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0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解题分析:“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给作品营造了一种冷寂的氛围,把“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看成“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体现了“我”生活的环境的“封闭压抑,阴沉死寂”的特点。“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在这样忧伤、压抑的氛围里,“我”的心情自然是孤独、烦闷的。有这样的心情的铺垫,后面情节的展开就显得自然,对盒子的感悟也就入情入理。叙事类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深化)文章主旨。景物的特点不外以下几种: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等。【思路分析】要结合平时所学进行赏析。课文《荷塘月色》《荷花淀》《边城》《故乡》《祝福》《药》等均可作为例子,引导学生思路开阔。•【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2013山东卷《活着》)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答案】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环使文章结构完整。•【解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衬托形象、推动情节、升华主旨等,本文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可从以上几个角度和结构角度进行思考。•【2010年安徽卷】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解析】特点要答出手法特点及景物特点。•参考答案:(1)特点:采用白描(手法特点)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景物特点)的景象。(2)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了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分)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环境的作用2013山东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答案】1、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2、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规律3、深化了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4与开头环境描写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内涵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衬托形象、推动情节、升华主旨等,有时还要注意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本文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可从以上几个角度进行思考。2010年安徽卷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试题解析】要概括景物特点,关键在于看描写什么景物对象或其哪个一侧面,其次看这些景物的共同特征,特别注意动词和形容词,然后再归纳。文中画线句中,那山是春时的;那春阳是暖融融的;那枯草是冒出青青的芽子的;并且那芽子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张力的。所以这些景物共同的特征是有生机,有活力,生机盎然。景物的作用主要考虑景物对情节的作用,对人物的心理作用,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对小说主题的作用等方面。文中景物对情节的作用是该景为下面罗永才心理变化提供动力,生机勃勃的景物唤醒了罗永才的生命意识,对情节发展起推动作用。对人物的作用是一方面烘托了罗永才此时的颇不宁静的心理,另一方面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他有所启发,对罗永才后来的心理转化起关键作用。对主题方面的作用主要暗示了生命有厚味,生活有春意;人要达观的看待世事,要乐观地看待生活。•“不就是疝气嘛,有什么了不起的!”瓦萨卡心里想,“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在一段蓝色的防水布围着的工地旁,瓦萨卡发现了梅鲁日熟悉的身影。梅鲁日正在跟一个工程主管说话。瓦萨卡迈着沉重的脚步朝梅鲁日走了过去。•稍后,当瓦萨卡背起第一袋水泥的时候,他像说绕口令似的低声说了一句:•“上帝保佑!”•他说这句话也许是下意识的,是因为习惯,也许是他内心深处始终还有一个希望温暖着他:上帝早晚有一天会注意到他的存在,保佑他生存下去,而且不会让他误入歧途。•首发《俄罗斯文艺》2009年第2期。
本文标题: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2675 .html