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实践中的学校发展规划:杭州市上城区的探索与经验
1实践中的学校发展规划:杭州市上城区的探索与实践上城区教育督导与评价中心朱福建各位领导、校长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到山西孝义市,同各位分享杭州市上城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的经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识到,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是实现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校发展规划为转变管理思想、凝聚各方共识、分析诊断学校存在的问题、帮助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上城区教育局也从2009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发展规划实践。通过近五年的努力,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的流程,也取得一定的经验。下面,我将结合上城区学校发展规划实践,从上城区区情和教育发展概况、上城区区域推进学校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上城区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实施策略和实践成效五个方面同在座各位做一个交流。一、上城区区情和教育发展概况首先向在座的各位介绍一下上城区的区情和教育发展概况。上城区东挽钱塘,南枕吴山,西濒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杭州市的繁华之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全区面积18.1平方公里,人口约34万,下辖6个街道54个社区。2区域内景致迷人、环境优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有湖滨旅游商贸特色街区、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南山路艺术休闲特色街区、解放路现代商贸特色街区等四大特色街区;有胡庆余堂、凤凰寺、南宋皇城遗址等国家级名胜古迹。近几年来,上城区委、区政府围绕“打响‘南宋古都•经典上城’品牌、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中心城区”的区域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旅游休闲商务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生活品质国际体验区和教育质量强区建设,努力推进区域国际化、提升居民幸福感,实现了上城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丰收。在教育方面,上城区现有职业高中1所、特殊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其中民办2所)、初级中学9所(其中民办2所)、小学20所(其中民办2所)、局办幼儿园14所(28个园区)、民办幼儿园5所(6个园区)、部门办幼儿园3所。全区教职工2948人、学生约3.5万人。上城区基础教育质量和改革创新举措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区先后获得了浙江省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区、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区、全国首批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等荣誉称号;涌现了张天孝、张化万、王燕骅、杨明明等一大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教育工作者;打造了天长小学、胜利小学、崇文实验学校、建兰中学等省内外知名品牌学校。可以说,目前的上城教育,已经处于一个高位运作的状态。二、上城区区域推进学校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32009年开始,我们在北师大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开始了区域推进学校发展规划的探索与实践。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整体设计、分级推进、行政推动、自主实施”的规划推进路径。(一)系统思维,整体设计我们认为,区域推进学校发展规划,不能只是简单地下发文件和入校验收,而应系统设计,将学校发展规划纳入区域总体教育发展战略当中,使其成为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实现区域教育发展目标的抓手。因此,我们的做法是:1.将学校规划作为区域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2009年,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为期五年的“基于学生发展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研究。希望通过区域性的综合教育实验,全面提升上城区基础教育质量。项目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并通过区域组织变革、学校管理变革、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学校管理变革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提升学校的领导力和管理水平。2.以发展性评价理念统领学校规划管理工作发展性评价是相对于选拔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而提出来的,是一种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发展的评价。其主要的特点是: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关注个体差异、重视起点与过程、注重个别分析与个别反馈、注重评价后的改进支持。在区域推进学校发展规划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贯穿始终。不4仅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估学校的工作绩效,还不断引导学校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推动学校滚动式发展。3.在《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方案》中明确具体要求我们成立了由行政领导、学术专家和骨干校长组成的学校规划推进项目组,项目组在多次调研、论证与会商的基础上,形成了《上城区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方案》。《方案》对区域推进学校发展规划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评估等流程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如:在规划制定阶段,建议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征求各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与建议,将规划信息收集的过程看作是学校凝心聚气的重要契机。如:在规划实施阶段,指导学校分解规划目标,将规划目标细化为学校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当中。再如:在规划评估阶段,重视学校的自我评估,将自我评估能力作为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二)试点先行,分级推进在五年前,区域推进学校发展规划还是一项新生事物,很多的区县都处在摸索阶段,成型的模式、可借鉴的经验相对较少。特别是,区域行政推动与学校自主发展的关系非常微妙,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有“越俎代庖”之嫌,就会违背学校规划管理的初衷。因此,我们在充分听取相关专家、校长、教师和社区代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决定采取分级推进的策略。1.以初中为试点,逐步推广至小学和幼儿园从2009年起,我们陆续在全区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启动了学校5三年发展规划行动。2009年9月,全区有6所公办初中率先实施了三年发展规划;2010年9月,全区有16所小学实施了三年发展规划;2011年9月,全区有12所幼儿园实施了三年发展规划。2.以学习为目的,搭建学校发展规划展示平台我们建立了一种“你做给我看,我做给你看,及时评估”的反复循环培训机制。就是由北师大专家先手把手指导某一所或某几所学校,再由这些学校开展相关展示活动,给其他学校提供学习的机会。比如,在首轮规划推进中,杭州市宗文小营实验学校展示了“头脑风暴法”信息收集法、杭州市六中展示了“社区大会”信息收集法、杭州市江城中学展示了“访谈法”、杭州市惠兴中学展示了“社区图”;杭州市清河中学展示了“SWOT分析法”、杭州市清泰实验学校展示了“排序法”。3.以学区为单位,组建学校规划管理共同体为进一步推进促进学区内中小学、幼儿园之间的交流,我们采取了“联片分组”推进策略。即将每所公办初中和辖区内的小学组成规划共同体,将每所公办小学和辖区内的幼儿园组成规划共同体,由初中对小学进行指导,由小学对幼儿园进行指导,双方在交流中提高、完善。比如,杭州市清河中学与辖区内的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组成规划共同体,在学生足球特色培养方面形成了统一的规划;江城中学与辖区内的紫阳小学组成规划共同体,在学生射击特长培养方面形成了很好的对接。(三)专业引领,行政推动6区域推动学校发展规划,最重要的是在制度、技术、资源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学校有动机、有能力、有条件制定并落实发展规划。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发挥学校发展规划的功能,改善学校领导与管理水平。因此,我们做法是:1.完善考核制度与机制,强化校长责任和学校评估为了激发学校管理者在规划实践中的主动性,增强其责任感及领导意识,我们配套实施了基于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校长的任期一般为4年,其中第1年为规划制定期,后3年为规划执行期。校长在完成岗位竞聘后,需要对学校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通过多方沟通,确定学校发展的愿景、目标和举措,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书。对任期届满的校长,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对校长任期内目标完成情况及履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参与学校规划管理的热情,我们明确了学校规划管理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即:一方面,按照“核心指标、按月跟进,重点指标、逐项监测,一般指标,随机抽测,综合结果、学年反馈”的区域规划管理思路,通过多次、动态、持续的形成性评估,确保学校按照规划举措及行动计划安排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在规划周期结束时,从规划管理、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社会认同、特色建设等方面对学校进行全面、深入的终结性评估。对在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第的学校,教育局按人头给予一定数额的经费奖励。72.加强规划培训与指导,提升学校规划管理能力学校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取决于规划参与者的观念和技能。因此,在区域推动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规划的理论培训和过程指导。在规划实施前期,我们开展了区、校两级培训。区级培训由区教育学院组织,主要面向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培训的方式是《学校发展规划指南》研读、专家专题讲座、实地考察和校长论坛等。校级培训由学校负责落实,主要面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培训的方式是专家专题讲座、学校经验展示和利益相关群体座谈等。后期,我们成立了由省内外专家、区督学组成的学校发展规划指导小组,定期进驻规划项目学校,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进行面对面、个别化的指导,保证了规划培训与指导的针对性、持续性和实效性。3.建设服务型机构,为学校提供必要支持与保障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引领和支持。为了创造一种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良好坏境,我们在区域层面开展了服务型机构变革行动,将教育局及直属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构建一个个相对分离又协同整合的小中心。服务型机构的建设,既明确了各小中心的工作职责,也提高了服务的效率,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例如,督导与评价中心的发展性测评,为学校的现状分析提供了常模参照数据,便于学校准确把握自身发展中优势与不足;学校建设服务中心为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提供了有利保障,确保了学校规划中硬件设施目标的有效达成。8(四)以校为本,自主实施区域推动学校发展规划,必须通过学校主体来发挥作用。因此,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处理好区域规划管理和学校规划管理之间的关系,要明确自身的权限和职责,不能干涉、牺牲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做法是:1.让学校自主确定本校发展的目标为了体现学校在目标制定上的自主性,我们在《上城区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方案》中,明确将评估指标分为基础性指标和自主性指标。其中,基础性指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要求对学校发展提出的规范性的基本要求,而自主性指标则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办学特色选择确立的关键领域及要素。自主性指标的提出,给学校的发展留出了很大的空间。2.让学校自主选择本校发展的道路学校发展规划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由学校自主制定的,不同的学校,其发展的道路也应该不一样。因此,我们鼓励学校基于自身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办出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比如,建兰中学走精英化的道路,清泰实验学校做“平凡素养”教育;杭六中、娃哈哈小学突出艺术特色,开元中学、抚宁巷小学打造科技特色等。3.让学校自主评估本校发展的程度学校的发展规划是体现学校自我价值追求的发展蓝图和自律性文本,是学校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和自我改进的过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重视学校自评工作,鼓励学校每年建立自评领导小组,9组织教职工开展自评,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撰写自评报告。同时,通过《学校自评意见反馈报告》引导学校针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调整规划目标,落实改进行动。三、上城区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接下来,我将结合上城区相关学校的具体案例,向大家介绍一下怎么样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规划制订的过程不仅是学校不断学习先进管理技术、梳理办学理念的过程,还是学校明确办学目标、核心举措和落实行动计划的过程,更是学校不断进行团队建设、实施价值观引领、凝聚人心、达成共识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总体上看,上城区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信息收集、文本撰写以及规划论证。㈠前期准备,培训先行学校规划制定的第一个阶段是前期准备阶段,在这一个阶段,我们的重点工作是培训,通过培训转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观念,使大家明确规划制定的意义,掌握规划制定技术与方法。具体的内容包括:一是政策学习。主要是发动广大教
本文标题:实践中的学校发展规划:杭州市上城区的探索与经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83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