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2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小学课题研究组负责人:***20**年3月4日“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1、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因此,过去曾经叫响过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努力提高单位时间效率等提法并没有过时。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睁大眼睛,密切关注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讲效率,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力争用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走“轻负高效”之路。2、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有的语文课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形式化多了,热闹的课堂背后缺失的是教学的实效。有的不顾当地的实际,不看学生的实际,片面地学习模仿某一形式,或简单利用某一教学手段,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轰动效应”,背离了课改的初衷,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的地方或有的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被弱化的现象。3、由于语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个维度”目标的统一)以及文本内涵的丰富性、多义性,知识体系的非明晰性等特点,语文课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课教学目标不集中、不明确,有的脱离文本,转移目标,内容庞杂,操作随意,使得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长期困扰着我们。因此,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量减少语文课无效的或低效的劳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轻负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1、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规律,以学定教,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研究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行动策略,努力提高每一节课(小学40分钟)的教学质量。“确保有效,增加实效,力争高效”是本课题研究的行动口号。2、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把本课题研究融入常规状态下的校本教研。引导教师通过经常性地研究,自觉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提高教师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教学的自我觉察水平。3、大力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研究。一是努力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强化目标意识,在单位时间(40分钟)内,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教活动,使课堂上的“劳动付出”与教学目标规定的“达标”效果成正比。二是努力提高学生学的效率(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自我诊断、自我觉察、自我矫正能力,尽量减少低效或无效劳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都能完成预设的学业目标(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收获、有进步和提高,是衡量有效课堂的标准”.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总课题指导下,拟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如下专题即子课题研究: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2、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研究;3、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性研究;4、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5、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6、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研究;7、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与对话的有效性研究;8、新课程下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9、新课程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10、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除上述所列专题外,学校和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自拟专题。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师生的发展,为了师生的一切发展”的意识,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鼓励教学创新或推陈出新。2.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有效功能,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3.开放性原则。不同地区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开放的,要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的实际留有一定的空间,搞好自我反思,不搞“一刀切”和硬性规定。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推门听课,提倡听常规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2、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提倡开展“同课研究”(同学科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开展集体研究或集体备课,然后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风格参加学校举办的“同课擂台赛”,同科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每一课都成为不断探索的研究课)。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对我们来说就是活生生的课堂,即常态课研究。六、主要措施1、成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组,由课题组全面负责本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2、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3、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联片教研结合起来。把课题中的子课题纳入校本教研专题,做到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阶段成果本项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008.2——2009.12)1.准备阶段(2008.2——2008.3)主要工作:筹建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实验框架;拟定子课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建立课题组规章制度;召开课题开题会。2.启动阶段(2008.4——2008.5)请专家人士修改完善,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测,了解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学习相关理论.3.实施阶段(2008.9——2009.10)请专家进行专业引领,围绕课题深入学习,深入课堂,教学行为开展课例研讨,学术研究,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4.总结阶段(2009.11——2009.12)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并进行研究成果展示,研究论文,案例、体会,汇编成册,请专家评估.各实验学校整理研究成果、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根据本校实情申请结题鉴定;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组织专家组的课题进行结题鉴定,编辑《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评价优秀案例》和优秀论文专集八、课题研究的管理1.为确保本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专门成立分管教学领导+语文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组织实施。2.学校除积极有效地依据方案有序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外,原则上至少每学期应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活动有记载);课题组每学年组织一次“有效课堂教学”交流或研讨活动。4.充分利用网络,为学校开展课题研究交流与展示提供优质服务,及时上传课题实验工作情况以及各实验学校的经验、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大力表彰课题实验学校先进实验教师。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06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