思考,这类材料最受命题者青睐。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作文“山羊过独木桥”,从材料性质看,是叙述类材料,即选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作为材料,但小事并不简单,往往包含深层次的思辨色彩,这则材料就包含了哲学上的二律背反,即对同一个问题所形成的两种看法虽然各自成立但却相互矛盾。《语文周报高考版》:那么,对于这样富含思辨意味的作文命题,在审题立意方面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吗?请您给考生强调一下。尤老师:首先要辨明材料所关涉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和条件关系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上面提到的“山羊过独木桥”材料,涉及的“竞争与合作”“合作与共赢”“规矩与破坏规矩”“遵守规则与大胆突破”“创新与守旧”“因循与变通”等关系,都包含了思辨色彩。且均可作为立意角度。其次要以材料所涉及的呈现思辨关系的重点词语为抓手,寻求立意的突破。例如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材料: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这则材料,有三个体现思辨关系的关键词:门、路和大学。如果结合人生规划侧重写自己对大学之门与路的思考或感想,应该是完全符合题意。但只关注到“门”与“路”的关系,只能是基本符合题意。若仅从“门”或“路”中的一点切入,就有偏题的嫌疑了。再次,对思辨类的材料可以“反弹琵琶”逆向构思。如“山羊过独木桥”材料,选择最佳角度如“既要竞争又要合作”“在合作中取得双赢”“不应破坏游戏规则”等,容易流于俗套,特别是写常规的议论文,也许只能得一个“平安分”。所以,在比较多个角度、确定好最佳立意的前提下,考生也可大胆抛弃第一感受,(因为大家的第一感受往往都是相同的)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自己的文章才能独树一帜,个性鲜明。并且从阅卷的角度看,每个老师每天要阅几百甚至上千篇文章,如果能让他们眼前一亮,往往就能获得较高的印象分。《语文周报高考版》:尤老师,高考作文命题一直有回避热点一说(但不排除用陌生材料反映热点话题),但近期有一种分析观点认为时事类材料作文题可能会成为一个命题热点,您认同吗?据您分析,您认为哪些类型的作文命题会成为今年的命题热点。尤老师: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包含了社会现实因素的价值指向,倾向于让考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做深入思考。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用社会热点、新闻素材等作为命题材料。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1年课标卷的“大国崛起”、2013年课标Ⅱ卷“同学关系调查”、2014年湖南卷“最美乡镇干部”等;二是其他性质材料但暗含社会问题。就课标卷而言,2009年材料暗含了“诚信与善良”的道德评判,2010年材料与“成才哲学”“人的成才是有规律的”有关,2012年“彩票”材料直指社会的“诚信”,2014年“山羊过独木桥”包含了“遵守规则”“勇于创新”等与现实生活的扣合点。材料作文是一种广泛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综合语文素养的命题形式,这一点,从全国各套试卷的作文都是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也能看出。以此推断,这种考查全面、稳定性强的命题形式仍将会是今后几年作文命题的主流形式。按材料性质看,可分为解词释意类、名言警句类、现象列举类、抒情议论类、寓言寓意类、新闻时事类、调查结果类、图表漫画类等类型,其中,时事类材料“考频”很高。因此今年的高考作文,时事类材料成高考命题的热点材料,完全有可能。但不管是哪一种材料,命题指向与现实相关的原则不会变,因此,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关注身边的现象,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力、反应力和判断力,是最后阶段作文训练不能动摇的原则。《语文周报高考版》:在作文写作方面,一个新动态是,除了常规的议论文,观点评论性的作文也比较受欢迎,您能给学生指导下如何写好这类文章吗?尤老师:观点评论类材料,并不是一个有准确指向意义的提法,这里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对某一种观点作出评价与分析,二是时事类材料,你需要阐发观点,作出评论。我更认同第二种看法,即写成思想评论、社会生活评论、时事评论。这类文章,就是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动态、具体行为以及某些社会现象发表评论的议论文。主要对现实生活比较敏感的问题,揭示其本质特征和它包含的意义,以达到澄清是非,支持和赞扬先进思想,反对鞭挞落后意识,帮助人教育人的目的。一篇优秀的观点评论性的文章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要辩证分析,以理服人。这类文章实质就是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评论,使人们明白道理,即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因此,评论时要做辩证分析,切忌“过头话”,且不能偏激。2.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写评论必须针对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提高认识的问题进行分析,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3.要实事求是,深入挖掘。写这类文章容易犯“有感无评”毛病。习惯于感慨、联想,而不作评价分析;就事论事,而不就事论理,文章单薄浅陋;空说道理,不解决现实的思想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这类文章有两种基本“模式”:如果评论的对象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或错误的做法,可采用以下的结构:·列表现:即要简练地列出这类错误做法的表现形式,列表现的就是引述所给的材料。·析原因:从多角度分析出现这种错误的做法的原因,析原因的基本要求是挖掘要深,不能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谈。·谈危害:分析这种错误的做法可能给人们带来的思想的混乱和危害。·找方法:针对产生错误做法的思想原因和危害,寻找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看结果:阐发纠正这种错误做法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如果评论的内容是一种正确的思想意识或正确的,可采用以下结构:·列表现:引述材料。·析原因: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这种好的做法产生的社会思想根源。·说好处:正面回答这种好的做法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带来的益处。·看结果:这种好的做法如果蔚然成风会有什么结果。这两种结构模式都属议论文纵向结构。这里需强调一点,在具体行文中,每种模式中的几部分内容不一定平均着墨,完全可以有所侧重,如可以将“析原因(挖根源)”作为重点,亦可以“谈危害(说好处)”作为重点。《语文周报高考版》:从阅卷看,高考满分作文中十分规范的议论文较少,而议论性散文则居多,想请您为考生指点下写议论性散文该怎样规避出现“文体不明”“文体杂糅”的情况?尤老师:写议论性散文规避“文体不明”“文体杂糅”的问题,首先要弄清这类文章的本质是什么。议论性散文是采用议论文的框架,运用散文化的笔法进行创作的一种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特点,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议论性散文形式活泼,表达自由,易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便于展示个性化的文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考中,这类文章更易受到阅卷老师青睐。弄清其本质特征,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散”中有“聚”。这种文章极易产生的问题是思维开放,率性而为之,一发而不可收,结果是文章缺少明确的线索,不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因此,一定要围绕中心选材。“散”指思路打开,“聚”指线索清晰,主旨明确。2.“事”中含“理”。议论性散文也会写人写事,但只是为了阐发哲理。因此,叙事不必细致,写人不必充分,只要能为“理”服务即可。3.“理”中有“趣”。所谓“趣”,就是散文中包涵的精妙意味,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议论性散文的理趣是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生动的描写和叙述、精彩的分析和概括、不拘一格的行文结构和活泼风趣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因此,“理”就不是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能使读者意会而产生的情韵。《语文周报高考版》:最后,在您看来,在命题方面,有哪些热点话题是需要2015考生重点关注的?尤老师: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个体目标与社会发展、人格健全与道德修为、忧患意识。相信这些话题会是2015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考生该关注和提前思考准备的关键。【考点精要】2015年语文科《考试说明》(新课标)对该考点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是指文章要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发展等级是指文章分析要深刻,材料要丰富,语言有文采,有创新意识。该考点属于表达应用项,能力层级为E。巧点妙拨综合近四年的新课标语文试题,作文的考查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在2012年高考中,除江苏卷是命题作文外,其他16套试卷都考查了材料作文。2013年高考中,除了天津卷是半命题作文外,其他16套试卷都考查了材料作文。2014年高考中,全国17套试卷都考查了材料作文。由此可见,在目前高考中,材料作文是作文考试中当之无愧的主角。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强化材料作文的训练。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未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不可能只采用一种模式,命题作文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尤其是命题作文的题目由一则材料或一句名言警句引出,将是命题作文的一大特色。就近年作文考查的内容来看,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人生、成长,关注情感体验等是作文的考查重点,作文题目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有情可抒,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特别是对学生哲理思辨能力的考查,已成为作文的发展趋势。注重理性思辨,已经成为高考作文中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在今后的备考中,应加强对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热点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观察、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典题对应】一、(2011年山东卷)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命题意图:作文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名师坐堂:2011年山东卷作文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这世界需要你”,其题旨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色彩和现实意义。从题目本身短语的组合构成来看,还是沿用了辩证分析的关系型话题形式,类似“春来草自青”“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以及“光与影的辩证”。从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这世界需要你”中“这世界”三个字具有现实的指向性,需要我们认识到“这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对这种世界的现状我们持什么样的态度和评价。这无疑具有现实的指向性价值。从人文素养的角度考虑,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就使学生所写的内容彰显着强烈的人文特色。文题“这世界需要你”的关键词是“你”。本处的“你”,亦应该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囿于“人”的范畴。换言之,本文的写作对象“你”,可以写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6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