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加油站安全检查表(2013最新标准)
1加油站安全检查表(对新建,改建加油站需要进行防渗措施检查)一、基本条件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记录结论证明文件1、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2、有经营和储存场所建筑物消防安全验收文件或其他消防方面的证件。3、有经营储存场所、设施产权或租赁证明文件。租赁储存场所、设施且委托出租方进行管理的,有与出租方签订的安全管理协议。4、有省级商业部门颁发的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或批准文件。5、证明文件的名称、地址一致,符合《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安监发[2012]55号)的有关要求。二、安全管理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记录结论安全管理职责1、主要负责人安全职责。2、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职责。3、岗位安全职责。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安全检查和值班制度。3、设备管理和维护制度。4、消防安全管理制度。5、事故管理制度。6、安全档案管理制度。7、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8、加油站进出车辆、人员管理制度。9、加油站接卸油管理制度。10、储油罐区、锅炉房等重点部位管理制度。2安全操作规程1、接卸油作业操作规程。2、加油作业操作规程。3、计量作业操作规程。安全管理组织1、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急救援措施1、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预案编制符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的要求。3、定期组织预案演练并进行记录。从业人员资格1、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书。2、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3、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4、其他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明。三、总图布置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记录结论站址选择1、加油站的设置及等级划分符合GB50156[2012]表3.0.9的规定。2、一级加油站不在城市中心区内。3、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汽油设备不小于GB50156表4.0.4的规定,柴油设备不小于表4.0.5的规定(详见附表1)。4、架空电力线路不跨越加油作业区。平面布置1、车辆入口和出口分开设置。2、站区内停车位和道路符合下列规定:①单车道宽度不小于4m,双车道宽度不小于6m。②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按行驶车型确定。③站内停车位为平坡,道路坡度不大于8%。④站内停车位和道路路面不采用沥青路面。3、加油作业区与辅助服务区之间有界限标识。4、加油作业区内无“明火地点”或“散发火3花地点”。平面布置5、变配电间、室外变压器及不符合防爆要求的柴油尾气处理液加注设施与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线的距离不小于3m。6、非站房所属建筑物或设施按三类保护物计算与站内可燃液体设备的防火间距。7、爆炸危险区域,不超出站区围墙和可用地界线。8、加油站的围墙设置符合下列规定:①加油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5m以及小于或等于GB50156表4.0.4-表4.0.9中的防火距离的1.5倍时,相邻一侧设置高度不低于2.2m的不燃烧实体围墙。②加油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大于表4.0.4-表4.0.9中的防火距离的1.5倍,且大于25m时,相邻一侧设置隔离墙。③面向进、出口道路的一侧设置非实体围墙或开敞。9、加油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符合表5.0.13-1和表5.0.13-2规定。暖通建筑绿化1、设置在站房内的热水锅炉间,符合下列要求:①当采用燃煤锅炉时,锅炉烟囱出口高出屋顶2m及以上,且采取防止火星外逸的有效措施。②当采用燃气热水器采暖时,热水器设有排烟系统和熄火保护等安全装置。2、加油站内,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房间采取通风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①采用强制通风时,通风设备的通风能力在工艺设备工作期间按每小时换气12次计算,在工艺设备非工作期间按每小时换气5次计算。通风设备防爆,并与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联锁。②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口总面积不小于300cm2/m2(地面),通风口不少于2个,且靠近可燃气体积聚的部位设置。3、当加油站室内外采暖管道采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充沙填实,进出建筑物处采取隔断措施。4暖通建筑绿化4、加油站作业区内的站房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当罩棚顶棚的承重构件为钢结构时,其耐火极限可为0.25h,顶棚其它部分不得采用燃烧体建造。5、汽车加油场地设置的罩棚符合下列规定:①罩棚采用不燃烧材料建造。②罩棚的净空高度不小于4.5m或不小于限高高度。③罩棚设计计算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设计标准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④罩棚的抗震设计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执行。⑤设置于CNG设备上方的罩棚,采用避免天然气积聚的结构形式。6、加油岛的设计符合下列规定:①加油岛高出停车场的地坪0.15~0.2m。②加油岛的宽度不小于1.2m。③加油岛的罩棚支柱距岛端部,不小于0.6m。7、布置有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设备的建筑物的门窗向往开启,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采取泄压措施。8、工艺设备布置在封闭的房间或箱体时,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和强制通风设备。9、站房一部分位于作业区内时,站房内不得有明火设备。10、站房与辅助服务区合建时,两者之间设置无门窗洞口且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实体墙。11、站房设在站外民用建筑物内时,站房与民用建筑物之间无连接通道。12、有明火设备的房间与工艺设备的距离符合表5.0.13的规定但小于或等于25时,其朝向作业区的外墙是无门窗洞口且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实体墙。13、加油站内不建地下和半地下室。暖通建筑绿化15、位于爆炸危险区域的操作井、排水井采取防渗漏和防火花的措施。16、加油站内不种植油性植物。5消防设施及给排水1、加油站的灭火器材配置符合下列规定(详见附表2):①每2台加油机设置不少于2只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或1只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1只6L泡沫灭火器。加油机不足2台按2台计算。②地下储罐设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1个。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分别设置。③一、二级加油站配置灭火毯5块,沙子2m3;三级加油站配置灭火毯2块,沙子2m3。④其余建筑的灭火器材配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规定。2、加油站的排水符合下列规定:①当雨水由明沟排到站外时,在围墙内设置水封装置。②排出建筑物或围墙的污水,在建筑物墙外或围墙内分别设水封井。水封井的水封高度不小于0.25m;水封井设沉泥段,沉泥段高度不小于0.25m。③清洗油罐的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不直接进入排水管道。④排出站外的污水符合国家有关的污水排放标准。⑤加油站不采用暗沟排水。安全标志1、有禁火、禁烟、禁用移动通讯工具等安全标志。2、有进、出口及限速、限高、车道指示等交通标志。四、工艺及设施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记录结论油罐和加油机1、储油罐采用卧式油罐,能满足在所受外压作用下的强度要求,并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和导静电性能。钢质油罐所采用的钢板的厚度不小于表6.1.4的规定,钢制油罐的设计内压不低于0.08Mpa。罐体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时,增强塑料内(外)层壁厚不小于4mm。2、汽油罐和柴油罐埋地设置,不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6油罐和加油机3、双层油罐内壁与外壁之间有满足渗漏检测要求的贯通间隙。并设渗漏检测立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检测立管采用钢管。②检测立管位于油罐顶部的纵向中心线上。③检测立管的底部与油罐内、外壁间隙相连通,顶部管口装防尘盖。④检测立管满足人工检测和在线监测的要求,并保证油罐任何部位出现渗漏均能被发现。4、油罐顶部覆土厚度不小于0.5m。钢制油罐的周围回填中性沙或细土,厚度不小于0.3m,外层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油罐,回填料要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5、当油罐受地下水或雨水作用有上浮可能时,采取防止油罐上浮的措施。6、油罐采用钢制人孔盖,埋地油罐的人孔,设操作井。7、油罐采取卸油时的防满溢措施。8、设有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站,油罐设高液位报警的液位检测系统。单层油罐的液位监测系统具备渗漏检测功能。9、钢制油罐的外表面防腐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SH3022的有关规定,并采用不低于加强级的防腐绝缘保护层。10、加油机不设在室内。11、加油枪采用自封闭式加油枪,汽油加油枪的流量不大于50L/min。12、以正压供油的加油机,其底部供油管道上设剪切阀,当加油机被撞或起火时,剪切阀能自动关闭。13、当采用一机多油品的加油机时,各放枪位有文字标识,加油枪有颜色标识。14、位于加油岛端部的加油机附近设防撞栏,高度不小于0.5m。工艺系统1、油罐车卸油采用密闭卸油方式。2、每个油罐各设卸油管道和卸油接口,接口处装设快速接头及密封盖。卸油接口及油气回收接口有明显标识。7工艺系统3、当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时,符合下列规定:①卸油时采用平衡式密闭油气回收系统。②油气回收管道接口采用非自闭式快速接头时,在靠近接头的管道上装设阀门。。4、当采用自吸式加油机时,每台加油机按加油品种单独设置进油管和罐内底阀5、当采用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时,符合下列规定:①采用真空辅助式油气回收系统。②加油机与油罐之间设油气回收管道,回收主管的公称直径不小于50mm。③回收系统采取防止油气反向流至加油枪的措施。④加油机具备油气回收功能。⑤在加油机与油气回收立管的连接处,安装丝接三通,其旁通短管上设公称直径为25mm的球阀及丝堵。6、油罐的接合管设置符合下列规定①接合管为金属材质。设在油罐顶部,其中进油接合管、出油接合管设在人孔盖上。②进油管伸至距罐底50mm-100mm处。进油立管底端为45°斜管口或T形管口。进油管与油罐气相空间不相通。③潜油泵或罐内底阀高于罐底150mm-200mm。④油罐的量油孔设带锁的量油帽。检尺时有技术措施使得接合管内液位与罐内液位相一致。⑤管道及设备保证油罐的人孔盖可拆装。7、油罐通气管的设置,符合下列规定:①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分开设置。②管口高出地面4m及以上。③沿建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管口,高出建筑物的顶面1.5m及以上。④通气管的公称直径不小于50mm。⑤通气管管口安装阻火器。⑥当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和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时,汽油通气管管口安装机械呼吸阀。8、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埋地敷设,且不穿过站房等建、构筑物。当油品管道与管沟、电缆和排水沟相交叉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8工艺系统9、加油站工艺管道的选用符合下列规定:①油罐通气管道和露出地面的管道,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的无缝钢管。②其他管道采用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或适于输送油品的热塑性塑料管道。热塑性塑料管道有质量证明文件,非烃类车用燃料不采用不导静电的热塑性塑料管道。③无缝钢管的公称壁厚不小于4mm,埋地钢管的连接采用焊接。④塑料管道的主体结构层为无空隙聚乙烯材料,壁厚不小于4mm,埋地热塑管采用配套的专用连接管件电熔连接。导静电热塑管导静电衬层的体电阻率小于108Ω•m,表面电阻率小于1010Ω。⑤不导静电热塑管主体结构层的介电击穿强度大于100kV。⑥柴油尾气处理液加注设备的管道,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管道或能满足输送柴油尾气处理液的其他管道。10、油罐车卸油时用的连通软管、油气回收连通软管,采用导静电耐油软管,其体电阻率小于108Ω•m,表面电阻率小于1010Ω,或采用内附金属丝(网)的橡胶软管。11、站内管道除必须露出地面外,均埋地敷设。管沟敷设则管沟用中性沙子或细土填实。12、与油罐相连通的卸油管道、通气管横管以及油气回收管道,均坡向油罐,卸油管道坡度不小于2‰,其余坡度不小于1%。加油油气回收管坡度不足1%则设集液器,管道坡向集液器不小于1%。13、管道埋地深度不小于0.4m。管道敷设在混凝土场地或道路下面的管道,管顶低于混凝土层下表面不小于0.2m。管道周围回填不小于100mm厚的中性沙子或细土。14、不导静电热塑性塑料管道的设计和安装,符合下列规定:①油品流速小于2.8m/s。②管道未完全埋地部分采用最短的安装长度和最少的接头。15、埋地钢制管道外表面的防腐设计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外
本文标题:加油站安全检查表(2013最新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4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