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三元实小:陈银兰小学数学新大纲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学会合作,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学习交往,练习合作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自尊心及自我意识强,在学习中不善与人交往合作。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会采用同桌互说的一种交流方式,一时课堂气氛很浓。但细心的老师回发现其中不乏有一部分学生要么两人同时抢着说,比谁的声音高;要么两人互相推让,谁也不愿说,浪费时间;也有一人说,一人听的,但听者并不留心倾听对方的发言,只顾想着待会儿自己怎么说。这实际上集中反映了学生在合作交流时存在的一个问题:不会、不懂合作。要让学生间有一种顺利、融洽的合作关系,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学习交往,练习合作。1.学会听与人合作,必须学会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时,注意力要集中,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不随便插嘴;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2.学会说在学生合作中的说,应是有准备的发言,能围绕讨论的主题讲自己的想法。说话时声音响亮,语言简洁、完整,能在肯定别人的基础上讲自己的想法,不一味的人云亦云。3.学会分工2首先每个合作小组应是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划分的,一个合作小组中学生的个体水平应有差异,这样才能达到互补互助。另外,学生交往、合作的过程应是有组织、有分工的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题集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优秀的带动后进的,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补充、否定、反思、调控。4.学会请教熟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应学会请教。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也可请教老师。老师适时或富于技巧地点拨,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二、创设条件,勤合作在教学中,教师应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充足交流探讨的时间,放手让学生面对面地共同质疑问难,在友好地合作实践、热烈地讨论辨别中,让学生养成勤合作的习惯。如,我在上实践活动课“男、女生的脉搏”时,当老师布置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每人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后,学生能有秩序的围坐在一起。有手表的学生能主动帮助他人看时间;一时摸不到脉搏的同学能在其他同学的指导下,准确地摸到脉搏;测量有误的同学,能请求别人帮忙重测一次。整个活动过程,并不需要老师的过多干涉,在这样一个轻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同学们体会到了快乐与成功,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首先问学生:“同学们,老师说长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你们同意吗?”(手指长方形的四条边)学生说:“不同意。”我又问:“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阐明理由,有一个学生说:“上下两条边看上去比左右的两条边长。”又有一个学生说:“其中两条边明显长一些,另两条边短一些。”接着我又问:“那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这些边之间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去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几人一组互相讨论,然后用你们自己的办法去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学生互相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在这种学习氛围中,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要求。三、自主探索,善合作3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只有当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独立的思考,积极的探索,才能把自己的观察、操作、实验的结果,在与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充分的阐述,这样的协作过程才是有成效的、积极向上的。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在练习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将一些三角形装在一个纸筒里,我问学生:“如果仅露出一个角来,你能判断出它是那一类三角形吗?”一名学生回答:“能判断。如果露出的这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如果露出的是钝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如果露出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针对这个学生的发言,我又问学生:“你们都同意这个意见吗?”学生意见不一,思维出现障碍,如果我直接说出结论,这样不如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后同学之间合作交流。于是我说:“他说对了一部分,谁能来补充完整呢?”这时,又有一名学生说:“他说得不全对,我来补充。他的前两个说法是对的,第三个说法就不正确。如果露出的角是锐角,那就不一定了,因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当中都有锐角,所以不一定能判断。”这时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双向的,而且存在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之间相互弥补,相互交流。接着上面的回答,我说:“你说得很对,那怎么来判断呢?”同学们一个个都进入思考之中,纷纷想办法解决。有的甚至窃窃私语,急于和同学交流。观察到这种情况,我便及时地让学生展开合作与讨论。不一会儿,一个同学索性站起来说:“同学们,你们看我这个意见对不对?如果露出两个角来,我们就可以断定是什么三角形。”随即,我又演示露出两个角,直角和钝角同学们都猜对了。正当他们得意之时,我又演示露出两个锐角,这时学生发现前面的判断不好用了。全班又进入讨论交流之中。这时,有一名同学站起来说:“我能判断。我可以测量刚才露出的两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计算出另一个角的度数。再根据这个角来判断它是那一类型的三角形。”这个同学的意见得到了全体同学的赞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此刻,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多么的重要。在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争论和4冲突中,学生不得不根据他人的看法,重新考虑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探究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在引导学生如何学数学,练本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总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学生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
本文标题: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0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