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康复医学的效益功能效益医疗效益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康复医学的功能效益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很多急、危、重症患者保住了生命,然而也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了患者伤病的治愈和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的要求已不满足于伤病的临床治愈,还要求功能的改善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以恢复功能为目的康复医学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解决临床治疗医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包括长期的功能障碍或丧失。例如: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矫形器使患者改善或恢复步行能力采用轮椅训练使患者行进较长的距离和适应较复杂的地形采用作业治疗使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采用心理治疗恢复患者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康复医学的医疗效益早期康复介入能够有效预防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的发生。以脑卒中患者为例,由于发病后对肢体及关节不正确的摆放和不合理用力所致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症,韧带、肌腱和肌肉等的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的增强,强肌和弱肌不平衡加剧,以致形成“划圈”步态和上肢“挎篮”状等。如果在患病早期就开始正确的训练,可完全或部分预防这种异常表现。康复医学的医疗效益以脑卒中患者为例,由于保护不当,许多脑卒中患者发生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病情恢复,而进行了科学康复训练的患者发生率则明显减少。肩手综合征康复医学的管理效益康复医学的效益还体现在通过科学的管理能够减少医院的急诊治疗负荷和提高疗效,促进卫生资源的协调与合理利用。例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帮助患者短期内出院的基本措施之一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锻炼可以减少药物使用量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患者活动能力的必要手段康复医学的管理效益综合医院中,神经内外科、骨科以及ICU急救处理后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不得不较长时间卧床,病情稳定后仍然需要住院治疗,如果将他们及时转入康复医学病房,既可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又能提高临床科室的病床使用率。康复医学的管理效益康复医学总体网络三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为一级网络,完成患者急性期的康复二级医院或部分一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为二级网络,完成康复治疗的延伸社区康复为三级网络,完成后续的康复治疗或功能训练,巩固康复疗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使得急诊科、神经内外科、骨科、重症科、老年科的危重患者得到了有效的帮助,防止了并发症和某些后遗症的发生,增强了患者体质,改善了全身各脏器、各系统功能,既有利于患者原发伤病的好转与治愈,使患者恢复加快、疗程缩短,又大大节省了患者医疗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第二节康复医学发展史康复与康复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康复医学发展基础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和现状康复与康复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康复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迄今只有60余年的历史。但其基本的组成内容---康复治疗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在古代就已萌芽,古代的中国与外国、东方与西方都曾使用过一些简单的康复疗法。康复医学发展的历程从世界范围看,康复医学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历史时期:萌芽期(1910年以前)形成期(1910~1946年)确立期(1946~1970年)发展期(1970年以后)萌芽期(1910年以前)公元前,温泉、日光、砭针、磁石、按摩、健身运动等方法已应用于治疗风湿、慢性疼痛、劳损等疾患。古希腊时代Hippocrates已相当重视自然疗法,认为自然因子如日光、海水、矿泉等有镇静、止痛、消炎作用,主张利用运动来减肥、训练无力的肌肉、加速身体的痊愈与锻炼意志。希腊出土的文物上甚至已绘有“假足”,这说明古代西方也在应用一些原始的康复治疗技术。公元后至1910年以前的阶段,初期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疗法和光疗法开始萌芽,残疾者的职业培训、聋人与盲人的特殊教育、精神病的心理治疗、患者的社会服务等工作也已开始。形成期(1910~1946年)从1910年开始,康复一词才开始正式应用在残疾者身上,康复机构纷纷建立,为残疾人制定了法律,保障残疾人的福利和就业。1917年美国陆军成立了身体功能重建部和康复部,这成为最早的康复机构。在康复评定方面出现了徒手肌力检查等方法,在治疗方面出现了增强肌力训练的运动方法、代偿和矫正肢体功能的假肢和矫形器、超声治疗、言语治疗、文娱治疗等方法。形成期(1910~1946年)在此阶段,康复医学面对的主要病种有截肢、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脑卒中后偏瘫、小儿脑瘫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遗留的大量伤残,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对康复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加速了康复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确立期(1946~1970年)1946年,被尊为美国康复医学之父的HowardA.Rusk教授等积极推动康复医学的发展,提出了康复医学的系统理论、原理和特有方法。此时康复治疗已初步贯彻全面康复的原则,即重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康复,进行手术后或伤病恢复期早期活动的功能训练。1948年世界物理治疗联合会成立确立期(1946~1970年)1949年美国物理医学会改名为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1950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成立。1954年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成立。1955年,Rusk教授在美国成立了世界康复基金会(WRF)。确立期(1946~1970年)1958年,Rusk教授主编的重要教科书《康复医学》正式面世,这是康复医学专业第一本权威性的经典著作,是一本系统的、完整的教材,内容包括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康复评定方法、各种康复治疗以及各种常见损伤、疾病的康复治疗。1960年成立了国际伤残者康复协会,1969年改称康复国际(RehabilitationInternational,RI);同年,Licht成立了国际康复医学会(InternationalRehabilitationMedicineAssociation,IRMA);确立期(1946~1970年)本阶段的特点是确立了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在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领域中也形成了制度的、科学的、技术的体系,各部门、领域间的配合协作进入了轨道,并有了国际交流。这些都标志着康复医学已臻成熟,并已走向世界,逐步得到世界人民和医学界公认。发展期(1970年以后)1970年以后,世界各国的医疗、教育都有了较快发展。在医疗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康复病床、康复医生和主要康复治疗专业人员的数量都已具有一定规模。不少康复中心和康复科已因成绩显著而闻名于世。发展期(1970年以后)著名的康复机构:InstituteofRehabilitationMedicine,IRMDepartment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UniversityofMinnesotaRehabilitationInstituteofChicago,RICtheCerebralPalsyCentre发展期(1970年以后)1982年,康复医学学科建设在中国开始启动。1983年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中国民政系统康复医学研究会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四大学术团体出版了《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等专业杂志。1988年建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发展期(1970年以后)国际康复医学会于1976年发表了《教育与培训》白皮书。美国目前已有81个康复医师培训点。中山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地建立了康复医师培训基地。各相关治疗师学会提出了相应的专业人员培训标准、制度并设立培训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建立了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基地。发展期(1970年以后)康复医学学科体系已较完整地确立起来,康复医学的分科已经形成,如儿科康复学、骨科康复学、神经科康复学等。以脑血管病的治疗为例,世界各国正在建立一种“康复网络”,即以“急诊医院+康复专科医院(康复中心)中的机构康复结合社区康复”为特征的康复网络。随着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和行为医学向康复医学渗透与融合,康复医学的新领域如信息康复学、康复工程学、心理-社会康复学也正在兴起和发展。康复医学发展基础任何医学学科的发展,都是人类社会需要和医学科学进步的结果。近几十年来,康复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为社会所重视,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2.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3.科技发展的巨大促进4.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必要准备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在医学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尽管有特发某种烈性传染病的可能,但总体上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当前医学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人类的死因主要是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和创伤等,这些患者经过临床医师成功抢救,有很大一部分能够存活下来,造成慢性病患者、残疾人、老年患者增多,但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社交障碍、心理障碍、疼痛等各种各样的后遗症却造成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如何应用医学的方法、手段来进一步改善这些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幸存”的患者真正“幸福地生存”下去,有赖于康复医学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各种积极的康复措施。事实证明,康复医学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如心肌梗死患者中,参加康复治疗者的死亡率比不参加者低36.8%。在脑血管意外存活的患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能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30%的患者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治病保命的低需求,而把能够过上有意义、有质量的生活作为更高的追求目标。以改善和提高残疾者生活质量为宗旨的康复医学就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需求。科技发展的巨大促进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善为康复医学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康复医学正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方向迈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康复医学数据系统的开发利用构建了良好的平台,保证了一些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可以得出科学的结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必要准备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和避免战争,地震、水火灾害和战争都造成了大量残疾人。对这些患者是否进行康复治疗,其结局是大不一样的,这也是必须重视康复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这种原因,世界上先进国家都十分重视康复医学,而WHO则对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xyrehabilitation,CBR)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尤为积极。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和现状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才开始引进现代康复医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我国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重视之下,20多年来在原有的中西医康复治疗技术基础之上,广泛吸取国际间现代康复的技术和系统理论,已取得飞跃发展和显著成就,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并且完成了康复立法,制定了有关的政策、法令,康复医学已成为独立的学科。
本文标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4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