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试卷第1页,总24页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训练测试自助学习自助餐阅览题浏览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今天的A.南京B.广州C.北京D.西安【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汉朝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经过玉门关、阳关,一直向西经过安息,到达大秦。长安即今天的西安,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2.大泽乡起义,又名陈胜、吴广起义,也是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下面对其评价准确的是A.是继牧野大战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在大泽乡建立了“张楚”政权C.项羽、刘邦领导军队最后镇压了陈胜、吴广起义D.陈胜、吴广起义表现出了革命首创精神【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领的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戍守长城,走到大泽乡遇雨误期,按律当斩。于是他们在大泽乡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立反抗残暴统治。D不合题意;A不合题意;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发展很快,攻占陈县后,陈胜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B不合题意;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失败。C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3.3.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的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张骞出使西域D.鉴真东渡【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西方的新航路开辟,“拉开了不同国家的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文艺复试卷第2页,总24页兴是思想解放运动,与地理大发现无关;张骞出使西域发在是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鉴真东渡是唐朝对外友好的见证,他所去的地方是日本,也不属于地理大发现;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可从题干分析,从时间和作用判断出答案,也可分析其他选项属于哪一领域或发生时间,对比题干,并以此排除即可。4.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诗圣”、“画圣”分别是指()A.王羲之、吴道子、李白B.王羲之、杜甫、吴道子C.颜真卿、阎立本、李白D.颜真卿、阎立本、杜甫【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历史人物,其中“书圣”指王羲之,“画圣”指吴道子,“诗圣”指杜甫,故选B。其他选项不符合事实。5.下列各项不属于于秦、隋、元三个朝代相似之处的是()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B.所设中央机构都对后世产生过深远影响C.都是短命王朝D.都开凿过运河【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秦、隋、元三个朝代相似之处”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掉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开凿了灵渠,设置了中央集权制度,但存在时间非常短,仅仅有二世;隋朝灭掉了陈,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开凿了隋朝大运河,设置了三省六部制度,但存在时间也很短,也是二世;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设置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由此可知,ABD都是秦、隋、元的相似点,秦朝和隋朝是短命的王朝,元朝存在了九十八年,不是短命的王朝,C项不是相似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6.“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甜”,秦末农民起义中,笑到最后的是A.陈胜吴广B.项羽C.胡亥D.刘邦【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砸巨鹿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所以笑到最后的是刘邦,答案选择D。7.虽然几千年过去了,但在今天发掘的历史遗址中,还是能够说明当时秦朝国力强盛,军备整齐。这个历史遗址是()A.都江堰B.云冈石窟C.万里长城D.秦始皇陵兵马俑试卷第3页,总24页【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说明当时秦朝国力强盛,军备整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群像,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所以答案选择D。8.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朝代。它们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实行闭关自守政策C.都是前朝的创新为它们的繁盛奠定了基础D.都出现过很有作为的皇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汉朝与唐朝的相同点。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等,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A项正确。秦朝建立了一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此基础上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唐朝完善了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C项正确。汉朝和唐朝都出现过很有作为的皇帝,如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等,D项正确。汉朝和唐朝都实行的是对外开放政策,所以答案选B。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放与交流9.2013年11月11日,复旦大学课题组宣布完全确定曹操家族DNA,围绕曹操及其家族的身世、遗传之迷也随之逐步破解。下列关于曹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本统一了北方B.三国时期的军事家C.官渡之战打败袁绍D.赤壁之战被打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之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故A、C是正确的。之后发生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的基础。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建立蜀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故错误的是B。考点:东汉末年关于的曹操史实。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曹操的历史史实,正确掌握与人物有关的事件,注意正确表达人物所处的时期。还需重点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0.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试卷第4页,总24页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政治: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基础。早在439年,北魏政权就已统一黄河流域,故选D。考点: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11.11.下面关于《齐民要术》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介绍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B.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C.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D.总结我国南方地区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齐民要术》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齐民要术》的内容”、“错误”,《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它的内容相当丰富,介绍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A、B、C项说法是正确的,D项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12.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有()①统治集团的腐朽②八王之乱消耗了西晋国力③晋惠帝昏庸④民族压迫政策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有: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八王之乱消耗了西晋国力耗竭了西晋的国力;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晋惠帝昏庸无能。由此可知①②③④项都是西晋灭亡的原因,故选D。试卷第5页,总24页13.创立太平道并领导了黄巾起义的是A.王莽B.陈胜C.张角D.刘秀【答案】C【解析】张角创立太平道,在社会底层传教十多年,信徒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黄巾起义终于爆发了。故选C。1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开发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没有关系?()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劳动者素质提高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社会动荡不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原因包括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发展农业;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故选D。考点:江南经济的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的归纳和总结,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15.以下关于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西汉前期,我国人民已经懂得了基本的造纸方法。B.张仲景著有《神农本草经》一书,后世尊称他为“医圣”C.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D.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后世尊称他为“医圣”,B项符合题意;西汉前期,我国人民已经懂得了基本的造纸方法;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叙述错误的”是解题的关键,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后世尊称他为“医圣”。16.下图的纪念邮票上印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试卷第6页,总24页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它是A.《史记》B.《汉书》C.《通典》D.《资治通鉴》【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史实。《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体例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B出现在A之后,D是编年体史书,C是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的著作,出现时间晚于《史记》。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7.把曹魏、前秦、北魏、北周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A.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都曾统一过北方C.都定都洛阳D.都属于北朝【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曹魏是汉族建立的政权,所以A项错误;曹魏、北魏的都城在洛阳,前秦、北周的都城在长安,所以C项错误;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所以D项错误;曹魏、前秦、北魏、北周等几个政权都曾统一过北方,表述正确。故选B。18.西汉王朝“文景之治”的统治局面的出现,与哪两位皇帝直接相关?()A.汉高祖、汉文帝B.汉高祖、汉景帝C.汉高祖、汉武帝D.汉文帝、汉景帝【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中相关的皇帝是汉文帝和会汉景帝,所以才叫文景之治,D项符合题意;汉高祖与文帝景帝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文景之治的出现有关系,但不是直接关系;汉武帝出现在文帝和景帝之后;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9.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中,中央对地方管辖的是()A.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试卷第7页,总24页B.推行郡县制C.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D.实行分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中,中央对地方管辖的是推行郡县制。考点:秦统一的措施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0.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下列哪一项不能反映他的历史功绩()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统一文字C.开疆拓土D.焚书坑儒【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嬴政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开疆拓土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这些都是他的历史功绩;但是嬴政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所以,焚书坑儒是嬴政的过失,不能反映他的历史功绩,D项符合题意;ABC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训练测试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6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